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021-11-29霍建波姬丹丹

关键词:羁旅仕途柳永

霍建波,姬丹丹

(延安大学 文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出现使词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其后的词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他把羁旅行役题材在词中发扬光大,改变了以往词作题材上类型化的倾向,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更为注重表现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心理情感状态。近年来,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姚蓉、王兆鹏《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1)参见姚蓉、王兆鹏《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抒情模式》,《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85-89页。一文,探讨了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四种主题模式与两种主要表现手法,并以此为基础解读了该类词作的抒情规律与艺术特色。孙小梅的文章《四时意象最爱秋——柳永羁旅行役词秋意象统计及分析》(2)参见孙小梅《四时意象最爱秋——柳永羁旅行役词秋意象统计及分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04-107页。,侧重分析了柳永喜爱秋意象的情怀与原因。曹章庆《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分期及情感取向》(3)参见曹章庆《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分期及情感取向》,《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110-114页。一文,在探析柳永出仕前与出仕后两个不同人生阶段中羁旅行役词创作特色的基础上,透视了其变化的心路历程和不同的情感取向。苗菁《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模式化特征》(4)参见苗菁《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模式化特征》,《齐鲁学刊》2014年第6期,第124-129页。一文,则从场合设置、结构展开以及心绪指向等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证了柳永羁旅行役词作品的模式化特征。但未见学界对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过专门研究,也未产生相关论著。故本文以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与探讨,并系统分析了形成这些艺术形象的主要原因。这对把握柳永创作羁旅行役词的动机和复杂情感,审视其羁旅行役词的突出贡献,从而更全面的理解柳永及其词作,均有积极意义。

一、柳永之前羁旅行役题材在诗词中的体现

何为“羁旅行役”?《周礼·地官·遗人》云:“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贾公彦疏:“旅,客也。谓客有羁絷在此未得去者。”[1]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阻隔,一些人长期背井离乡,在漫长孤独的旅途中,心中的愁绪感慨无处倾诉,因此,文人们通过对“羁旅行役”这种题材的书写来表现自己的一腔愁苦哀怨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必然性。这类题材的作品往往由写景与抒情两部分组成,通过描写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抒发作者思乡怀亲、仕途坎坷的羁旅愁情以及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其抒发的情感以苦闷的基调为主。

“羁旅行役”题材源来已久,在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中就可见其端。《诗经》中有很多羁旅行役诗。如《国风·召南·小星》诉说行役之苦云:“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2]50《小雅·采薇》可以说是《诗经》中羁旅行役诗的代表,全诗前三章写战士们久戍边疆,无法归家,“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王事靡盬,不遑启处”。[2]464-465接着两章描写战士们浴血征战,“岂不日戒,玁狁孔棘”。[2]467整首诗洋溢着强烈的思乡之情与保家卫国的责任感。总体来说,《诗经》中的羁旅行役诗都十分注重抒发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在战争徭役的特殊处境中,其抒情主人公多表现为思乡念归、厌恶战争以及报效祖国的形象。

屈原、宋玉等在《楚辞》中对羁旅行役题材的书写,扩大了羁旅行役诗歌的表现范围。屈原把自己的忧国忧民以及压抑的情感融入在他的羁旅行役题材作品中,如《九章·思美人》云:“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3]92展现了一个理想覆灭,压抑苦闷的形象,这种类似的情感在他其他的文章中也多有体现。宋玉将秋的萧瑟与羁旅中人的心境的凄凉融为一体,如《楚辞·九辩》里“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句,[3]117扩宽了羁旅行役诗的境界。比《诗经》更进一步,屈原、宋玉对羁旅行役的书写,使得抒情主人公由底层人民演变为士大夫文人,形象也更加饱满,在羁旅愁苦中交融了仕途失意的不平、理想覆灭的哀叹。

汉魏六朝间,羁旅诗的数量越来越多。从东汉末期到隋统一全国之前,社会动乱,文人们的命运荆棘塞途,于是文人们对人生苦短的哀叹和及时行乐的自我慰藉更加强烈。《古诗十九首》中就有很明显的体现。《生年不满百》云:“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4]22《今日良宴会》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4]6这些诗突出了个体生命意识的高扬。还有体现为远离世俗,隐居田园的超脱,如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5]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羁旅行役诗表现的情感更加普遍,抒情主体的形象也更为丰富饱满。

