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子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2021-11-29都海燕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亚硫酸盐磷酸盐丙酸

都海燕

(湖北省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宜昌 443005)

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保证人们舌尖上的安全,要认识到食品添加剂检测的重要性。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为保证食品的色、香、味和防腐,会向其中加入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一旦人体摄入量过多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比色法等传统检测方法,由于处理过程复杂烦琐,灵敏度低、易受干扰,无法同时检测,基于此,离子色谱法的诞生打破了传统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的藩篱,在当前的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1 离子色谱法概念

作为一种新型液相色谱技术,离子色谱法因具有操作方便、简便、灵敏度高、快速等特征,当前被广泛运用到食品检测分析中。该技术打破了传统食品检测需要纯化的过程,能够及时、快速、精准地完成多组分测定,可以检测食品当中高基体浓度下的低含量成分,避免传统食品仪器分析和检测手法不足的弊端,一方面能有效检测物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分析有机碱和有机酸。随着化学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新色谱技术应运而生,如梯度洗脱、新固定相合成等,这些离子色谱能够及时、精准地分析出中性化合物、极性有机物等离子化合物[1]。当前最常用的是离子色谱检测双柱法,该技术以传统单一的化学抑制型电导法为基础,随着离子色谱检测双柱法的日益完善和发展,逐渐演变为光化学、电化学以及多种分析法仪器联用方法,促进了离子色谱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

2 离子色谱法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2.1 无机离子检测

检测食品当中的添加剂含量是否超标,只需检测被检测食品当中包含的离子含量和成分,根据测定结果分析被检测食品加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是否满足相关营养要求,作为检测阴离子最快、最精准的技术,离子色谱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以氟元素为例,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氟元素有助于促进人体牙齿组织结构的形成,促进骨钙沉淀,进而吸收人体所需的磷与钙。若氟摄入含量过多,则会出现氟斑牙,严重还会造成关节病变或骨骼畸形问题。茶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饮品材料,其中富含氟,在检测茶叶质量时,可借助Ionpac As9-HC分离柱进行碳酸钠洗脱,进而更好地降低溶液pH值,最大化的利用离子色谱技术进行无机离子检测。

针对铅元素实施阳离子检测中,由于铅元素对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往往又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或者食品容器中,比如部分酒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或者容器中含有过量的铅元素,酒制品受到一定的铅污染,导致食品检测难度不断上升。利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检测具有便利性,如通过CG50A+CS50A色谱柱、紫外线检测仪Ulimate 3000Varible Wableng Detector与50 mmol/L KOH+80 mmol/LH2CO3流动相结合的检测方式,控制色谱柱在温度35 ℃,从而获得最佳的铅元素检测效果[2]。

2.2 亚硫酸盐检测

当前亚硫酸盐主要作为食品抗氧化剂被运用到食物添加剂当中,一旦误食或直接接触,则会导致部分人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还会威胁其健康,因此要依托离子色谱法对食物的亚硫酸盐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合理控制[3]。离子交换之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和电化学检测器离子色谱法当前被广泛运用到亚硫酸盐检测中,上述方法可有效检测出食品中所含有的亚硫酸盐总量,且检测结果精准度高,另外,离子交换之电导检测方法运用到亚硫酸盐检测过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电极中毒现象的发生,且检测效果好。

2.3 三聚磷酸盐检测

三聚磷酸盐属于食品中一种常见的添加剂,主要应用于罐头、果汁及熟食等大众型食品之中,可以避免食品脱色问题,提升食品的鲜香程度以及维持水分[4]。其本质属于食品添加剂,过量地添加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需要通过食品安全检测,以确保该添加剂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利用离子色谱法实施检测时,可以获取该添加剂的分布图谱,从而对其添加量进行判断。基于传统的检测方式,往往存在检测预处理程度复杂、检测效果失真及检测时间跨度长等问题,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更使得检测成本居高不下,且部分食品中还含有部分焦磷酸盐、正磷酸盐等。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离子色谱法的应用解决了这一困境,通过检测所生成离子色谱柱,再经过1.5 mL/min流速的氢氧化钠梯度淋洗,能对样品中的三聚磷酸盐实施精准检测,并且可以随机检测出焦磷酸盐、正磷酸盐等物质的含量,大幅提升了检测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2.4 丙酸钙检测

丙酸钙在食品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是实现抗菌、防腐,延长食品的存储时间。丙酸钙呈现为一种白色结晶、结晶粉末或者颗粒状,无臭或轻微丙酸气味,遇酸会游离出丙酸,由此发挥出其抗菌防腐的功效。该物质在进入人体后可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转化,并向人体补充钙质,因此该物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广泛应用于果冻、果酱、面包、饮料等食品[5]。但为了更好地监管添加剂成分,丙酸钙的检测必不可少,尤其是过度添加会抑制有益菌群,从而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6]。离子色谱法实施丙酸钙检测可快速有效地获得丙酸钙含量数据,比如在豆制品的检测中,可利用样品酸化处理并提取乙醚,再使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针对样品实施检测。另外,也可选取C18固相萃取柱检测,解决检测的广泛适用性问题,简化检测的流程和节省时间。

3 结语

综上所述,离子色谱法作为一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备了广泛的适用性,包括便捷、灵敏、选择性好及多组分测定等诸多优势,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和空白,进一步增强了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因此,要加强离子色谱法的应用与开发,以离子色谱法作为高压液相色谱法的补充,使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亚硫酸盐磷酸盐丙酸
亚硫酸盐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A close look at Nauru’s ecosystem
AZ91D镁合金磷酸盐转化膜的制备与表征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测定方法的改进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使用及检测
亚硫酸盐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2-18F-氟丙酸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H3PW12O40/Y-β催化丙酸异戊酯的绿色合成
磁性Fe3O4@SiO2@ZrO2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