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2021-11-29吴晓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肠系膜栓塞腹痛

吴晓玲,敬 婧,汤 妮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江苏扬州,225001)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栓塞,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急性闭塞、肠缺血、肠坏死[1],是一种少见的极危重的急腹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超过60%[2]。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血管影像及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发生率和确诊率越来越高[3]。本研究回顾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5例老年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介入治疗,取栓成功,但3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后经过积极治疗痊愈出院。现将5例DSA下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60~76岁。合并疾病:5例患者均有房颤,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肾梗死、肾占位各1例。5例患者均为突发上腹痛,腹部CT检查明确诊断入院,自发病到入院诊治时间4~15h。

患者均接受DSA下介入治疗。取右腹股沟纵行切口,长约3~4 cm,寻及并打开股浅动脉鞘,置入5F导管鞘。全身肝素化后经导管鞘置入导管、导丝于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栓塞部位及范围,左侧股动脉穿刺,置入7F导管鞘,经左侧导管鞘置入球囊在左髂动脉起始处阻断左侧髂总动脉,再经右侧导管鞘置入取栓导管,在肠系膜上动脉反复拉栓。取栓后患者自觉腹痛好转,撤销左髂动脉阻断,再次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显影、通畅,双肾动脉显影良好,退出导丝,拔除双侧导管鞘,自穿刺点横行切开右股动脉约1/3周径,血流冲出少量血栓,依次缝合切口,远端动脉可扪及搏动,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5例患者取栓治疗成功,术后造影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显影。但介入治疗后再次行剖腹手术2例,1例小肠坏死行小肠切除,1例腹腔大出血行血肿止血及血肿清除术,另有1例伤口出血。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生命体征观察

护理人员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波形。本组患者均为高龄患者,且合并冠心病、房颤病史,由于病情严重、手术创伤、持续腹痛等因素,很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4]。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心电图提示房颤,1例频繁室早,护理人员询问患者主诉后及时评估病情并通知医生开展救治,患者转危为安。

2.2 加强营养

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栓塞,导致肠缺血、肠道水肿,术后肠功能不能短时间恢复,因此患者需要禁食,同时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排空症状,导致患者营养不足、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失衡等。术后需加强监测,根据医嘱合理补充液体、电解质及营养物质。待肠功能恢复,无恶心、呕吐后,再指导患者以少量多餐为原则,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易消化、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半流质、普食,补充机体的消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3 药物护理

该类患者术后需要常规抗凝治疗,抗凝药物是预防血栓复发、提高疗效的关键[5]。但应用抗凝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伤口的渗血。因此护士须严密观察伤口敷料,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出血点,有无鼻衄、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等出血症状,以便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此外,穿刺时延长按压时间,避免出血或血肿。

2.4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2.4.1 肠坏死:肠坏死是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很容易发生腹膜炎导致中毒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后应重点观察:①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腹胀、压痛、反跳痛,如患者术后再次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再次形成血栓。②肠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如术后最初解暗红色血便或黑便,可能为肠缺血黏膜坏死脱落引起,需动态观察腹痛情况及血便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肠道血供及肠功能的恢复,大便颜色及性状逐渐恢复正常,若术后腹泻症状未缓解,且为血性大便,应警惕肠坏死。③呕吐物的量、颜色、性状:如呕吐暗红色或咖啡色液体,也应警惕肠坏死。本组有1例患者介入治疗后6 h疼痛突然加剧,对症处理效果不明显,后经CT检查提示再栓塞可能,剖腹探查发现肠管已坏死,立即行小肠切除,有效防止了全身中毒症状的发生。

2.4.2 伤口出血:由于术中全身肝素化,术后使用抗凝药,术后常会发生伤口出血[6]。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伤口及穿刺处应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强化患者宣教,指导穿刺肢体制动12 h,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积极预防大出血。本组有1例患者由于术后不适、烦躁,活动剧烈,发生伤口迟发性渗血,经及时止血,未发生严重后果。

2.4.3 腹腔出血: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神志及腹部体征,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患者血压情况。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平时血压较高,当血压较之前下降明显,即使在正常范围内,也须进一步评估患者情况。本组1例患者术后收缩压约95 mm Hg,舒张压稍低,但由于该患者术前血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合患者基础血压判断患者血压下降幅度超过20%,且患者一直诉腹胀不适,腹痛不明显。护士随即将此情况汇报医生,实施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立即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腹腔积血1000 mL,给予对症止血治疗。

2.4.4 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手术取栓过程中,破碎的栓子可能会随血流进入下肢细小的血管,导致管腔突然狭窄或闭塞,从而引起下肢缺血。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是否正常。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的急腹症,具有不易诊断、早期轻微体征与症状不相符的特点,确诊此病常有时间延误,而每延迟24 h,其存活率降低20%[7],因此一旦确诊,须立即手术。传统的开放手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愈合慢、风险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且存在定位不精确,再次栓塞率高等缺点,而介入取栓手术克服了此缺点,但由于此种疾病复杂,病情凶险、发展快,未开腹,医生很难直观的观察肠管血运,且可能会由于技术操作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因此,科室需要协调安排高年资、专业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全程责任制护理,护士紧密配合,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听取患者主诉,观察、评估、记录患者的腹部体征及胃肠道排空症状,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肠系膜栓塞腹痛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意义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