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理与路
——学习习近平关于城乡社区治理重要论述
2021-11-29吴雨星
吴雨星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城乡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核,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城乡社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时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1]他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观点,深刻回答了城乡社区治理为什么要践行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路线面对的现实与问题是什么、怎么样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方略,构成了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理”和“路”。
一、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内生逻辑
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一是遵循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践行民主自治的基本要求,体现“一切依靠群众”;三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体现“从群众中来”;四是坚持人民检验治理成效的最终要求,体现“到群众中去”。
(一)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彰显城乡社区治理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我国城乡社区治理坚持人民立场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2]国家治理坚持民本思想是遵循唯物史观,而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必定内涵于国家治理而坚持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社区时多次强调民本治理理念,诸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幸福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等等,都强调城乡社区治理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因此,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城乡社区治理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
(二)以民主社会为构建目标,依托城乡社区治理民主自治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力量,要相信群众并且依靠群众来推进城乡社区自治。首先,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城乡社区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次,只有依靠城乡社区自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民利益。自治基于民主,民主更有利于自治。
城乡社区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对推动改革有着重要作用,城乡社区必须依托人民自治的基本定位。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3]人民民主就是要促进人民的事情由人民商量并加以解决。城乡社区直接面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基层协商民主践行的主场,发扬城乡社区治理人民民主有利于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施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因此,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体现了“一切依靠群众”。
(三)以群众需求为决策依据,开展城乡社区治理群众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基层调研:“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5]国家的决策要立足于基层群众调研。就城乡社区来说,城乡社区因其与人民群众天然的联结关系,更有利于直接、及时、准确、便捷地开展群众调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无论身处何位,都十分重视并实地参与调研:在正定县工作时,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市工作时,跑遍了所有县;在福州市工作后,跑遍福州所有区县;在浙江省工作时,跑遍了全省县市区;在上海市工作时,跑遍了全市区县;到中央工作后,深入各省县市区、城乡社区、农村开展调研。他每到社区调研,总是对群众嘘寒问暖,诸如“身体怎么样”“饭菜可不可口”“住房改善情况如何”“看病方不方便”等,从吃穿住行各个方面了解群众生活状况,身体力行告诫广大干部要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调研工作,启发城乡社区工作人员深入每家每户了解群众情况。因此,国家制定决策必须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工作,了解群众需求。城乡社区是广大群众聚居地,城乡社区治理开展群众调研有利于收集最基层的声音,充分体现“到群众中去”源自对“从群众中来”的深刻认识。
(四)以实践成效为检验标准,遵循城乡社区治理人民满意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党的执政理念要通过治理成效加以检验,而治理成效根本落脚点就在于坚持人民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6]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说了算,也不是社区工作者自己说了算,而是人民说了算。人民若反馈不好,要加以改进;人民反馈好,要继续保持并发展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要以“一切为了群众”为根本出发点,要做到真正的“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并由人民来检验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社区,同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深入交谈,询问诸如“办事方便吗”“对社区环境满意吗”此类问题,让人民群众来检验城乡社区治理成效。对治理成效的检验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标准,遵循“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到群众中去”的落脚点。
二、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实指向
(一)新定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切为了群众”体现为:一切工作为了满足人民时代性的需要而开展。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面对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日益追求民主法治。人们更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更善于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切身利益。人们对国家方针政策、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提高,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的意识加强、能力提高。二是人民群众日益追求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强调取得平等的权利和权益;强调规则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公平公正;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公平。三是人民群众对居家安全与环境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要求社区变得更安全、更整洁、更生态,要求社区周边的环境配套,诸如河流、公园建设得更美好。四是人民群众日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个性化,追求新颖独特的文化生活;多样化,文化内容上人民更加追求主观感受和精神体验的美好,文化展现形式上突破传统的文学、书画及其他物化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更多的文娱性质;国际化,受全球化的影响,各国文化互相交融,人民群众也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实现途径现代化,通过网络实现自己的文化需求。
