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1-11-29赵向军

关键词:第二课堂爱好者书法

赵向军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书法是中华独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高校开展书法第二课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近年来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制约了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书法教育水平对策,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1 当前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书法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以及现代知识与技能的不断增多,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和技能教育逐步趋于边缘化,社会、学校、家庭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较少。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氛围降低,书法活动和书法艺术除在展览馆、美术馆、名胜古迹等特定场合有所出现,其他场合出现渐少。例如商场工厂、宾馆饭店等的题名曾是各种书法流派争奇斗艳高地,海报广告等也是书法高手一显才艺的地方,而如今大多为各种电脑字体取而代之。二是学校书法教育不受重视,很多小学取消了写字课,几乎没有学校开设“大字课”,迫于升学压力,老师没有更多精力指导学生练字,对写字的要求多限于工整、认真,鲜有从艺术角度、摹贴临贴角度提出要求和指导。三是家庭教育缺失,相较于热衷西洋乐器、西式绘画、拉丁舞等舶来艺术,家长对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教育意识不强、引导不够。总之,全社会对书法教育的投入大大减少,青少年学生的书写水平呈下降趋势。

1.2 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学水平存在下降趋势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书法教育投入的减少,直接的反映就是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学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一是大学生书法爱好者数量逐年下降。笔者30年来一直负责指导学生书法协会工作,担任书法指导老师。根据多年的观察,进入新世纪以后,学生书法爱好者数量呈下降趋势,近十年左右尤盛,考虑到高校扩招因素,这种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二是书法爱好者的基础水平下降。曾经由于爱好者众多,且基础水平较好,由于书法协会名额有限,通过测试,达到较高水平者尚可入会。如今爱好者减少,有意加入书法协会者数量下降,报名即可入会,会员基础水平大大降低。三是浮躁情绪蔓延。潜心钻研、刻苦训练者越来越少,不读贴研贴,不潜心临帖,不刻苦训练,粗学几招,稍有进步,即进行所谓“创作”,卖弄花拳绣腿,参加各种展览,在同学面前俨然书法家、成功者自居。由于上述原因,近些年来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学水平有所下降。

1.3 师资数量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高校书法第二课堂师资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一是业余者多、专业者少。除少数拥有书法、中国画等相关专业的院校外,绝大多数院校的书法第二课堂教师,自己仅为业余书法爱好者,未曾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教育,知识结构不健全,书写水平也参差不齐,影响了授课效果。二是辅业者多、主业者少。绝大多数书法教师并非书法课专任教师,他们多为其他专业的教师或辅导员等管理工作者,指导学生书法仅为其辅业,主客观因素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书法教学,教学效果难免受到影响。三是自娱自乐多、交流学习少。由于书法教学并非教师主业,学校也不够重视,与其他课程教师校际间频繁交流学习相比,书法教师由于其“业余性”,校际间交流极少,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的机会也比较少,这对本是“非专业”的书法教师水平的提高造成严重制约。

1.4 书法爱好者书外功夫明显缺失

各种文化艺术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书法爱好者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思维方法等“书外功”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书法水平的提高。但不少大学生书法爱好者的书外功堪忧。一是对相关背景知识了解得少。如不少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传统文化等知识知之甚少。二是对相关基础知识了解得少。对古文、诗词等知识不甚了解,能够较多背诵古诗文名篇的学生不多,中学时代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有限的几篇古诗文,理解得也不透彻,甚至早已忘记。三是对书法基本知识了解得少。例如对文房四宝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对中国文字的演进及各种字体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多,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主要作品了解不多。四是对书法姊妹艺术基本知识了解得少。传统的中国山水、人物、花鸟画,中华民族独有的金石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在精神上高度统一,而大多数大学生书法爱好者对有关知识严重缺乏。五是对相关艺术知识了解得少。书法被称为无声的音乐,其独特的韵律、节奏与音乐、舞蹈等艺术内在相通;书法作品与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等西洋画在点线面结构、明暗、虚实、浓淡等辩证关系的处理上也可互相借鉴。书外功的缺失成为不少大学生书法爱好者进一步提高训练和创作水平的严重制约因素。

2 提高高职书法第二课堂教育水平的对策

2.1 改善书法教育的社会氛围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为中国所独有,并辐射影响汉字文化圈,也越来越为全世界所接受和欣赏。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扬光大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爱国感情、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健全相关机制,鼓励、督促和规范各类教育机构开展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普及学校书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书法教育纳入不同教育阶段教育并相互衔接、层层递进,进课表、进课堂、出成效。家庭教育需要改变“重洋轻土”“重西轻中”的现象,给书法教育留出空间。总之,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书法教育社会氛围。

2.2 为书法第二课堂教育提供必要的软硬件保障

高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为书法第二课堂教育提供必要保障。一是加强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促进书法第二课堂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设置相关选修课,给予适当学分,与毕业证或学位证挂钩,从教和学两方面督促和激励师生落实书法教育。二是基于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思想教育属性,将其学习情况作为日常表现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从学生管理教育角度建立机制,引导学生更加重视。三是加强书法第二课堂师资的培养培训,统一规划公共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引进书法专业教师,或通过再培养的方式,将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逐步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提高教学水平。四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书法第二课堂教育的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教材、专业教室、练习室、图书资料、展厅等教学资源建设,为书法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2.3 采取措施提高书法第二课堂教学水平

书法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一是调研制定具有各校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标准、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教案、讲稿等,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根据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保证必要的教学课时。由于书法水平的提高非短期内能够见效,可考虑2-3学年一贯制教学,适当分配每学期的学时,保证必要、足够的学时。三是探索分类施教,将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学生划分两到三个层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四是采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弥补师资数量和能力不足,聘请校外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或开展专业讲座。五是丰富教学形式,通过书法比赛、作品展览、校外参观、专家讲座、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习兴趣。六是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参观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足各类文学艺术,多读多背中国古诗词,学会欣赏中国画、西洋画,学会欣赏中外古典音乐以及舞蹈等艺术,培养多方面爱好,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理解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书外功”。

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育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深化改革。只要能够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正确认识和分析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就能够克服制约提高书法教学水平的各种困难,提高高校书法第二课堂教育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爱好者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书法
01—02合刊
书法欣赏
直播答题爱好者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