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技术治疗下肢难治性骨感染护理研究
2021-11-29高新茹
高新茹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患者于骨科手术后,由于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切口类型及手术过程等因素导致手术后切口感染,进而引发骨感染,症状较轻者可致切口愈合延迟,严重者可致残、致畸等。具有较高的难治性,需经多次手术、抗感染治疗,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于1994年由裘华德引入我国,在临床慢性骨髓炎与烧伤创面感染、褥疮等病症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治疗效果显著。近年来,我们于VSD技术下,配合有效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治疗下肢难治性骨感染,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故本文以4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探究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下肢难治性骨感染患者46例,均在VSD技术下治疗,依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53±3.26)岁。观察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55±3.55)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特性(P>0.05),可对比。
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常规1-3天换药处理治疗,较深、较大创面放引流条,感染的创面应用敏感抗生素;保持病房、床单元干净整洁,定时通风、清洁消毒;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注意患者饮食干预,以易消化、高蛋白类食物为主。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其内容包含:(1)心理护理。患者大多因突发事件,使身体受严重创伤。感染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均有严重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有效评估患者心理方面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同时,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护理及康复所需的相关知识。分享临床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疗配合度。(2)引流护理。患者均进行清创处理,同时保障患者VSD敷料充分接触患者创面,同时记录使用数据。缺损的组织采用医用PVA材质的海绵填充,创面行酒精消毒,干后以透气胶粘贴,超过创伤边缘的3cm,检查连接的多孔引流管是否漏气,固定,给予持续负压吸引。(3)封闭护理。以无菌规范操作安置引流设备,避免污染,引流瓶低于伤口水平;注意患者坐起、翻身,预防引流管脱出,定期更换引流瓶;多次巡房,保持负压吸引,压力控制在2.13-8.00mmHg;定期挤压引流管,促进管口、管壁上的凝块(或絮状物)排出,预防堵塞;注意引流管保护,有效避免因患者体位变化,而发生扭曲、脱出等情况。
3 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包含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等,并比较。
5 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分别为(11.63±2.03)天、(16.53±2.01)天、(21.34±1.23)天、(3.25±1.22)次;对照组分别为(18.63±2.14)天、(25.34±1.62)天、(32.46±2.13)天、(5.66±1.05)次;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11.381、16.367、21.682、7.181,P<0.05)。
讨 论
骨感染是临床迁延难治的病症,易诱发慢性骨髓炎,随病程迁延逐渐发展为难治性骨感染,而VSD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难以引流深层病灶、脓液阻塞等缺陷,有效减少感染。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封闭护理,可将坏死组织液持续引出,关闭负压后,可促使PVA泡沫快速复原。期间,注意引流通畅,有效避免血管堵塞管腔、负压值过大等因素;观察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引流管连接处等。若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注意负压瓶位置,避免反流感染;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分享成功案例,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此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少临床资源浪费,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VSD技术治疗下肢难治性骨感染患者综合性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益于患者创面愈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