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1-11-29王思予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肩关节偏瘫中风

王思予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随着中老年人口数的不断增长,中风及中风偏瘫者均呈上升趋势[1]。目前我国中风群体的偏瘫发生率约处于12.5%-70%水平[2]。这类后遗症的形成不仅会加剧中风家庭的照顾负担,还容易引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水平的异常改变[3]。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运动康复疗法是一种基础手段,该疗法主要经多种运动康复技术,刺激患者的功能恢复。针刺则是一种经典中医技术,其主要借助针刺及穴位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满足患者的个性化康复需求[4]。为判定上述方法合用的价值,本研究针对73例患者进行阐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73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偏瘫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3)肢体功能障碍仅与中风有关。排除标准:(1)无法配合研究要求者;(2)伴脑肿瘤、脑外伤等疾病及智力障碍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男/女=19:17;脑梗死/脑出血=25:11;年龄(51.4±12.9)岁。观察组男/女=20:17;脑梗死/脑出血=27:10;年龄(51.6±12.8)岁。差异不显著。

2 方法:73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视头颅CT检查结果,予以溶栓、抗凝、神经细胞营养支持等治疗。待中风病情稳定后,73例患者均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实施康复治疗:(1)主被动锻炼。按照先被动后主动原则,为偏瘫患者制定锻炼计划。被动锻炼中,辅助偏瘫患者于不同体位下,完成大关节活动、小关节活动锻炼。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充分后,指导其进行坐位平衡锻炼。自15°卧位条件起,按照每天1次,每次0.5小时的频率锻炼偏瘫患者的自主平衡能力。确认偏瘫患者可于该体位下达到良好平衡状态后,遵循每次增加5°标准,逐渐调整卧位角度,直至完全恢复正常坐位平衡能力后停止。主动锻炼中,按照由易至难原则,引导偏瘫患者实现从卧位主动锻炼、向坐位、站立位的转换。初期以每天1次,每次0.5小时标准,锻炼患肢肌肉力量及关节活动功能;中后期,视偏瘫患者活动耐受、功能恢复速度,调整为每次2-3次,每次0.5-1.0小时标准。(2)PNF康复。被动锻炼:中风偏瘫患者取坐位,引导患者于坐位条件下,结合偏瘫患者耐受,辅助患者进行适度肩关节后伸训练,维持后伸动作2-3分钟后,改为内收动作。重复上述循环,每天1次,每次0.5小时。中风偏瘫患者以PNF技术进行双侧肩关节被动锻炼时,肩关节动作时肩胛骨的位置变化特征。参照肩胛骨正常位置变化,适当调整中风偏瘫患者患者的被动肩关节锻炼强度、时长。主动锻炼:待偏瘫患者恢复一定肩关节活动能力后,引导其参照PNF技术标准,经肩胛骨旋转动作、外展动作、肩关节内旋动作等,适当开展感受器刺激训练。每天1-2次,每次维持0.5-1.0小时的主动锻炼。(3)镜像运动想象锻炼。标准动作示范:结合中风偏瘫患者的活动受限状况确定示范动作。由康复师以缓慢、匀速动作,向偏瘫患者示范其患肢的正常动作规律,为偏瘫患者的想象练习提供依据。镜像想象锻炼:待偏瘫患者充分掌握患肢正常动作流程后,为其提供镜像训练环境。嘱偏瘫患者按照每天1-2次,每次0.50-0.75小时频率,于镜像条件下,尽量模拟康复师的正常动作流程进行锻炼,同时根据镜像显示结果,想象正常动作的场景,以刺激支配运动神经功能的迅速恢复。持续干预12周。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1)头针针刺治疗。于偏瘫患者顶旁1线处、顶旁2线处以及双侧顶颞前斜线处,以30号1.5寸毫针,经捻转补泻法给予偏瘫患者头针针刺干预。每处留针0.5小时。(2)体针针刺治疗。取穴:昆仑、极泉、肩髃、委中及解溪等。依据偏瘫患者病情发展状态选择穴位为针刺点。处于软瘫期者,于健侧取穴;硬瘫期者,则于患侧取穴。毫针规格及针刺手法均参照头针治疗完成。每天1次。针刺疗程共12周。

3 观察指标:统计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即于偏瘫患者入组时、干预12周时,以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估,二者总分均为0-100分,患者得分与其功能、能力水平呈正相关。评估患者的锻炼依从性。

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4.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入组时,对照组运动功能(72.86±6.17)分,日常生活能力(68.18±6.52)分,而观察组运动功能(72.91±6.14)分,日常生活能力(68.40±6.57)分,差异不显著;干预12周时,对照组运动功能(83.55±5.93)分、日常生活能力(78.89±6.22)分,均低于观察组(88.64±5.72)分、(86.05±5.91)分,P<0.05。

5.2 2组锻炼依从性对比:对照组锻炼依从性83.33%,低于观察组97.30%(P<0.05)。

讨 论

随着中风偏瘫规模的持续扩大,这类典型后遗症的康复管理,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5]。

运动康复疗法是一类综合性的运动康复技术。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支持中,重复性主被动锻炼,可对偏瘫患者的受损神经形成一定刺激,间接促进其患肢功能状态的改善;而PNF技术则借助以肩胛骨、肩关节为中心的整体运动,频繁刺激偏瘫患者的本体感受器,借助该组织与偏瘫患者神经肌肉系统反应间的密切关联,促进偏瘫患者重构正常神经肌肉反应。多种方法联用,可显著促进偏瘫患者患肢活动障碍状态的消除。中医认为,中风偏瘫的病机为:神不导气、窍闭神匿造成神无所附,气血阻滞,最终造成肢体功能障碍[6]。基于上述病机,中医主张以舒经通络、开窍醒脑、行气活血原则进行干预[7]。针刺治疗中,头针法、体针法,均遵循上述原则取穴,其可借助毫针对偏瘫患者顶线、委中等穴位的刺激,开窍醒脑,改善机体经络运行、恢复气血通畅性。中风偏瘫治疗中,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重建正常运动功能。针刺与运动康复疗法合用后,前者形成的开窍醒脑、改善气血运行作用,可与运动康复疗法对偏瘫患者受损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刺激形成协同机制,确保中风患者于最短时间内达到接近中风前运动功能水平。(2)改善生活能力。活动功能状态与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息息相关[8]。引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后,随着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水平的改善,其可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本研究提示;12周时,观察组ADL得分(86.05±5.91)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中风偏瘫治疗中,引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以借助这一完善干预方案,刺激偏瘫患者受损神经的恢复,为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改善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肩关节偏瘫中风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