到唐代,羁旅行役诗囊括了前代此类题材所有的表现内容,并且多了一份慷慨悲壮、乐观旷达的豪情。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里:“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拔,风头如刀面如割”,[6]2053把羁旅边塞的生活写的慷慨悲壮。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文人心态也普遍呈现出一种衰败冷落的状态。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6]3859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6]3935在唐人的发展下,羁旅行役诗在表现内容、抒情主体形象、情感抒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后人羁旅行役词的书写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词在本质上是诗的变体,早期词的内容大多以女性闺阁、花柳风月为主,但也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羁旅行役词。如刘禹锡贬官朗州时作《潇湘神·斑竹枝》:“楚客欲听瑶瑟月,潇湘深夜月明时。”[7]68敦煌词《生查子·三尺龙泉剑》:“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7]26宋初词人潘阆《酒泉子·长忆孤山》:“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8]这些都展示了羁旅行役的苦况。此时,羁旅行役词数量较少,抒发的情感较为单一。

直到柳永登上词坛的舞台,把羁旅行役这种题材在词中彻底地发扬光大。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9]其《乐章集》录存其词212首,仅羁旅行役词就有60多首,占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柳永有宦游干谒的经历,进士及第后又辗转多地做官,有深刻的羁旅行役生活体验,且柳永细腻多情的性格更容易感时伤怀,触景生情。因此,可以发现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中融汇了其在漫长孤苦的旅途中的失意、孤苦、寂寞等情感,展现了种类丰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据薛瑞生考证,柳永的羁旅生活可以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出仕前,曾到过杭州、湖南、湖北等地游历。第二次为出仕后,柳永考中进士的当年春天就被远派睦州,随后又在杭州、泗州、苏州等地做过官。据柳永一生的行迹,他的羁旅行役词也应该分为出仕前与出仕后。出仕前与出仕后不同的现实处境与内心情感,造就了他羁旅行役词复杂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一)思念远方佳丽的痴情男子形象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里多处体现了他对远方佳丽的思念。具体来说,“佳丽”既包含他的妻子,也包括他的一些红粉知己。“其出仕前的羁旅行役词,主要围绕着与妻子的矛盾纠葛展开”,[10]表现了其对妻子的思念,将近有30首词作。

直言对妻子的思念。柳永在词中或赞美妻子,或表现出渴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愿,直白而又深情。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11]227《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1]87这些都是对其妻子大胆温情的示爱。《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中:“肠成结、泪盈襟”,[11]165收到妻子来信后不能自已。再如《两同心·伫立东风》《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等都可以看出此类情感。

回忆与妻子的阔别。雨恨情愁,爱别离苦,柳永与妻子的别离不舍之情让人动容,如《倾杯·离晏殷勤》:“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11]106《雨铃霖·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烟”[11]59两句更是说尽了夫妻二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痛。再如,《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等也有体现。

懊悔与妻子的别离。由炽热的牵挂而情不自禁地懊悔往昔的小吵闹,还是因为回忆与妻子甜蜜的时光。如《驻马听·凤枕》先回忆与妻子的美好时光是“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11]144后为吵架而后悔,“而今渐行渐远,渐绝虽悔难追”。[11]144《八六子·如花貌》也是先回忆甜蜜时光,后又“稍觉因情难供,恁殛恼”而感慨“漫悔懊”,[11]166写出后悔之心。另在《凤衔杯·追悔当年深孤愿》《安公子·梦觉清宵半》等作品中也有类似体现。

代妻子口吻言相思。柳永有一些羁旅行役词以妻子的口吻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从而体现其对妻子的挚爱。如《八声甘州》里想象妻子远眺渴望团聚有:“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11]194《倾杯乐·皓月初圆》中以妻子思念丈夫而茶饭不思:“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11]30同时,也流露出对妻子深深的柔情。

柳永出仕后“辗转做地方官,一直不能实现回归中央的愿望,自然就留下了很多羁旅行役词”,[12]有30多首。这段时期,柳永词中思念的“佳丽”多为青楼女子之类。这类形象展现的依旧是对昔日快乐生活的回忆和分隔千里不能欢聚的思念与伤感。

