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三级医院应急管理现代化研究
——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例

2021-11-29卢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营销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院方预案管理机制

卢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前言

所谓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事件,需要相关部门快速采取应急措施加以应对,如灾难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多样性、突然性、不确定性、时间紧迫性等特点,所以对相关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医院而言,是突发事件的高频率场所,因此,作为医院相关负责人,有必要提高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以最大限度地确保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应急管理机制问题

应急管理机制是应急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但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看,有一定的不足。首先,院方对灾害脆弱性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其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方面可能存在失误,进而导致院方在排查安全隐患和应急处置等环节中,不能高效工作。其次,对于应急指挥中心而言,其综合判断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协调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充分发挥指挥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应急指挥工作的效率。最后,针对院方应急工作,缺乏完善的应急评价体系做评估[1]。

(二)应急队伍问题

从应急队伍方面看,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应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偏低,现场处置能力不强,部分人员未能接受专业的应急培训工作,导致其对应急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针对现场处置方面,暴露出实践技能水平不高的特点,其能力较差,归结于人员不充足、缺乏专业培训等。其次,各应急队伍之间的协调能力相对较弱,各队伍之间都按照本院既定的应急预案而开展工作,各自为战,未能实现高效协作与配合,降低应急工作效率。所以,积极开发志愿者团队和加强志愿者培训是医院应急队伍建设工作未来的重点。

(三)应急预案问题

就现阶段院方的应急预案看,虽然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发挥一定的应急作用,但仍然暴露出针对性不够、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首先,现行的应急预案,重视对人员提出规范性原则及要求,但关于具体应急方法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其次,突发事件类型多样、程度不一,加大了应急工作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最后,现有的应急预案中,关于职责划分相对不清晰。此外,缺乏多部门、跨行业的综合预案演练实践[2]。

(四)应急保障能力问题

就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应急保障能力看,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在通信瘫痪的状态下,应急指挥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指挥作用,且信息传递难度相对较大,难以提供充分的应急保障;其次,应急储备物资水平仍然较低,不能满足峰值需求,可见,院方对应急物资缺乏科学统筹管理,导致库存物资储备不充足;最后,关于应急物资的配送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物资供应能力相对减弱,不能满足应急工作状态下对物资的供应需求。可见,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势在必行。

■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新时期,医院方面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尤为重要的,但在构建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人性化管理原则,即对应急队伍开展人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急工作者的积极性;其次,科学化配置原则,即对应急制度及应急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保证应急管理体系中各负责部门人员之间的高度协调性,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应急队伍的优势,使之积极应对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最后,独立性管理原则,即对应急管理采取针对化的管理,使之与医院常规管理相分离,并做出科学明确的管理定位,充分发挥应急管理的职能优势[3]。

■ 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机制为医院应急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因而应加以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应急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其应变能力不强,会降低应急工作效率,导致更多人员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所以,医院必须结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首先,根据各种类型突发事件的灾害做脆弱性分析,依据结果,对应急工作的应对重点加以调整,反复对人员加强培训和再教育,使之能够保持一定的思想高度,积极参与到应急管理工作中。其次,针对医院应急工作设定考核机制,将应急预警能力、处置能力、救援能力等列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对提高院方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彰显院方在突发事件面前的责任、勇气与担当风采[4]。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应急队伍是医院应急工作的主要力量,所以,在推进医院应急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应注重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实现应急队伍的现代化管理。首先,对应急工作人员加强演练培训,并将每次培训和实践演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加以整理,做出针对性的评估总结,确保演练具有可操作性,不断提高应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应急队伍奠定良好的条件。其次,招募志愿者,并制定完善的志愿者应急行动刚要,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和管理,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应急工作者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5]。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要实现医院应急管理的现代化,医院方面应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首先,对灾害脆弱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根据相关结果,对应急预案加以重新修订,增强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适应性,确保为医护人员有条不紊深入开展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其次,对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做有效的效能评价,促进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充分彰显医院应急预案的优势。

(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中,创建“统筹管理、科学分布、统一调配”的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并建立行政总值班和医疗总值班的双总值班制度。现阶段医院虽具备一定的物资储备能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现代化中,应注重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首先,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医院应急工作创建专项资金,以确保卫生应急培训演练、装备储备、系统维护等工作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为提高应急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其次,创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实现动态化管理[6]。

(五)建立联动应急预警系统

从以往的自然或社会性突发事件看,之所以人员伤亡惨重,除事件本身因素之外,医院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动性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现代化中,应建立联动应急预警系统,形成良好的预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人员抢救准备。例如,医院加强与政府部门、其他医院、社会爱心行业组织等共同创建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予以措施加以消除,从根本上降低人员伤亡率,切实提高医院的应急管理体系预警能力,彰显医院应急管理的优势[7]。

■ 结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医院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对于公立三级医院而言,更应实现应急管理的现代化。纵观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存在许多问题,如应急管理机制、应急队伍、应急预案、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一是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四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五是建立联动应急预警系统。基于此,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应急管理能力,使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院方预案管理机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分割”——城固行业系统党建融入社区管理机制
人体能“代谢”就可输错液?
人体能『代谢』就可输错液?
紧急预案
推动应急预案科学好用
甘肃小微企业人才缺失与管理机制创新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岂能“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