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思维导图”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西北民族大学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2021-12-29李彩丽李永泉黄双盛

关键词:生物化学导图教学效果

辛 英,李彩丽,李永泉,黄双盛

(西北民族大学 医学部,甘肃 兰州 730030)

1 教学改革背景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和护理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由于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纷繁复杂,微观的生物大分子结构抽象难懂,加之其知识点分散、零碎,所以该门课被医学类专业的师生公认为难教、难学、难记.由于该门课的内容前后联系紧密,环环相扣,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顺逻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1.1 我校医学类学生现状

我校医学类专业75%以上的学生来自于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学生个体差异较大[1].作为医学生,其学习任务重,课业忙,课余时间少,使得学生必须加倍努力,才能学好专业课,对于《生物化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医学类专业的很多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生物化学》这门课,还意识不到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更没有真正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未来临床医学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学习敷衍,教和学有些脱节,造成《生物化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引导提问,学生也不愿意“张口”,怕“张口”,缺乏求知的主动性,任凭教师“口若悬河,南拳北腿”,他们往往以 “静若处子”对之,教师很难及时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似乎是临时抱佛脚的结果,很难反馈教学的时效性,对课堂效果的提升作用不大,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无法针对性调整教学设计.一学期课程结束,教师可能只知道上课表现比较积极的、学习成绩好的几个同学.同时,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往往只局限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填鸭式灌输”.教师上完课也收获不了“教”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结合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和掌握情况,有必要探索引入新的教育技术,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沉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雨课堂”和“思维导图”是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平台和学习方法[2].

1.2 关于雨课堂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可以实现师生多元实时互动,教学全周期数据分析等[3].雨课堂全部功能基于PPT和微信而设计,其操作便捷,容易掌握.教师可通过“雨课堂”数据分析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弹幕式”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转变为“抬头的利器”,促进师生互动[4].

2 “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改革首先是理念的转变,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希望达成的目标或成果[5].现代课堂教学需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首先要思考“教”与“学”的关系,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把“我的课”转变为“我们的课”,让学生参与课堂,才能彼此享受课堂教学的乐趣.

2.2 “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雨课堂”为教学工具,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学习方法,对《生物化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内容进行衔接,并梳理这三个时段学习内容的主线,恰当地设计教学.

1)课前:教师将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前沿动态和临床病例等利用“雨课堂”平台提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本提前预览并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教师所发的实例引导下进行预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单选、多选、投票、主观题等方式呈现在PPT中,让学生利用 “微信”答题.通过答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测试,给学生“试错”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加深理解知识点.教师根据答题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部分习题可以由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老师加以补充和点评,让学生自己感知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做错题的真实原因.做题和讲解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实时互动.偶尔可以利用弹幕、课堂红包、随机点名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选择适当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来讲,比如总结章节重点、病例分析等,让学生讲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把知识点同化,教师进行点评,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课后: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滚动式布置章节复习题,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加强记忆.每一章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章节小结,推荐学生使用“X-mind”等作图工具,梳理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碎片系统化,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每章“思维导图”作业以图片的形成上传到“雨课堂”平台,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增加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借鉴,也可以由老师批阅,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3 “雨课堂+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雨课堂”实时数据分析教学成效,调整教学进度.改变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增加形成性评价[6].平时成绩中考勤、提问和网络教学等成绩均依据“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出勤情况、课堂实时测试及课前课后推送的作业等数据,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7].

3 “雨课堂+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分析

3.1 “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实施前问卷调查分析

教学模式实施前,将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大班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对两组进行《生物化学》学习前的问卷调查,包括对《生物化学》的整体感知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方式、对新教学方式的选择意愿四个部分,共12道选择题[8].发放问卷121份,其中有效问卷112份,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对《生物化学》课程的问卷调查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对《生物化学》的学习表现有兴趣,但是普遍认为《生物化学》的学习难度很大.所以积极探索“雨课堂+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本问卷第二部分主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进行了调查,作为临床医学生,课业繁重,大多数学生会课后复习,偶尔也会课前预习和课后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总结,但是对于构建知识体系缺乏主动性.“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开展必要的预习和课后复习,还可以督促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章节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以“对于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你如何处理”为例,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必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选择意愿”调查数据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实施后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教学效果,在学期末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思维导图的整体认知、思维导图与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对学习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共20道选择题[8].部分问卷结果分析,见图1.

由图1(a)和(b)可以看出,90%以上的学生认可并且喜欢“雨课堂”教学模式,认为思维导图对《生物化学》的学习确实有很大帮助.由图1(c)可以看出,67%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使得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了学习效率.44%的学生认为比传统授课效果好,26%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加强了师生互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a)教学模式选择 (b)思维导图与知识构建

(c)“雨课堂+思维导图”学习效果反馈

3.3 期末卷面成绩分析

对两组学生期末卷面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见表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期末卷面平均分、及格率和优良率均有所提高,低分率占比无明显变化.不同班级试卷均由相同老师流水阅卷,故成绩具有可比性.该结果表明“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优良率明显提高,意味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表2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析

4 小结

通过将“雨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引入《生物化学》课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享受课堂,学生和老师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最终达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导图教学效果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