追忆往昔的快乐。这部分词大多都是回忆在京都与青楼歌妓们填词作曲,追欢作乐的无忧生活。如《戚氏·晚秋天》:“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11]146《洞仙歌·乘兴》:“闲思更远神京,抛掷幽会小欢何处。”[11]190在《阳台路·楚天晚》《引驾行·虹收残雨》《六幺令·淡烟残照》《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等作品中均有显现。

伤感欢聚的艰难。归家无期的词人在交通、消息传递闭塞的异乡不由得伤感与妻子欢聚之艰难。如《曲玉管·陇首云飞》中感慨昔日的欢聚已成过眼云烟,“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11]33或是《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里表达与佳人风月难续,“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11]200另如《留客住·偶登眺》《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轮台子·雾敛澄江》《卜算子·江枫渐老》《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引驾行·红尘紫陌》等等。

(二)漂泊旅途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

在出仕之前,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里体现的大都是游子旅途劳顿的艰难,孤单寂寞的伤感和对亲友家乡的思念。

鞍马劳顿,孤独寂寞。风寒露重的深秋里,游子餐风露宿的旅途更为寂寞。如《八声甘州》:“渐西风紧,襟袖凄裂。”[11]194《塞孤·一声鸡》:“山路险,新霜滑。”[11]227《安公子·梦觉清宵半》:“唯有床前残烛泪,啼红相伴。”[11]233再如《临江仙·梦觉小庭院》《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等都体现了游子漂泊的孤独寂寞以及旅途的艰难。

背井离乡,朝思暮想。故乡之思,永远是游子的至诚抒怀,词人多次感伤家乡的道路遥不可及,无法立刻回家。如《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中哀于故乡的音信全无、道路遥不可及,只能泪眼朦胧地望着家乡的路“凝泪眼,杳杳神京路”。[11]156《倾杯·水乡天气》中见鸿雁哀鸣、思乡之心更切,“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11]235展现了游子思念故乡的真挚情感。

柳永出仕后的羁旅行役词里,游子的心态由出仕前单纯的对旅途的困倦的牢骚转变为对漂泊的厌倦,归乡的欲望十分强烈。如《满红红·暮雨初收》表明厌倦漂泊想要回家,“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11]186《留客住·偶登眺》:“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11]122《卜算子·江枫渐老》:“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11]99展现了游子漂泊的凄怨之情,同时映射出浓烈的归乡意念。

(三)仕途不顺抑郁苦闷的士子形象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中多方面展现了一个仕途不顺抑郁苦闷的士子形象。这类形象主要体现在他出仕后作的羁旅行役词中,在这些词中柳永感慨名利的虚无缥缈、青春的流逝,流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想要及时行乐的愿望,但实际上是词人在仕途不顺、抑郁苦闷的处境下发出的无奈之言。

感慨名利的虚无缥缈。仕途坎坷的柳永无奈的发出名利缥缈之语,这是他落魄处境下真实的形象侧影。如《凤归云·向深秋》:“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11]205《尾犯·晴烟幂幂》:“润屋珠金,于人何益。一种劳心力。”[11]139《凤归云·恋帝里》:“算浮生事,瞬息光阴,锱铢名宦。”[11]124展现了柳永对名利的厌倦疲惫之感。

行乐归隐的超脱愿望。面对种种的不如意,这或许是词人的一种宽慰不平的方式。如《满红红·暮雨初收》中言游宦生涯不得志,寄情于云山泉石“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11]186《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中趁着青春要享受生活“利签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11]39《应天长·残蝉渐绝》里表达人生苦短要珍惜光阴“休效牛山,空对江山凝咽。”[11]130这些词形象地体现了其在追求理想时的心酸与坎坷。

