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报纸记者编辑意识转变策略
2021-11-29李松娟
□李松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报纸及其他传统的传播信息方式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及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报纸媒体想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就要合理应用网络技术。
报纸记者编辑也要转变自身的意识、理念,正视社会发展变化,巩固报纸在市场中的主流地位。通过提高报纸记者编辑的专业素养,使报纸整体采编效率得到提升,促进新时代报纸的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报纸记者编辑意识的转变
1.强化自身能动作用。编辑人员一般情况下都会根据记者提供的素材来进行编写、修改和排版,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如果编辑人员无法与记者进行有效沟通,没有积极寻找相关资料,就会影响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新媒体时代编辑需要积极与记者进行交流,明确采访目的,达成共识。
编辑人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采访过程中,使编辑出来的内容更真实可信,保障报道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使报纸内容更为丰富,通过这种方式发挥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如今,一些记者编辑思维未能跟上互联网技术发展。首先,在技术应用方面不能很好地将互联网新技术和新闻业融合起来;其次,在新闻产品设计上也不注重挖掘读者对融合产品的真正需求;最后,记者编辑的营销思维仅仅停留在把新闻产品传播出去的初级阶段,缺乏策划营销理念。
报社应该给予记者编辑更多的自主权,并完善业绩评价体系。数字化的或者简单行政化的评价,不利于采编工作发展。报社应为新闻工作者营造愉悦、奋进的工作氛围,使其正确面对压力和挑战。
2.角色转型。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和受众是分开的,对于媒体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话语权、自己的传播力,更有议题设定的强大能力。带来的结果就是我报道什么、我编什么,读者就看什么。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受众扮演的是看客的角色,是被动接受的。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记者编辑如果还一味靠稿子来指望出现爆款产品,几乎不可能。此时此刻,记者编辑更应该把自己从报道闭环中拉出来。不是把自己当成记者编辑,而是成为一个产品经理。这就需要进行“头脑风暴”,让脑洞大开,了解新闻的相关情况,再联合技术部门,挖掘受众的需求,制作爆款产品,这种产品不仅可以发布在报纸上,还可以发布在微信平台。做受众最关心的、好玩的、有趣的、有价值的、可以成为谈资的新闻产品,打破常规,给受众不一样的体验,这样才能吸引受众。
未来媒体融合的一大趋势就是传统记者编辑将转型为具备产品经理角色的多面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既懂内容又懂互联网产品设计,熟练掌握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如内容生产力、技术应用力和市场运营力等。
3.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对读者来说,第一眼的视觉冲击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读者看到报纸的第一眼就不感兴趣,会导致后续的阅读受到影响。所以报纸记者编辑人员要想方设法增强报纸新闻的视觉冲击力,不仅要做好报纸稿件的编辑,还要做好版面的设计。记者编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练就高强本领,尽可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新媒体时代下,需要报纸记者编辑具有求异思维,即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主要是在报道中换个角度来想,从而发现新的观点,或者找到别人所不曾采用的方法及表达形式。此外,还要学会讲有情怀的故事,提高报道的可读性、易读性。
面对当前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实现思维创新,不仅是要找到与新媒体的最佳“融接点”,更重要的是,记者编辑要开始寻求理念、模式的更新和变革,通过发散思维,真正让用户意识贯穿到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始末。
二、注重读者意识
1.注重报道的深度。虽然我国新媒体发展速度极快,对传统纸质媒体有很大冲击,但报纸依旧没有消亡,这是因为报纸内容相较于网络媒体报道来说更具深度和内涵。
2.了解读者的想法需求。报纸的内容如果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说明报道是成功的,所以记者编辑人员首先要了解读者的需求,一方面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信息的贴近性。
3.主动与读者进行互动。随着近年来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闻媒体都在不断优化与受众的互动方式,与受众积极进行交流。虽然报纸不能像网络媒体那样随时发表新闻信息,但报纸可以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设立新媒体平台,开发新闻网站和客户端,增加评论、留言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沟通。比如开设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推出互动性强的活动,增强读者的参与感。
三、总结
新媒体时代,报纸行业想要在这一环境中不断发展与进步,记者编辑就需要转变自身意识,提高能力素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了解读者的想法,使报纸的内容更具贴近性,提高民众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