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2021-11-29汪晨净马艳庆
汪晨净,马艳庆,赵 玉,郭 忠
(西北民族大学 医学部,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知识总量呈指数形式迅速增长.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及交叉性学科的出现,推进了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从而也使得医学教育面临挑战和机遇[1].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已知,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研究医学科学领域的能力,教会学生探索未知的方法和手段[2].因此,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创新型人才培育步伐,把提高医学生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性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作为方向.提高学生在科研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提升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等,都有赖于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因此,探索并发挥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优势,构建高层次教学型创新型人才培育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将传统的、独立的医学三理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整合而形成的一门以实验为导向,跨学科、多层次、高水平的综合性新兴学科[3].这一学科建设的主要思想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为贯彻这一思想,近年来在机能学实验学科的建设中逐步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旨在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变被动为主动,激发、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以构建教学型高校创新型医学人才培育的优势平台.
1 开展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
1.1 师资队伍方面
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改革必须拥有一支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这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育平台的前提条件,具体内容包括:①教学水平、教学风格与研究水平;②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备;③教学、教改成果,可概括为教师队伍的“德”“才”“勤”“绩”四个方面.近年来,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机能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建设教学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1.2 教学内容方面
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内容通过精选,优化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充实了综合性实验内容.机能学三理学科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加强了机能学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有效帮助了学生理清各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并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培训机会,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还增加了机能学综合性实验相关性科研实验基础知识的介绍.运用课件、视频录像和教师示教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科研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科研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的培训,为学生自行开展创新性实验创造了理论条件.
1.3 教学方法方面
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通过开展设计性机能学实验教学,教会学生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过程.这一设计要求学生针对具体的实验及科研题目分组撰写实验设计报告,进行小组讨论,由教师归纳总结并给予点评,并选出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科研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同时,开展的临床病例讨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正常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相结合,将功能变化与药物疗效观察相结合,并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用途、用量及不良反应均有良好的记忆.临床案例讨论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与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手段方面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制作符合机能学教学特点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或视频课件,这就使得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更加规范,授课时长和进度也更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基础理论知识,操作难度大、耗时较长的综合性实验,可以通过剪辑、截选播放,使学生能够进行直观、高效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可有效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运用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随时在自己的计算机或手机上体验生动、逼真的机能学实验氛围,通过多角度反复观看、体会教学视频中教师示教的多种复杂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和各种高难度的精细插管技术(如:颈总动脉插管、颈外静脉插管、左心室内插管等),从而解决了因学生人数多而造成的课堂示教难、示教效果差的问题.
2 构建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平台的主要策略
2.1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
医学机能学实验与三理课程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具有各自相应的研究方向,因此,医学机能学实验师资队伍也应具有与三理学科相关的科研方向.各学科相关的科研方向之间也应横向关联,以便开阔研究思路.这样彼此关联的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学生而言,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体系的优化,更有利于加强多知识点的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创新性思维.
2.2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能学实验平台
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对创新型人才培育至关重要.要真正实现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就必须以创新为指导思想,将创新性思维的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充分整合多学科实验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切实实现“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多种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
2.2.1 开设创新性实验项目
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医学机能学实验选题和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临床意义,更重要的是还能激发学生在实验研究设计中的创新理念,逐步培养学生在科研实践中的严谨作风和严密逻辑思维,能为学生从事创新性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2.2 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
学生从项目准备、预试、实施,数据的检测、分析及科研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这不仅能培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科研创新能力,还能促进高等学校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开展.
2.3 构建学生科研创新平台
为构建科研实践平台,要将教学型机能学实验师资队伍的多种科研优势转化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源动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只有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结合,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主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分析多种实验现象,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此,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学生科研创新平台.
1)以医学机能学实验三理学科负责人和学术骨干为带头人,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较高创造能力和具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
2)将教师的各级科研项目向学生全面开放,尤其要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学生在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与教师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创新性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解决科研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设立本科生创新科研基金,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条件及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能进入项目研究并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学生在实际的科研实践中进行研究学习,提升创新能力.
2.4 构建网络信息化平台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可以实现医学机能学实验与其他高校的医学实验课程之间的交流,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网络信息化平台具有引领和辐射作用.
1)网站或资源平台可提供实验课程的实验指导、教学大纲、电子课件、实验视频及录像、线上测试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立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学习的相关网站或资源共享平台,有助于实验教学的管理.
2)设计并制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实验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可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是一种创新型仿真软件,其仿真性及互动性可较大程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可接受性.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地学习仿真实验项目,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4)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量贩式学习,也可以在平台上建立论坛,能与全国的学者进行交流探讨与学习.
3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成果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不仅提升了机能学实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017 年开展的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教改项目获得了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机能学实验教师团队先后指导在校本科生申报并完成国家级创新项目 7 项,校级创新项目 20 余项.先后指导在校本科生发表科研或教改项目相关论文近 25 篇,其中 CSCD 期刊收录 7 篇,并获多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先后获得省级、校级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本科生作为科研项目的参与者或项目负责者取得的成果是我们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基础上通过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初步成果.因此,依托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不仅能促进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微观建设,还有利于教学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宏观建设.今后将进一步深化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构建起更具特色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