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新时代理念到国际共识*
2021-11-29王晨,宋严
王 晨,宋 严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广泛,立意深远,堪称新时代的思想理论精华,其包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极具创新的回答了时代之问,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从中国倡议向国际共识的伟大转变。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源头
万物发展皆有源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我国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孕育而来,从千秋万代的华夏文明中破土而出,从外交实践的饱满硕果中汲取经验,其历史根基历经时间推移和实践检验依然闪耀真理光芒。
(一)源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经历了“自然共同体”到“虚假的共同体”再到“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真正的共同体”三个演进阶段,这是我们今天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源头和方法论基础。
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很难适应恶劣的条件独自生存,于是自然的形成了一种维持生存需要的天然共同体,即自然共同体。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人类开始追求资本和财富的累积,资本家为了攫取剩余价值不断的剥削和压榨工人,人与物的依赖得到加深从而出现劳动异化,而统治阶级打着普遍利益的幌子谋取私利,其实质是“虚假的共同体”,根本无法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随即提出要通过无产阶级的力量暴力革命以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除分工和异化,把人从统治阶级和机器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样真正的共同体中,私有制被彻底消灭,每个人都将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书写着没有阶级和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一个不断向其发展趋近的过程,它将全人类命运作为关怀对象,力图解决全球利益争端和国际困境,追求构建各国间责任、价值、利益和发展的共同体,它与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有着高度相近的价值追求,是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指导下的当代现实目标和实践路径。
(二)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以和为贵”。《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我国在处理外交关系上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去苟同迎合别人的看法和言论,人云亦云。也不要求别国的主张时刻与我国保持一致,而是始终与各国为善,包容不同的见解,在承认各国之间多样性的基础上谋求和平共处。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华夏文化底蕴一脉相承,古代儒家思想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对人类未来社会寄予美好憧憬,这种充满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想信念成就了中国人民宽广的外交胸怀,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全球化趋势的最初设想。
2013年,习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到,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不仅在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处理对外关系上也远近闻名,“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等优秀传统思想是我国能够拥有源远流长的外交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自古以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格局成就了无数仁人志士,如今也激励着中国在新时代继往开来,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担当。
(三)源于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同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站在一起,坚定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和而不同”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带领。我国外交工作经历过风雨坎坷,也取得过辉煌成就,如今,应对全球局势,单单一国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总书记说:“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继承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不仅创造性的总结升华了我国已有的外交经验,更为全人类发展的长远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指向
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球村”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渐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前行催动理论创新。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现实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新的历史方法出发,率先垂范开拓崭新的全球视野,从五大方面具体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目标,给予了世界新的前行方向。
(一)时代命题:基于全球问题和世界多样性
“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4]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思维仍然存在,地区热点问题和兵戎相见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公共卫生问题凸显,网络安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资源衰退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4]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升以及大数据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与人、国与国的距离前所未有的缩小。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逐渐成为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自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各国之间合作共赢才是发展的出路,这既是历史潮流,也是现实需要。历史和现实不断告诫我们,尽管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文化传统迥异,但早已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只有尊重世界多样性,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别国利益,努力寻求彼此间的利益契合点才是和平发展的要义。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随意侵略剥夺其他国家利益的行为终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伤人类发展的共同根基。
基于全球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各国之间由于发展差异带来的利益冲突,中方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各国之间共同探讨国际争端和避免陷入全球困境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
(二)发展方位:新时代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5]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史诗般的历史变革。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活力奔涌,砥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2020收官之年,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国所有贫困县不负众望,全部脱贫摘帽,人民生活得到真实改善,携手走向共同富裕,全党全国人民用努力和汗水浇灌出这一人类历史伟大事件,不忘初心的兑现了昔日的脱贫承诺。新时代的中国,各方面建设都阔步向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此外,我国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党的建设、民主法治以及深化改革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积极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进程。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立足于全新的发展方位,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显著,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自身硬实力和真切关怀向世界各国人民发出倡议,倡导构建超越社会形态和国家界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赢共享。
(三)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目标
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中的提问至今发人深省,“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4]自那时起,许多人才真切的意识到我们所共同生存的“地球村”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总书记在演讲中以问题为导向,指明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时期,而后从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五大方面阐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给出了新时代的中国方案。历史启示我们,世界战争的教训和苦痛不敢忘怀,唯有摒弃战争思维,密切互助合作才是人类幸福的共同源头。各国之间只有同舟共济,正视全球化的问题,包容文化差异,寻求永续发展,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虽然主体多元,内涵广泛,涉及利益、价值等多重领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有不同具体的实现形式,但却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即各国携手应对风险挑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古今中外,凡应者云集之事,必将人民利益置于优先位置。中国是人民至上的国家,中国方案能够凝聚国际共识也是因为其聚焦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其深厚的价值追求世界人民看得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中国梦的建设:全球视野彰显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的中国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强赋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外交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际社会需要平稳发展的世界局势,各扫门前雪的时代早已过去,世界各国唇亡齿寒,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好。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5]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势必会反哺中国梦的实现,在新时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诚然,世界的良性发展是各国实现自身发展的大前提,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促进世界良性发展的中国方案。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高尚的道义和责任担当成就了中国的大国威信。然而命运共同体理念能从一国主张变为国际共识最关键的一定是人类对其产生了深度共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世人共睹,抵御重大风险挑战而行稳致远,慷慨道义援助却始终甘之如饴。这也是令无数国人都曾感慨“此生无悔入华夏”的大国格局和道义情怀。
(二)全人类的发展:以世界人民为本,增进人民福祉
人生来就有追求美好事物的品质,每个个体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而奋斗。尽管个体主观所追求的美好目标不尽相同,但都要求存在于一个和谐统一的客观环境中,如果失去和平稳定的客观环境,主观世界再追求美好却没有掌握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终究不利于主观愿望的实施。因此,追求完整美好的客观环境成为了个体所追寻的同一目标。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求存与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互通性。人们共同拥有对生的渴望、对平等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不乏战乱频仍的国家,也不乏夹缝求生的人民。“蝴蝶效应”启示我们,看似无关的事情却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掀起狂风暴雨,那些顽固信奉弱肉强食法则的利己主义者和恃强凌弱损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霸权行为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世界陷入更多不确定因素的今天,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殷切愿望。
(三)全球治理体系:多元、对等、包容、共赢
随着世界进入调整转换期,全球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体系疲惫乏力,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一国独大、强国称霸的全球治理机制已经过去,开放包容、多元对等才是全球事务发展治理的新格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有能力且有意愿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维护世界的决心不会改变。”[4]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致力于通过合作惠及周边国家,主动提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带动周边沿线各国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在中国的帮助和影响下都实现了经济突破,中国的对外投资成为世界经济投资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力引擎。中国为推动区域合作达成伙伴关系,建立“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等,最大程度的增强多边合作机制。除此之外,收录党中央核心领导人习总书记讲话、批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走出国门,畅销全球。书中严谨的执政理念、先进的战略构想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使各国人民真切感受到总书记的个人魅力和他背后的中国魅力。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非只停留在理念层面,中方积极采取行动和措施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完善,以自身成功经验和大国能力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世界发展的真正出路。
人类的未来一定是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习总书记在2021新年贺词中指出,“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6]当今世界,风起云涌,想要世界这艘大船平稳航行,世界各国必得守望相助,命运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