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棚室西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1-11-29侯庆元徐福增明广增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6期
关键词:染病棚室病原菌

侯庆元 徐福增 明广增

西瓜汁多甘甜,富含果糖、蛋白酶肌酸、番茄素及维生素C 等物质,商品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欢迎。 山东省郓城县棚室西瓜栽培发展较快, 但由于连年重茬种植、 瓜农管理方法不当、病害防治不规范,造成田间病害发生较重。笔者对棚室西瓜栽培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实践中找出了西瓜病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总结如下供瓜农参考。

1 主要病害种类、发病症状及流行因素

1.1 西瓜疫病

1.1.1 发病症状 瓜苗、 茎、 蔓和果实均可发病,染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受害瓜苗叶片随病情发展病斑中部呈红褐色。 近地茎部随病情发展染病茎收缩枯死。 成株期染病茎蔓随病情发展病部收缩,空气湿度大时腐烂,干旱干枯;染病叶片湿度大时叶片腐烂,干后易碎。染病果实后期病斑蔓延整个果面,皱缩腐烂,上覆白色的霉状物,散发出腥臭味。

1.1.2 流行因素 该病原菌为德雷疫霉菌,病菌通过浇灌或未腐熟有机肥传播蔓延。据观察,棚内潮湿该病害发展快, 棚内干旱出现的频率低。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重施氮肥,发病重;不轮作,重茬严重,发病重;土质黏连地块比沙壤土地块发病重。

1.2 西瓜枯萎病

1.2.1 发病症状 该病侵染茎或蔓, 病变部位剖开后可发现维管束变褐。 幼苗染病腐烂无法出土,或出土后不久叶子色泽变浅下垂萎蔫,茎基部变褐色收缩枯死。 成株期染病叶片枯萎速度不明显,瓜蔓生长速度慢,中午容易出现萎垂现象,早晚恢复,不易发现,5 天后整棵植株枯萎死亡。棚内湿度大时,病斑上覆盖白色或浅红色的霉层。

1.2.2 流行因素 该病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病菌, 可在土壤病残体或带菌未腐熟肥料中存活5 年以上, 主要是依靠带菌肥料及棚内浇水传播蔓延。棚室调查发现,该病传播蔓延与耕作、灌水、排水、施肥以及育苗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气候条件变化也对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土壤黏结、不轮作、连年重茬棚室栽培蔓延快,病情重;浇水过勤过多,棚内湿度高利于病害发生蔓延; 棚内用带菌肥料或未腐熟充分的有机肥作基肥, 同时生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发病重。

1.3 西瓜炭疽病

1.3.1 发病症状 该病可危害西瓜叶片、茎蔓、叶柄和果实。 受害部位一般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 幼苗期子叶受害,病斑经常出现黑色小点,茎部受害缢缩倒折。成株期叶片受害,病斑上具同心轮纹。蔓或叶柄染病,病斑凹陷绕茎一圈死亡。 果实染病病斑易龟裂。

1.3.2 流行因素 病原菌为刺盘孢属真菌,病菌通过流水及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传播。 棚室栽培调查发现, 棚内湿度大, 利于病原菌传播蔓延,反之,不利于病原菌侵染和蔓延,发病轻;西瓜生长季节棚内过量施用氮肥、通风不及时、浇水过勤过多、植株间距小,造成西瓜旺长、枝蔓纤细及湿度大会导致该病流行;不轮作、连年重茬病情重。

1.4 西瓜霜霉病

1.4.1 发病症状 该病对西瓜叶片危害较大,受害叶片初期产生淡绿色斑点, 后期病斑扩展受限于叶脉呈不规则褐色大病斑, 最后病斑连接一起,全叶干枯如火烧。棚室湿度大时叶背出现黑色霉层。

1.4.2 流行因素 该病菌在当地一般不能露地越冬, 一般来自棚室瓜类通过气流从叶片气孔侵入危害。 据调查,棚室地块低洼、棚内过大浇水、排水不良,发病重。 植株密度大、粗放管理、秧苗细弱地块、通风不及时发病重。

1.5 西瓜灰霉病

1.5.1 发病症状 幼苗叶片受害初现水渍状斑点,后变褐色枯死;成株期叶片受害,叶尖出现“V”形水渍状病斑,后变褐,沿叶脉向内扩展,并导致茎蔓发病。果实受侵,果蒂部初为水溃状软腐,后为黄褐色脱落。 棚内湿度大时,以上受害部位表面均长出灰色霉层。

1.5.2 流行因素 该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病菌,病菌借气流和浇水等蔓延流行。 据观察,地面低洼、土壤黏结、多年连作不轮作的棚室,该病发生严重;不施腐熟有机肥、植株间距小、过多施用氮肥导致茎蔓细弱、棚内通风透光不好、植株抗病性降低的,容易导致该病菌流行蔓延;棚室放风不当或不及时, 引起湿度过大或昼夜温差过大,利于该病流行蔓延。

2 绿色防控技术

根据病害流行因素,结合气象资料,及时准确发布病害预报,确定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综合运用健康栽培及生态调控手段, 减少初侵染病原菌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环境,从根本上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同时科学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型”农药,达到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的目的。

2.1 健康栽培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西瓜品种;与茄科实行3 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无病种子,培育无毒种苗;棚室土壤药剂消毒,降低土传病原菌基数;人工清园,及时摘除病叶、病蔓、病果并销毁;科学合理施肥,使用腐熟肥料,平衡施肥;改变浇灌方式, 实行滴灌或喷灌, 避免大水漫灌,少量多次。

2.2 生态调控 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及时通风除湿、降温,改变棚膜光照强度等,创造不利于病菌发病的环境条件。

2.3 药剂防控 经生产实践证明, 对叶斑病、灰霉病等采用100 亿/mL 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 或1%武夷菌素水剂200 倍液, 或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 500 倍液喷雾防效较好。对枯萎病采用25%咪酰胺乳油,或70%恶霜灵粉剂, 或50%异菌脲粉剂1 500 倍液灌根2~3 次效果较好。 对霜霉病可采用0.3%苦参碱乳油160 mL/亩喷雾, 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防效较好。 对炭疽病采用25%吡唑嘧菌酯乳油2 500 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染病棚室病原菌
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分析性能质量评价研究
偶感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活着
稀土在棚室蔬菜种植中的妙用
初春大棚安全防范莫放松
爱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