浅析社交媒体时代的民众参与
2021-11-29□龙志
□龙 志
新媒体平台通过不断进步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被构建,以“技术赋权”的姿态创新民众的媒介参与渠道。尤其近几年社交媒体流量激增,本文将着眼于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交媒介活动,试分析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民众参与。
一、社交时代民众参与的表现
社交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近乎零门槛的社交媒介资源向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自主参与。受众的信息使用流程转变为接收、解释、发言、扩散,由被动的听众转变成发言者和传播者。
受众利用新媒体参与媒介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网民成为议程设置信息源、影响源的重要主体
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源和影响源主要是大众媒体。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民手中“麦克风”的音量在不断地增强。每个个体处于不同的社会节点,网民直接发声更具有时效性、直观性。
同时,由新媒体用户流向新媒体用户的信息直通传递链,缩减了信息传递的环节和时间,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网民成为社会议题发起的重要主体和社会影响实现的重要主体。
2.网民需求促进新闻媒体改革
新闻媒体必须根据网民的需求进行改革。如近年来,H5新闻、“主播说新闻”等新形态的新闻传播,无一不是新闻媒体以变化求关注的创新性改革。
新媒体时代,社交活动网络化,现实的社会活动通过社交媒介转移到互联网中,通过对信息的获取、讨论,正常进行社会活动。这类在新媒体平台即可参与的网络化、媒介化的社会活动,因其实时传输和互动讨论带来了“无时差”体验,使得虚拟的网络体验与真切现实体验之间的落差感弱化,受众参与感大大增强。
二、社交时代民众参与的特殊性
1.媒介参与的积极性
经济学概念认为,媒介研究领域一直把人们进行意见、观点交换的场所类比为“观点的市场”。通过网络进行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讨论和交往活动的平台就可被看成一个“虚拟观点市场”。这样虚拟重构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完全反映,而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和情感投射建构的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性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与讨论,同样会映射在这个“虚拟观点市场”。人们在“虚拟观点市场”进行大量的讨论和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受众可以更好地认知世界和形势。
媒介技术进步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满足体验会让网民更加信任网络平台,对新媒体的使用会更有依赖性,通过新媒体参与议题讨论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
2.网络社群、网络合意的社会性
伴随新媒体成长的一代人的自我身份认知里就有一个互联网身份——网络节点,而自己可以利用互联网连接起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以互联网节点为基础单位的网络社群关系。在这样的网络社群中,成员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发表观点,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还有专门的渠道可以实现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讨论,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社交媒体带来的参与感。新媒体就成为现实社交的重要补充工具,让人们继续参与社会事务。这样一种权利的获得,会推动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话题讨论,在网络社群中就会形成统一的网络群体合意。
3.观点信息的优质性
在自媒体属性突出的新媒体平台,每个账号都可发声,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解码方式和价值判断传播信息。随着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对信息的把关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把关筛选后传播的信息质量同样会提高。
如此一来,多个网络节点进行“个人把关”后传播信息会多重积累,并进行多重循环把关。经过多重个人把关和多重循环反复把关后传播的信息,更为“客观中立”且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
三、利用社交媒体实现民众参与的现实意义
1.满足了民众对大量信息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信息呈指数式增长,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较之于报纸、电视、广播信息滞后、时效性差等劣势,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自然成为满足民众信息需求的重要媒介。
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和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多环节把关和长时间审核的限制,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体量的信息承载能力,满足了人们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大量信息的需求,受众会更主动地参与到新媒体之中以求获取更多的信息。
2.为民众情绪找到释放渠道
网络上大量的信息传播导致信息内容参差不齐,虚拟社会因信息混乱容易导致民众情绪失衡。在此情形下,新媒体社交平台开通了大量的渠道,如人民网科普公众号、微博辟谣系统等在线辟谣,引导民众合理表达,成为民众情绪释放的有效渠道。
从媒介研究角度看,民众参与是指民众自己参与媒介活动以获得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与媒体的关系变得更紧密,受众有了把媒体“握在手中”的能动性,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随着民众长期的学习和发展,媒介素养和政治素养的提高,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格局将更趋理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