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2021-11-29张金芳
张金芳
(河南省南乐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濮阳 457400)
1 抗菌肽的定义及特点
抗菌肽又称抗菌生物肽或肽抗菌素,是动物体内通过诱导作用产生的、对外界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作用的一类富含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是生物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抗菌肽属于阳离子多肽,一般由20~50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小,带有2~7个正电荷,等电点大于7。
抗菌肽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还具有高效的抗真菌、病毒和原虫的活性,同时具有稳定性强、水溶性好、耐热、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2 抗菌肽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
2.1 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宋青龙等(2012)研究天蚕素抗菌肽对仔猪健康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0 mg/kg抗菌肽制剂组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提高12.11% 、16.66% 、10.34% (P<0.05)[1]。
张静洁等(2014)研究抗菌肽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抗菌肽组仔猪的末重、日增重分别提高1.71 kg(P<0.05)、0.07 kg(P<0.05),料重比降低0.10(P<0.05),腹泻率降低23.7% (P<0.05)[2]。
王琴(2015)探讨益生菌、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菌肽组死亡率和腹泻率分别降低了2.47% 、1.24%,日增重提高了11.42%,料重比降低了5.06%[3]。
张宏刚等(2017)研究复合抗菌肽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 抗菌肽G180#的试验组保育猪末重提高了1.84 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3 kg、死亡淘汰率降低了3% 、料重比降低了0.18[4]。
藤尾的父亲决定让甲野继承遗产,但对于藤尾来说是不公平的。藤尾毕竟是亲身的女儿,难以理解养子来继承遗产。受西洋文化影响的藤尾,出现了抵抗情绪也是合情合理的,另一方面,夏目漱石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藤尾母亲的形象。失去父亲的藤尾,母亲对藤尾的成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甲野明确表示不继承这个遗产,但是藤尾的母亲却表示怀疑。她对女儿藤尾的婚姻横加干涉。
由此可知,在仔猪饲粮中适当添加抗菌肽可提高猪只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腹泻率,进而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增加养殖效益。
2.2 抗菌肽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血清IgA、IgG、IgM含量是衡量机体体液免疫的重要指标,肝脏、脾脏则是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可以参与全身的免疫代谢,而胸腺为机体免疫的中枢淋巴器官,可保证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李波等(2014)探讨饲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菌肽组抗体阳性率提高200% 、平均抗体阻断率提高101.26% (P<0.05),IgG、Ig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5]。
宋延飞(2018)研究抗菌肽替代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14 d时,各抗菌肽组IgA、IgG、IgM含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各抗菌肽组IgG含量显著优于抗生素组(P<0.05);试验28 d时,各抗菌肽组IgA、IgG、IgM含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5)[6]。
徐帆等(2020)研究抗菌肽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抗菌肽试验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22.82% (P<0.05)、25.22% (P<0.05)[7]。
由此可见,仔猪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可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
2.3 抗菌肽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白建勇等(2015)探讨了发酵床饲养模式下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对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及盲肠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抗菌肽能够显著降低仔猪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细菌总数降低5.98%,但差异不显著(P>0.05)[8]。
朱宇旌等(2016)研究抗菌肽在断奶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mg/kg、300 mg/kg抗菌肽试验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5.53% (P<0.05)、3.77% (P<0.05),乳酸杆菌数分别提高4.94% (P<0.05)、3.67% (P<0.05),双歧杆菌数分别提高5.61% (P<0.05)、4.75% (P<0.05)[9]。
陈张华等(2017)研究复合抗菌肽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抗菌肽组能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和肠道pH(P<0.05或P<0.01),同时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P<0.01),且以1 000 mg/kg添加量的复合抗菌肽效果最好[10]。
李陇梅(2020)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抗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 g/kg、1.5 g/kg的抗菌肽试验组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
由此可知,在仔猪饲粮中适当添加抗菌肽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加有益菌数量,进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3 抗菌肽在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学者们对抗菌肽在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为分散,研究范围广泛而不集中,体现在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肠道菌群、氮排放量、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众多研究皆已证实,在肥育猪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可提高猪只生长性能,降低氮排放量,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猪肉品质等。
