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理论创新研究

2021-11-29韩雨婷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特色

韩雨婷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1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1.1 法治乡村的含义

所谓“法治乡村”是指中共在2018年的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的建设法治乡村概念,这一文件的出台和概念的提出旨在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民权益。这一概念发展到2020年,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中得到了进一步地解释和完善,在文件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指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的任务是发展可信赖的乡村法治,真正实现文明乡村的建设,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做到保障权利、履行义务和遵守道德并驾齐驱的文明健康风尚。

“法治乡村”概念的提出是新时代下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挑战,是中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重点和难点体现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长时间以来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法治事业发展相较于广大城市地区是滞后的,而由于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队伍的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导致的。

1.2 新时代对乡村法治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法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有关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中国广大乡村的三农问题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

我国对新时代文明乡村的要求是发展的,在今后的文明乡村建设中,要争取做到乡村法治建设程度更加完善,乡村的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不仅要加强立法力度,其执法、司法等方面都要做到有法可依,规范执法司法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用更加饱满的精神态度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投身于新时代乡村法治建设之中。

2 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的创新所在

2.1 “法治乡村”概念的提出

对于“法治乡村”概念的创设性提出,是在中央对建设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的问题会议上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正在向农村转移。近年来,中国对治理问题的重视日益增加,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对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建设和解决进入了新阶段,在新的治理阶段中,整体思路体现在依法治理三农问题,包括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推进农业行政执法部门高效运行以及加快法治乡村思想的宣传教育等方面。

2.2 对于法治乡村建设体系的建设

对于法治乡村体系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构思体现由来已久,十九大以来,提出了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这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提出的,要使乡村发展,就要注入社会主义民主要素。“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依法治理,势必要重视乡村的重要地位,没有乡村参与的依法治理是不完整也是不现实的。以法治引领法治乡村建设,构建法治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根本改变了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情况,中国传统乡村依照宗族、亲缘治理的情况使得乡村的各项生产生活不是依法进行,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关,使得长久以来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缺乏法治治理的经验。新时代法治乡村概念的提出,既符合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也有利于乡村发展,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创新性理论成果。

2.3 法治乡村理论的创新

中国共产党创新性的提出了“法治乡村”这一概念,和法治社会、法治中国相辅相成,寓意着中国全社会都要依法而治。法治乡村这一概念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一概念包含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村地区的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乡村治理思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过程中,总结出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值得的重要内容之一,既能体现出中国民主治理的模式,也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和国家的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的精气神,有利于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孕育出好的社会风尚。这样的条件下,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体现出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宪法尊重和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法治乡村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对于我国推行依法治国,将依法治国精神注入乡村这一社会最末端具有重要意义。

3 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3.1 促进乡村地区法规的建立健全

中国新时代法治乡村的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法治乡村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同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对于平衡地域差异、减少城乡差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完善农村地区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规范,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诸多制度,这些制度中都涉及到了三农问题,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党的领导包含着党对农村地区和农村人民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同样是农村人民的的当家作主,推动农村民主选举的规范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大背景下,同样包括了这些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有效实施,这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生保障等诸多问题的法律制度都要有效配适农村地区发展,化解乡村矛盾,涉农的法律法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法治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是旨在实现中国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自然需要全社会包括农村在内的法治现代化的实现。

3.2 着力乡村司法公正的保障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关于法治乡村的建设,着力保障乡村的司法公正是法治乡村的建设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要坚持依法治理,真正树立起依法治理的理念,着力强化依法维护农民的权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实现,这也要求在今后的农村发展中,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包括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态的保护。

3.3 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法治乡村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完善,这一内容主要是2019年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对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做了详实规定,涉及到了全国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立,在全国设置了四万余个工作站和服务中心,在国内部分的乡镇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与此同时,有关公证机关、司法鉴定机关、仲裁委员会等有关法律服务也逐步向农村地区发展,这样的发展态势大大增强了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热情和信心,开始相信和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乡村建设包含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总结出了具有实际操作和值得借鉴的方法论。党的十九大精神鲜明地指出了乡村治理在中国当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变革中的重要意义,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为关键的环节。

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中国特色法治发展特别是法治乡村的发展依旧是任重而道远,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法规制定不足和社会矛盾难以调和等的诸多问题,这些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不断迎难而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真正将中国乡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医的特色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