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肉鸡呼吸道疾病的几项措施
2021-11-29临沂市沂南县农业农村局李臣
文/ 临沂市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李臣
一、呼吸道疾病成因
(一)生理因素
禽类有发达的气囊,可以进行二次呼吸,并且与气管及肺部相通,在呼吸过程中,极易受外界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侵害,造成呼吸道损伤而发病。呼吸道常有巴氏杆菌、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存在,当鸡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生内源性感染,自体发病。
(二)环境因素
影响肉鸡呼吸道疾病的环境因素很多,外界环境波动会直接影响呼吸道疾病发生率。
1.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肉鸡适应温度范围为18~30℃,长期低温、高温都会造成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减少或增加,饲料转化率低,甚至因冷或热应激而诱发疾病。
2.环境湿度过高或过低。肉鸡适应湿度范围为40~80%。湿度过低,空气干燥,携带病菌的浮尘极易吸入呼吸道。湿度过高,影响体热散发,易造成热蓄积,严重影响机体代谢而发病。
3.通风不良。科学的通风可使舍内空气新鲜充足,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粉尘,排出病原体和有害气体。当通风不良时,鸡群易处于缺氧状态,加之舍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原体增殖,此外,舍内有害气体(特别是氨气)增多,刺激呼吸道,破坏呼吸道黏膜完整性,极易发病。
(三)卫生、防疫因素
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带鸡消毒、空棚消毒,进场人员车辆未消毒彻底,携带致病菌的野生动物侵入鸡舍,疫苗接种不及时,常见病和流行疫病病监测不到位等,都会造成疫病发生。
二、常见呼吸道疾病
(一)呼吸道疾病的类型
1.细菌性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慢性呼吸道病和鸡传染性鼻炎等。
2.病毒性传染病。如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等。
3.支原体。
4.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二)呼吸道疾病的共同特点
由于致病因素、致病力强弱和侵害部位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各有差异,但还是有共同之处,如流鼻涕、甩鼻、咳嗽、呼吸困难和呼吸啰音。
三、呼吸道疾病防治原则
肉鸡呼吸道疾病往往病因复杂,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除了加强饲养管理,还要制定合理治疗与免疫程序。
(一)环境控制
良好的环境能减少鸡群应激,增强鸡体抗病能力,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温度控制。按鸡不同生长日期,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鸡从出壳到21天,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皮薄、脂少、羽毛细,保温性能低,应人工保温。鸡环境温度要求:0~3日龄35℃; 4~7日龄为34~33℃; 8日龄至出栏,每日降0.5℃直至18℃为止。观察鸡群:分布均匀,似满天星为适宜;聚堆为过冷,应调高温度;靠边远离热源为过热,应通风降温。成鸡适宜温度18~23℃。
2.湿度控制。相对湿度育雏前期 至21天为70%,21~ 35天为60%,35天后为50%~55%。湿度过高时,应适当通风;湿度过低,可采用喷水加湿或带鸡消毒法较好。
3.通风控制。按鸡不同生长期及舍内、外温度确定通风。通风原则:脱温前(一般到21天)应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以确保舍内温度及充足的氧气;脱温后(一般21~35天)应以保温和通风相结合,根据舍内温度及空气质量确定。成鸡,羽毛丰满,代谢旺盛,散热多,舍内空气质量差(氨气和二氧化碳多),此期应以通风为主。棚顶安装排风扇,棚两侧设入风口,或棚一侧安装排风扇,棚的对侧设入风口。冬春以纵向通风不加湿帘,夏季以纵向通风加湿帘。
4.密度控制。按鸡舍实用面积计算进鸡,科学的密度是:每平方米1周龄30羽,2周龄25羽,3~4周龄20羽,5~6周龄15羽,7~8周龄8~10羽。如果鸡只密度过大,既影响生长发育,又易造成呼吸道疾病传播。
5.严格消毒。消毒在于清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通常用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应选择刺激小、无毒副作用、杀菌效力强的高效消毒剂,消毒时要确保有效浓度和有效时间,全面、彻底并不留死角,冬季消毒液温度掌握在20~25℃之间效果较佳。
6.严格处理病死鸡。为减少疫病传播,应严禁随意丢弃病死鸡,实行无害化处理。
(二)免疫预防
科学制定并执行免疫程序,避免免疫抑制,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保证。免疫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确定免疫疾病范围。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将能引起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都作为预防对象。
2.选择好疫苗。根据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择活苗和灭活苗联用,活弱毒苗产生免疫快,但维持时间短,效价也不高;灭活苗效价高,但产生免疫时间慢,两者结合免疫效果较好。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并注意疫苗保管。
3.采用正确免疫方法。要取得良好免疫效果,须选择好的接种方法。
(1)滴眼、滴鼻免疫。此方法能产生良好的局部免疫,抗体效价高。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首免以此法为佳。
(2)饮水免疫。此方法对集约化饲养较为合适。为提高效果,饮苗前禁饮水2~3小时,增加饮水器,并保证在1小时内饮完。饮苗1000头份加饮水量按2周龄10毫升,4周龄15毫升,8周龄20毫升,成鸡40毫升。
(3)注射免疫。此方法具有免疫效价高,免疫保护效果好的优点,但大型规模养殖场操作难度大。在10日龄应用较好,适宜于活苗加死苗联用,实践证明免疫效果较好。
4.免疫效果判断。免疫后出现轻度反应,3~5天恢复;免疫后7~10天,抗体水平增加,达到对相应疾病产生保护性程度。
(三)药物防治
肉鸡呼吸道疾病往往为大多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应对症治疗。用药前可进行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控制,避免产生耐药性;注意配伍禁忌。出口肉鸡生产企业应注意药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