(二)新形势: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多样
人民内部矛盾深受国际与国内两重环境影响。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仍存在着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经济竞争、文化冲突等,特别是“逆经济全球化”现象给世界带来更多风险与挑战。国际环境必然影响国内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人民内部矛盾。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正处于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各种利益问题引发的纠纷矛盾增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较多,而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8]这深刻反映了当前城乡社区治理应对人民内部矛盾时存在滞后问题。在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化与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城乡社区面对的人民内部矛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内部矛盾复杂与多样化。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经济上更加独立,思想上更加开放,更加追求性别平等,客观上使家庭纠纷日益突显。二是邻里之间的矛盾复杂与多样化。人民权利与权益意识、文明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增强,对侵犯公共权利、损害小区利益的不文明行为更加不能容忍,由过去通过争吵转向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纠纷。三是社区整体的安全稳定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导致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社区人口构成较为复杂,难于精准摸底,呈现出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新难题:特殊群体治理问题凸显
社区特殊群体主要包括贫困、残障、失业、流动人口及老年群体等。社区务必要精准摸底社区人口,就贫困家庭开展低保工作与临时救助;加强社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推进居住证办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这些都是社区工作重点。其中,尤以社区养老问题最为突出。
超高压萃取法又叫超高冷静压法,它是指在常温条件下,将高压作用于料液中,保持一定的压力后再迅速将该压力卸除,从而达到萃取目的的方法。此法因为十分有效地增大了成分的收率,而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和食品有效成分的萃取中。贾春晓等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高压提取法从花椒中提取精油的提取条件,最后得出用超高压法提取花椒精油的最优工艺条件:压力为300 MPa,固液比为1∶40,加压时间为3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率为24.16%,配合GC-MS联用法进行分析,确认了花椒精油中包含67种成分。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社区养老情况,在上海市调研社区时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9]社区养老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能够有效规避居家养老老人不方便就医、煮饭等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够规避机构养老缺乏温情的问题,有利于提供就近、全面、温暖的养老服务。但目前社区养老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社区养老医护资源不足,表现为社区卫生院设施及医生不足;二是缺乏精准化养老服务,表现为对差异化需求的供给不足;三是社会组织参与不足,表现为公益团体、志愿者组织培育与发酵不足;四是社区服务力量不足,表现为社区工作人员数量少、服务质量跟不上。
(四)新运用:互联网兼具便民性与挑战性
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给城乡社区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给城乡社区工作者带来工作上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强化互联网思维,并要求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工作的开展。“互联网+政务”具有极大的便民性,实现了政务服务的数据化、在线化,使群众少跑腿或者不跑腿便可解决行政事务,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同时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当前干部“本领恐慌”,“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等等”[10]。互联网给城乡社区治理带来挑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诉求量激增。渠道的便捷使网络诉求量激增,群众将大事小事都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如何妥善处理好网络诉求成为挑战之一。二是网络舆论与网络信息缺乏可控性。网络的去中心化、虚拟化,使网络舆论一定程度上不受束缚,负面消息、虚假消息横生网络,如何引导居民依法、合理表达成为挑战之二。三是网络行政需求更强烈。居民要求通过网络办理行政事务一步到位的呼声更高,如何实现更智能化的社区办公成为挑战之三。
三、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党建引领,贯彻人民立场
坚持党建引领,贯彻人民立场,体现“一切为了群众”。城乡社区治理需发挥党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2]城乡社区治理需要党的领导:一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做到为人民服务;二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社区治理才能跟国家治理保持一致步调,实现高效发展;三是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社区“自治”才能有力避免“一盘散沙”状况的出现,实现有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贯彻人民立场的具体实践,如福州市军门社区在党建引领社区工作方面走在全国社区工作的前列。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军门社区时肯定了党建工作,同时提出进一步细化社区工作的要求,以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军门社区认真学习与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不断发展完善社区工作方法,从最初提出“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到逐步形成“13335”社区工作法,这个“1”始终是坚持党建引领。军门社区以党建引领健全社区共治体系,使社区各项工作落地开花。军门社区工作法逐渐在全国推广:2017年民政部召开军门社区工作法研讨会,2018年以来民政部在全国大力推广军门社区工作法。军门社区党建引领社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获得群众普遍赞誉。
