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新疆兵团六师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结果分析
2021-12-20赵陈霞
赵陈霞,吴 镜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偶蹄兽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诊特点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腺的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可引起幼畜死亡、成年畜生产性能下降,并且严重影响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猪是FMD排毒量最大的动物,并且可经由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黏膜等传播途径传播病毒,全年均有可能发病。FMDV共有7个血清型,仅有O、A、亚洲 I 型血清型的口蹄疫在我国曾经报道过,在这3种血清型中以O型感染最为广泛[2]。
猪生产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传统产业,在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经济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我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消费占居民肉类消费总量的60% 以上[3]。为防控口蹄疫,我国采取了免疫、检疫、监测、扑杀和消毒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农业农村部将口蹄疫列为强制免疫的疫病之一,要求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 以上,其中应免畜免疫密度应达到100%,抗体免疫效价阳性率达到70%[4]。自2000年起,新疆兵团六师对猪O型口蹄疫进行了全覆盖强制免疫接种,并对免疫抗体及时进行监测,对抗体水平不合格的养殖场(户)及时进行补免并查找免疫失败的原因,确保了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采集 2011—2020年期间,在进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注射后3~4周,随机抽取第六师辖区14个团场(乡镇)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猪全血,共计采集671生猪养殖场(户)、采集样品8 500份。
1.1.2 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2011—2020年一共使用了7家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厂家生产的疫苗,7家疫苗厂家疫苗资质均能达到国家要求。
1.1.3 试剂 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2011—2020年全师使用了兰州兽医研究所、洛阳莱普生两家试剂厂商生产的试剂盒,其资质均能达到国家要求,并按正规政府采购招标程序购买。
1.2 仪器设备
试验仪器需要普通离心机,96孔全自动洗版仪,100 μL单道微量移液器、100 μL十二道微量移液器,恒温箱,酶标仪等设备。
1.3 方法
采集的猪血液样本全部用离心机以2 000 r/min的转速分离10 min,上清液为血清,用液相阻断ELISA测定试验进行检测。在阳性和阴性对照成立的前提下,被检血清抗体滴度≥1∶64为抗体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份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011—2020 年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均大于国家标准的70% 以上,从高到低依次为:2017年89.48%,2020年88.76%,2018年为84.75%,2019年为79.96%,2012年为76.74%,2015年为73.66%,2013年为73.16%,2011年为72.13%,2014年71.62%,2016年70.25%,见表1。
表1 2011—2020年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2 不同疫苗厂家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苗产生的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011—2020 年共使用7家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疫苗,其中,JY、TK、ZN为政府招标统采的疫苗,BG、JL、QL、ZM为养殖场(户)自行购置的疫苗。7种疫苗使用后的抗体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BG 100%,JL 92.5%,ZN 78.60%,JY 78.49%,TK 76.28%,QL 75.83%,ZM 74.47%,见表2。
表2 不同疫苗生产商家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3 不同阶段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按照采样日龄的不同将猪大致分为4个不同阶段,各阶段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断奶保育期(65日龄以下)72.18%,肥育期(66~150日龄)78.63%,初产期(151~364日龄)74.74%,经产期(1~2岁)79.76%,见表3。
表3 不同阶段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2.4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按照养殖规模的大小将养殖场(户)分为6个组,6个组的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万头以上的为92.98%,100头以下的为80.44%,100~499头的为76.86%,500~999头的为74.87%,1 000~4 999头的为73.13%,5 000~9 999头的养殖场为70.14%,见表4。
表4 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10年内,各年度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均符合国家标准,由于年度的不同也出现不同的差异,总体来说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的抗体合格率比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高,十二五期间各年度的免疫合格率较为集中在71% ~77% 之间,十三五期间各年度免疫合格率波动较大,最低为2016年70.25%,最高为2017年89.48%,这与十三五期间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迅速,猪只价格的波动及政府招标统采引起的疫苗更替频繁有关。
3.2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7家厂商生产的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均能达到国家标准,说明猪O型口蹄疫疫苗质量稳定,各养殖场对疫苗的保存、运输等冷链体系也日趋完善,猪只对疫苗的免疫程序、操作规程与效价消长规律也逐步适应,养殖场对使用疫苗保护猪群不发生猪O型口蹄疫流行起到关键作用有了更高的重视;同时发现BG、JL厂商疫苗免疫抗体阳性率高于90%,经了解,2011—2020年期间使用这2个厂商的疫苗量较少,主要原因是BG、JL厂商的疫苗市场价格较高,政府采购时不易中标。
3.3 由表3可见,断奶保育期仔猪(65日龄以下)的阳性率最低,这是由于该阶段的生猪一般只能完成免疫一次或正处于加强免疫时间,免疫抗体水平低是符合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的,一般监测计划也不建议在这段时间内采样检测;初产猪(150~364日龄)出现阳性率低,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免疫抗体阳性率处于低谷时期,这个阶段应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但是在生产实际中这个阶段的生猪正处于待出售或待产转群时期,加强免疫工作容易忽视,鉴于此,应重视这个阶段猪的加强免疫工作,确保猪群整体免疫抗体水平。
3.4 由表4可见,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最高,能达到92.98%,与规模化场对防疫工作重视度有关,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了自主免疫,有专业的疫病防控队伍,有运行规范的免疫操作规程,安全的生物防控体系、评估体系,这是未来养猪的主力军;5 000~9 999头的养殖场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最低,经调查了解,这部分养殖场主要以肥育为主,防疫重视不够,自主免疫自觉性不高,免疫质量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
4 结论
近10年内,六师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抗体合格率由于年度、疫苗、猪只阶段、规模程度不同而不同,且差异较大,但均能达到国家要求的70% 以上。随着由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养猪业规模化程度的加强,以及在此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政府“先打后补”政策的实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监测、监管措施的到位,必然会带动猪O型口蹄疫免疫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