邓柏林等(2013)通过研究抗菌肽对肥育猪消化率及其氮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抗菌肽组死淘率降低1.05%,日增重提高8.30% (P<0.01),每头猪的采食量降低了1.76%,饲料转化率提高了9.08% (P<0.05),氮的摄入量降低了1.60%,粪便中氮的排放量降低了6.74% (P<0.01)[12]。
李登云等(2 0 1 7)研究蛙皮素抗菌肽Dermaseptin-M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饲粮中添加抗菌肽Dermaseptin-M可以显著提高肥育猪平均日增重4.64%,并显著降低料重比4.71% (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IgG、IgM和补体C4的含量(P<0.05),十二指肠大肠杆菌含量降低了11%,乳酸菌含量提高了20.59% (P<0.05)[13]。
侯改凤等(2017)研究抗菌肽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0 mg/kg抗菌肽试验组肥育猪平均日增重提高9.41% (P<0.05),料重比有降低趋势(P=0.09);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分别降低25.92% (P<0.05)、37.63% (P<0.05)、54.16% (P<0.01),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有降低趋势(0.05<P<0.01),血清尿素含量降低14.98% (P<0.05)[14]。
李瑞等(2018)研究饲粮添加抗菌肽制剂对肥育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抗菌肽制剂试验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背膘厚、皮厚和眼肌面积分别增加1.2% 、0.42% 、0.20% 、0.47% 、0.97% 、3.33% 、0.11%,瘦肉率降低0.22% (P>0.05);宰后45 min,试验组红度a*、肉色评分和系水力分别增加0.48% 、10.41% 、0.91%,亮度L*、黄度b*、pH头和pH背分别降低0.49% 、2.17% 、0.75% 、1.05% (P>0.05);屠宰后24 h,试验组红度a*、pH头和pH背分别增加3.15% 、6.80% 、1.05%,亮度L*、黄度b*、贮存损失和剪切力分别降低0.45% 、1.81% 、1.93% 、0.21% (P>0.05)[15]。
张静等(2020)为研究抗菌肽菌丝霉素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及酶活的影响,将44头健康猪只分为负对照组(NC组,饲喂基础饲粮组),正对照组(PC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吉他霉素),菌丝霉素低剂量组(LPle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mg/kg抗菌肽普乐特,含2% 菌丝霉素)、菌丝霉素高剂量组(HPle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抗菌肽普乐特,含2% 菌丝霉素),结果表明,HPle组猪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IgA、IgG、IgM和溶菌酶(LZM)含量均高于其他3组(P<0.05),与NC组相比,HPle组猪的血清IgA、IgG、IgM含量分别提高了29.41% 、10.06% 、24.64% (P<0.05),与PC组相比,HPle组猪的血清IgA、IgG、IgM含量分别提高了20.88% 、15.16% 、26.47% (P<0.05)[16]。
4 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
4.1 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李波等(2012)探讨天蚕素抗菌肽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的试验组活仔率提高5.6% (P<0.01),健仔率提高4.00% (P<0.01),仔猪初生重、日增重、成活率、试验组均有提高(P>0.05)[17]。
孙友德等(2013)研究抗菌肽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饲粮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的试验组活仔率高出对照组5.57% (P<0.01),试验组健仔率高出对照组4.00% (P<0.01),窝产仔数和总产仔数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8]。
刘红健等(2014)为研究抗菌肽对母猪生产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母猪预产期前30 d开始在饲粮中添加0.3% 抗菌肽,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抗菌肽组死胎率降低了33.% 、木乃伊率降低100% 、初生仔猪成活率提高6.0% 、初生平均个体重提高1.3% 、窝平均存活数提高32.1% 、断奶成活率提高3.3% 、断奶平均个体重提高25.1% 、平均净增重提高32.8%[19]。
张宏刚等(2017)研究复合抗菌肽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3% 复合抗菌肽制剂的试验组产仔性能、哺乳仔猪增重、哺乳仔猪成活率均提高,健仔率提高了1.41% (P<0.05),仔猪的腹泻率下降4.18%,母猪子宫炎发生率降低12.96% (P<0.01),母猪的发情率提高了16.67% (P<0.01),仔猪断奶后净增重增加了0.88 kg(P<0.05),仔猪断奶后的存活率提高了2.55% (P<0.05)[20]。
由此可见,母猪饲粮中适当添加抗菌肽能有效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4.2 对母猪其他方面的影响
皮灿辉等(2008)研究抗菌肽制剂对母猪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效价1∶512的抗体比例达到80.34%,1∶64以上(即合格)的比例为96.58%,而对照组相应比例分别为34.10% 、70.97% ;试验组猪瘟抗体水平不合格率仅为3.42%,而对照组达到29.03%[21]。
潘行正等(2010)研究抗菌肽制剂对母猪死产率和仔猪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抗菌肽制剂的母猪试验组死亡率为5.77%,木乃伊胎的死胎率仅为0.31%,对照组却达到7.16%,仔猪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死亡率分别为0.34% 、1.31%,同期对照组分别为2.35% 、3.65%[22]。可见,在母猪饲粮中适当添加抗菌肽能显著降低母猪的死产率,提高猪只健康水平。
陈益等(2015)研究抗菌肽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抗菌肽制剂试验组母猪急性、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降低[23]。
陈星星等(2016)为研究抗菌肽制剂对妊娠母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将180头妊娠母猪分为对照组(饲粮中添加抗生素)、试验A、B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3% 、0.5% 抗菌肽),结果表明,试验A、B组的蓝耳病抗体水平的稳定比例分别为80% 、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 (P≤0.05)[24]。
由此可见,抗菌肽在母猪生产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水平,降低母猪死产率,较好地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进而提高猪只健康水平,节约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