(二)引导人人参与,形成治理合力
引导人人参与,形成治理合力,体现“一切依靠群众”。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11]。共建共治共享是城乡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引导“人人参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协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三大服务管理机制,二是鼓励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三是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及时了解群众关切的问题,聆听群众反映的问题,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调动与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让社区事务变成每个人的内在事务。
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人人参与的具体实践:首先,“枫桥经验”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典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需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保障人民权利与权益,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处理工作体系机制。其次,除新时代发展“枫桥经验”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十分重视社区社会公益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他在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调研时肯定社区志愿服务,要求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调研武汉市青和居社区时,详细了解社区公益组织培育和运行情况,称赞社区公益组织做大好事。因此,要引导“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协调推进“三大运行机制”(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并广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才能有效形成治理合力。
(三)精准精细治理,满足人民需求
精准精细治理,满足人民需求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12]。这就需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法依规治理是根本前提。城乡社区善于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法律的宣传教育。二是解决突出难题是工作重点。社区养老问题是重难点问题,需满足基本面以及差异性的养老需求。三是满足多样化需求是具体要求。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都纳入社区治理,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四是推进智能治理是有效方式。应积极探索“互联网+社区”“数字+社区”治理方式。
城乡社区推进精准精细治理的具体实践:一是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对社区网格化通俗的理解在于,社区被划分成一个个“格子”,每个“格子”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随着数字化管理手段的融入,社区网格化治理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服务,有利于主动、及时、准确发现与解决问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有效排查与预防疫情,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二是推进社区重点、难点工作的攻克。政府扶持引进社会企业进驻社区养老,集养老模式的优点于一体,提供专业服务又不失家庭、邻里的温暖相伴,如福州市“金太阳”企业。时下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时仔细询问社区垃圾分类做法有关情况,要求推进全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社区对推进垃圾分类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从细处着眼,掌握方法、耐心劝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文化服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南昌市光明社区时,肯定社区通过设置“道德讲堂”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三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当前很多社区运用智能手段服务于群众,如注册社区微信公众号。人们只要关注社区微信公众号便可了解办事指南,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完成行政事务。四是推进社区工作专业化培训。政府经常牵头进行分级分类的培训工作,比如对社区书记、主任开展专项培训,对组织、民政、计生、劳动、宣传、城建等各口工作进行分类培训;同时加强网络办公的专项培训,加强服务理念的培训等。
(四)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13],强调资源配置向社区倾斜的原因在于:一是社区的基础性定位,社区治理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社区面对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资源配置可以直接惠及群众;三是社区作为自治性组织,自身资源较为匮乏,需要政府的支持。
城乡社区治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具体实践:首先,要加强“人”的配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制定、落实制度约束与正面激励,打造人民满意的工作队伍。通过引导与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等级考试、规范绩效考核管理与社区主干编入或者考录公务员等方式,强化社区工作者的正向激励。其次,要加强“财”的配置。按照“财随事转”“费随事转”的原则,对社区加大财政保障支出;强化资金向资源匮乏的社区倾斜。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武汉市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调研抚顺市东华园社区,考察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安置情况,都强调党中央要投入大量资金解决资源匮乏问题。再次,要加强“物”的配置。需按照城乡社区建设相关文件精神,逐步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青岛市上流佳苑社区时强调,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指的就是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资源配置要统筹于政策制度之下。政府近几年陆续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设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不论从城乡社区治理纲领性文件的制定,还是从当代社区工作重点、难点的部署,都为城乡社区治理加强资源配置提供了政策制度性依据和保障。
习近平关于城乡社区治理重要论述体现了城乡社区治理坚持群众路线,不仅富有内生理论逻辑,还立足于当前社会及城乡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在实践上引导城乡社区治理践行群众路线要推进党建引领、人人参与、精准精细治理以及配套政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