三、柳永羁旅行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蕴含的悲剧情结

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都弥漫着一抹感伤孤苦的色彩,蕴含着一种浓郁的悲剧情结。

从爱情角度看,柳永拥有爱情,却不能和爱人长久厮守,与妻子聚少离多,直至天涯永隔。柳永离家后也时刻惦记着妻子,在词中满怀深情的表现对妻子的思念和牵挂,与妻子难舍难离、缠绵缱绻的情景形容尽致,流露出对妻子的拳拳深情。毫无疑问,柳永深爱着他的妻子。但是柳永为求功名,辞别故乡,其妻又早逝,柳永真正与妻子相伴厮守的时光很短。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柳永作的一些悼亡词,感受到他对妻子的诚挚深情,如《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中以“惠”“兰”两种香草赞美妻子心灵高洁“有天然、蕙质兰心”,[11]153因妻子身体虚弱而痛心“便因甚、翠衰红弱,缠绵香体,都不胜任”,[11]153过早病逝“中路委瓶簪”[11]153而悲痛欲绝“空想遗音”。[11]153还有《秋瑞香引·留不得》中也表现了对妻子的不舍和深切怀念。

从理想角度看,柳永虽得功名,却终不得心意。在儒家思想的浸透下,古代的士大夫群体往往把仕途功名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他们有着浓厚的出仕情结,这种情结往往是造成他们人生矛盾的根本原因,这种无法摆脱、无法抗拒的出仕情结又往往与他们的生存处境的现实相矛盾。柳永作为宋代士大夫的一员,有及第登科,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三十年来对功名坚持不懈的追寻,柳永为之挣扎了太久。“封建统治者极为堂皇地把天下士人导入他们所设计的求取功名的路途,却又极其阴冷地在这路途上设置了许多士子们难以越过的障碍和难以避绕的陷阱。”[13]柳永在求仕这条路上是矛盾的,暮年的柳永虽然进入仕途,但是他的理想仍然是支离破碎,不尽人意,否则词人也不会发出如:“蝇头利禄,蜗角功名”[11]205这样厌倦功名利禄,归隐云泉的哀叹之语。可见柳永的仕途理想终究是意难平,遗憾收尾。

从性格角度看,柳永的多情浪漫气质和对音律的精通,又使他沉迷于花楼酒肆,儿女情长。作为通音擅词,多情浪漫的风流才子,柳永有花前月下,填词作曲的闲情逸致。“花光媚,春醉琼楼”[11]44“赏烟花,听弦管。”[11]37正是因为这一点,柳永与很多青楼歌妓有过特殊关系,度过了浪荡不羁、自由潇洒的快活日子。因此当柳永为理想而挣扎、拼搏奋斗时,他总是会陷入对昔日美好的生活的追忆,无法自拔。《古倾杯·冻水消痕》:“想帝里看看,名园芳树,烂漫莺花好得到。”[11]105《女冠子·断云残雨》:“对月临风,空恁无眠耿耿,暗想旧日牵情处。”[11]45《临江仙》:“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11]196柳永浪漫的性格与市井生活一拍即合,但也成为他功名路途的绊脚石。“柳永把感情当成他失意人生的避难之所,苦闷心灵的休息之处”。[14]因此,他最后是“文人雅士”也被诟病,“风流才子”也做得不称心如意。

从个人情绪角度看,柳永总是处于一种低落消沉的状态。他的一生是悲苦的、失意的、矛盾的、忧惧的,科考多次失败之痛、行役旅途艰难之苦、路途孤独寂寞之悲、思乡怀人之愁、仕途失意之愤等等,尽管柳永一直在努力的奋斗,以求能够改变困窘的现实,但是他始终都在忍受心灵的煎熬,一生都在失意不平,劳顿悲愤中挣扎,这种情绪也屡屡体现在他的羁旅行役词中。词人偏向于用“残”“衰”“断”“寒”“败”“孤”等萧瑟寒冷的字眼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表达自己生活环境的衰败凄凉,如“残叶”“残灯”“残蝉”“残照”“残星”“残雨”“残日”“残阳”“残月”“断雁”“断霞”“断蓬”“断云”“孤馆”“寒灯”“寒蝉”“瘦马”“败柳”“败荷”“衰草”“衰阳”“垂阳”“孤烟”等等,同时词人多次用“望”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望秦楼”“望仙乡”“望京国”“望帝里”,有“凝望”“旷望”“立望”“相望”“怅望”,内心的情感是“望极”“望断”,这些意象充分展现了词人内心情绪的落寞伤感,词人的深悲剧痛仿佛就在眼前。

