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9杨万海张晓晶

关键词:艺术设计育人专业

杨万海,张晓晶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是兼具实践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结合体,以艺术灵感的迸发付诸于现实生活的设计中,通过实践的形式表达出来。艺术设计具备科学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客观上对该专业提出了创新性的刚性要求。设计产品要在具备艺术独特性的条件下贴合实际,同时也要基于实践符合客观科学架构及理论基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不断自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工作室的概念,开辟出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只注重理论传输以及自主规划的实践展示环节,将艺术设计的社会性与能动性融汇于教学实践中。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将原本分离的实践与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既在一定程度上更全面形象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艺术教育多元化立体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起源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创设的工作室制度,通过参与度高、体验感强的工作室结合传统手工业的学习特点,以作坊式的工作室形式开辟了设计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工作室这个理念的源头来自于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庇乌斯,他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他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严重脱节,导致课程内容的实质转化程度不尽如人意,一些相对复杂的实践环节也很难用理念教学实现很好的理解与吸收。在不断的创新中,他提出以“作坊式”教学模式向学生呈现直观的可操作实践性展示课堂。德国包豪斯学院也以艺术与技术相统一作为发展核心,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缓解教师授课难度,又可以直观明了呈现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相对生活化的方式更好地指引艺术创作。通过不断的改进以及积极的传播,这种“作坊式”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高校美学教育要坚持多角度、全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综合学科,是高校美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坚持全方位多角度培育人才。既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于其在未来拥有可靠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注重在美学教育中渲染人文情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拥有正确的导向,不抄袭、不剽窃,也不宣传有害文化和错误思想观念。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二者兼顾,既在艺术教育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创造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德育的重要环节,完成对于学生人格的积极塑造与正向引导,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人才培养模式正面案例中的关键要素,实现艺术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室开展小众授课,在师生互动中更有利于解答学生个体的疑惑,很好地凸显小班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素养以及对其日常学习的基本了解,可以设计更符合学生能力范畴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并随时进行同步调整与更新。同时,工作室模式下的课堂也可以随时对接企业公司项目,在教学中通过实际工作环境参与行业和企业实践,打破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架构和检验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更全方位地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课程体系更具实用性,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不仅包含传统意义的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以及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还包含工作室模式下的选修课,可以更好地将传统课程体系灌输的理念以及知识转化为实践,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同时,课程设计也更贴合社会发展实际,针对行业发展水平,制定符合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的教学大纲,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工作室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不连续、无法转化运用的碎片化教学问题。艺术设计涉及工具性学科,如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等技能往往是以阶段性学习呈现,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遗忘先前的知识,由于没有很好地运用场景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工作室的模拟环境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艺术设计相关职业的预演,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管理制度更具灵活性,有利于师生双向互评互鉴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制度相对灵活,以人才培养为工作开展的首要目标,以工作室模式的课堂将理论知识讲解、实践环节操作、师生现场答疑、设计项目对接等环节结合在一起,体制机制高度灵活,聘请专家讲师进行教学重难点解析以及与实际情况对接。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方式也相对多元,既可以参照传统课堂评估对于教学内容的传达程度予以评价,还可以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师生互动,进行师生互评。工作室模式的设立提升了教学内容测评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促进了师生互评的公正性和双向进步。传统课堂上教师单向传输概念,导致疏于对学生真实能力的认知和了解,只能通过传统作业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在艺术设计专业,往往比标准化、规范性强的工具学科更带有主观性和失正性。而工作室模式带来的相对更多的师生互动以及小课堂这种小范围活动的空间,可以更直观增加师生的个人印象,个人能力素质评估也会相对更加全面可靠。二者进行双向评估,可以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双方相互纠错、相互更新认知,提升学识水平,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自主更新和进化。这也就促进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管理及考核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其育人能力和育人水平,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测评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方式方法。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尚未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也缺少更多平台与资源的配合,现实开展中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课堂操作缺少实际项目对接,教师对于项目把控不够完善,工作室硬件设施不足以提供良好的模拟工作环境,师资力量不足,等等。高校需要及时进行自主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路径,为工作室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方案。

(一)构建“公司+工作室”联动平台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与公司企业联动的形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首先,以项目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工作室要寻求符合自身专业定位和发展的公司企业,以项目的形式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促进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共享,增加项目设计研发的保障,提供更多科学专业的指导和配合。通过“公司+工作室”联动平台,做到既提高企业项目运转工作效率以及完成水平,也使专业学生更早接触工作岗位需求及工作环境,为后续应聘和就业提供经验借鉴。其次,以科学规划为保障促进良性互动。学校既要挖掘好自身资源、技术的优势,不断开拓市场,与企业搭建更多的特色平台,又要加强对企业预计合作项目的评估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展开讨论,尽量避免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而无法开展项目工作的情况出现。再次,以深层次合作为目标优化资源。学校可以与公司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在协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发挥高校理论高地和公司实践土壤的优势,共同开展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员工培训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运行模式

工作室遵循以项目为引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创新思维和实际创作能力。首先,教学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在以项目化为导向的工作室制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由灌输式教学向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坚持因材施教,依照学生的实际能力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引导学生以完成项目为驱动,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能真正了解艺术设计的整个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进互补。其次,考核方式由一元评价向多元教学评价转变。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引入“师生并行”评价机制。要求所有学生以教师的身份为其他同学的作品点评,教师结合学生创作水平和鉴赏水平来评价成绩。这种做法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别能力,通过相互学习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传统教育评价机制。

(三)优化工作室教学环境

工作室模式的开展需要教学硬件条件的投入和增强,优化教学环境,以发挥展示和实践作用。首先要优化学习环境。艺术创作离不开雄厚的知识底蕴。工作室可以建成小型图书资料室,既为学生理论学习提供方便,也可以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提供场所。其次,优化工作室的创作环境。工作室不仅为学生艺术作品创作提供空间,而且要成为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展览空间。构建集群工作室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挖掘,培养跨界设计意识以及跨学科的立体化知识结构,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共同促进的学习环境。再次,优化工作室的硬件环境。教学的硬件条件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完善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师生双方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出。学校要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进行环境与设施的布局,打造艺术创作所需的特殊教室,配备相应基础设施,如专业先进的工作台和相关模型等。

(四)组建精良工作室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育人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组建精良的工作室师资队伍。工作室模式的开展对于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要高。教师不仅要做到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要做到现场实践的正确演示以及指导;对于工作室引进的合作项目,教师也需要有较强的个人把控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对此,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的艺术设计人才兼职任教,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学队伍,形成由专业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行业企业资深艺术设计人才组成的联合多元教学团队。其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分层次专题培训,可以邀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内成功人士来分享专业领域内前沿问题。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国内优秀的艺术工作室参观学习,也可以提供国外交流访学机会,为教师创造更多元的学习条件,提高其专业素养,使教师具备多元化视野和国际化格局。

总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不断革新教学制度,促进工作室模式的开展,推动校企结合互动,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条件,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组建精良的教师队伍,在实践中不断提供更多可能与方案。同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要坚持基本育人原则和正确的育人导向,坚持全面育人,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育人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书封与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