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种业发展新要求 开创事业体系新局面

2021-11-29

中国种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种业品种种子

刘 信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2020 年10 月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高度重视种业工作,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1],更加凸显了种子是农业“芯片”的战略地位和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20 年12 月16-18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 年的种业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党中央专门针对种业工作作出的工作安排,种业事业工作体系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全面贯彻于工作之中。

1 充分肯定种业事业工作体系发展新业绩

“十三五”期间,全国种业事业工作体系顺应种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和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充分发挥种业管理技术支撑和种业发展服务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体系、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体系、农作物种子检验认证体系、农作物种业监测服务体系、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农作物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六大体系”建设[3],有力助推了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我国现代种业健康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和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提供了农业良种化种源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安排5 种审定作物品种试验10673 组、试验点次13.5 万个、参试品种10.1 万个(次)。共审定了5 种作物新品种1.68 万个,比“十二五”增加了9063 个,其中,国审品种4089 个、省审品种12690个。共公告登记29 种作物品种22099 个。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1.2 助推了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审定绿色优质品种和特殊类型品种3200 多个(次),绿色优质专用品种占比近20%。引导行业不断优化改进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工艺,推进单粒播种,种子质量总体比“十二五”提高了2 个百分点以上,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1.3 优化了种业发展创新环境“十三五”期间,持续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全国每年抽查种子样品平均5 万余个,抽查对象从审定作物向登记作物扩展,监控重点从常规质量指标向真实性、转基因成分转变,监督抽查基本实现了企业、市场、重点作物全覆盖。制定发布了30 多项种子标准和多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行业管理。

1.4 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十三五”期间,种子市场监测、供需形势分析和种业统计工作提档升级,有效指导了全国种子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控生产经营规模,全国7 种重要农作物商品种子年生产供给能力稳定在100 亿kg 以上,保障了种子市场的有效供给,实现了种子供需总体平衡。

1.5 提升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十三五”期间,开通了绿色通道试验渠道,开放了联合体试验渠道,实施了品种登记制度,逐步把品种入市权交给企业。企业审定品种占比由“十二五”末的不足50%上升至现在的75%以上,选育登记品种占比达到57.6%,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2 明确推进种业事业工作体系发展新目标

贯彻落实“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新要求,种业事业发展要有新理念,种业事业体系要有新能力,种业事业工作要有新手段。“十四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对种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立足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实际,紧抓支撑种业管理和服务种业发展主线,筑牢种业管理基础性、技术性工作根基,持续推进种业事业“六大体系”建设,不断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努力开创种业事业工作新局面,在推进绿色种业、质量种业、开放种业、特色种业、数字种业发展和实现我国种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1 健全品种区试体系围绕主要农作物品种创新与审定,坚持统一归口、分类管理原则,统筹抓好各渠道试验规范管理,提升试验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优化区试审定标准,严格品种试验审定,健全品种及试验主体退出机制,引领种业加快自主创新。

2.2 完善品种登记体系围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创新与登记,遵循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品种登记制度,压实受理主体责任,规范事前试验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放”出活力、监“管”到位、“服”务全程。

2.3 提升种子检验认证体系围绕种业创新环境优化和种子质量提升,坚持监管与扶持相结合,加快检测检验标准制修订,加大品种真实性监管力度,逐步建成并开放全国统一DNA 指纹鉴定平台,推动种子认证制度落地,建立种子质量监测机制,全面提升种子质量水平。

2.4 强化种业监测服务体系围绕数字种业发展和种业宏观决策,突出监测时效性、准确性与前瞻性,加强种子供需形势分析、种子市场动态监测和种业统计工作,完善种业大数据平台,强化种业信息分析预测,筑牢种业决策服务基础。

2.5 创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围绕品种更新换代和跟踪评价,落实品种展示评价工作总体要求,加强部省协同配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打造一批高水平展示评价基地,挖掘品种展示评价数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助推品种更新换代。

2.6 优化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围绕繁种制种水平提升和农业用种供应安全,加强种子基地“五化”建设,夯实设施装备基础,集成创新技术体系,强化先进技术装备示范推广,优化制种条件环境,强化良种繁育服务,提升制种繁种水平,增强供种保障能力。

3 实现种业事业工作体系发展目标新举措

种业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强。贯彻落实“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新要求,实现“六大体系”建设新目标,种业事业体系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树立开放合作的大体系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坚持抓体系建设、方向引领、核心技术、种情基础、工作规范和能力培养,紧扣“十四五”目标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3.1 “三措并举”优化品种审定一是规范各渠道试验管理,确保试验质量。按照统一归口、分类管理的原则,严格联合体试验主体准入条件,规范绿色通道试验备案管理。二是完善品种试验审定标准,抓紧修订试验审定标准,适度提高指标要求,推动品种审定向适度从严转变。三是完善试验监管程序,健全管理机制。加快出台试验管理办法,创新多渠道品种试验监管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加快探索建立品种撤销审定程序和机制。

3.2 “三管齐下”强化品种登记一是清理登记问题品种,增强管理权威。全面排查品种重复登记、品种名称不合规、申请材料不真实不科学等问题,依法进行分类处理。二是完善品种登记规章,升级制度性能。推动修订登记办法和指南,制定受理审查和异议处理工作规范,压实省级主体责任。三是打击登记违法行为,强化治理实效。与市场监管紧密协作,开展登记品种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和登记品种身份验证。推动出台品种推广与销售的司法解释,还原品种登记“强制性登记”的初衷和本意。

3.3 “三策并施”提升种子质量一是加强质量监管和监测,尽快构建全国统一的DNA 指纹数据平台,加大对品种真实性的监管力度,继续开展重点作物种子质量监测。二是开展标准制修订和示范,完善种子标准体系,加快质量标准升级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修订,健全分子检测和田间鉴定标准,制修订种子健康与活力标准。三是推动种子认证制度尽快落地,启动认证实施,强化示范带动,引导企业开展认证,全面提升种子质量。

3.4 “三位一体”抓好种业信息一是种情调度突出“三重”,将重点企业、重点基地、重要市场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将全国重要用种市场纳入监测范围。二是种业研究突出“三大主粮”,支撑决策和引领发展。建立健全玉米、水稻、小麦种子市场研究组运行机制。三是数字种业突出“三条主线”,突出品种、种子、主体三条主线,以用带治、以治促用,尽快打通种业管理子系统数据壁垒,推动种业多源数据共享融合和开发利用。

“十四五”开局在即,我国种业即将踏上新征程。全国种业事业体系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全面提升种业事业体系工作能力,筑牢“种业管理技术支撑和种业发展服务支撑”根基,做好“种业管理技术性和种业发展基础性”工作,为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种业品种种子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登海种业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这小狗是啥品种?”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