柳永窘困的现实处境和执着的出仕情结,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普通士大夫想要建功立业的艰难。在以科举选贤,唯官是高的时代下,柳永的悲剧是必然的。

四、柳永羁旅行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成因

柳永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形成了渴求功名的信念;成年后潇洒不羁的花柳生活,使他耳濡目染形成浓厚的市民意识;而其功名仕途的坎坷,迫使他寂寞凄凉的游历。这些都与其羁旅行役词中重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形成密切相关。

(一)奉儒守官的家庭,渴求功名的信念

柳永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形成了坚定的考取功名的信念。由于几番波折的仕途经历,渴求功名的信念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里又有不同的变化。

青年时期的自信与坚持。年轻气盛的柳永对考试充满自信,“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11]167其自信与他的狂放性格有关,且其在参加科考前,就因为作词而小有名气,但很快柳永就因此而受挫,接着多次应试均以失败告终。但柳永仍然坚持不懈的参加科考,这么长的跨度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支持是很难做到的,可以看出青年时期的柳永对仕途功名有非常强烈的渴求欲。

中年时期的不舍与回归。柳永在第四次科考不第之后,出于失望和愤懑,离开京都,南下行游,这期间经常与市井歌妓合作填词。“柳永确曾有过轻视功名的时候”,[15]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考试,促使他到最擅长的领域、最熟悉的地方麻醉自己“平生自负,风流才调”,[11]57但是从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用世思想使他无法忘记功名仕途,比如他的《郭郎儿近》中“砚席尘生,新诗小阕,等闲都尽废”[11]216流露出不能日日沉迷于坊曲台阁之中,比起填词唱曲的生活他真正的想要的还是功名利禄。

暮年时期的进取与忍耐。虽然及第很晚但柳永非常努力,以期被重用。如“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11]25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常常伴君王左右,为君王解忧的愿望。而且柳永在地方为官时体恤百姓,深得当地人民爱戴,平日里柳永也时常拜谒高官,做一些进献词。即使在改官受阻不成,进献词得罪统治者被疏远的艰难处境下,柳永依旧在忍耐,这正是由于他坚不可摧的信念与理想,正是他渴望得到统治者和权贵们的认可,否则他也不会在官场守望一生。

(二)烟柳花巷的经历,浓厚的市民意识

宋代经济繁荣,市民享乐意识高涨,仕途上的不得意,使得柳永毫无忌惮地置身于市井青楼,其羁旅行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蕴含着浓厚的市民意识。

北宋时期“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内的“瓦舍”“勾栏”等为各阶层的交流创造了很好的外在条件。此外,宋代养妓之风盛行,且宋代法律对文人与歌妓的交往有一定的自由,很多文人都在家中蓄妓,甚至互相赠妓。这些歌妓虽然地位低下,为人所轻,但是往往都多才多艺,更得人们喜爱。因此,宋代的士人大都和妓女来往密切,比如,张先、晏殊、苏轼、周邦彦等很多文人都与妓女有着暧昧关系,这种跨阶层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人雅士对俗文化与市井生活的关注,促进了宋代市民意识的觉醒。

浪漫自由的性格,“擅为歌词”的才能使柳永更容易融入市井生活。科考上频频失意,使得他在长期的市井生活中自觉地认同并接受了市民的价值观念与通俗的民间文化,因此在其羁旅行役词中,他总是流露出对这一段特殊生活经历的深切怀念。不同于传统的士大夫在人生失意时寄居于山水田园或醉心于禅佛,柳永选择的是一条世俗化的、市民化的自我抚慰之路,他把市井楼台的填词作曲作为一种心灵慰藉,这在古代士大夫中是罕见的,但联系宋代的经济、文化和柳永这段特殊的经历,这又不足为奇。

(三)功名仕途的坎坷,寂寞凄凉的游历

仕途蹉跎,羁旅苦役仿佛是柳永一生的写照。柳永第一次科考失败后,作了《鹤冲天》,毫不掩饰地发泄了自己落榜的不满与牢骚。该词云:“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11]239这首词很明显是其负气之辞,“偶失”“暂遗贤”说明他没有对科考失去信心,最后虽“忍”,但实为“不忍”。显然,他并不是真要去“偎红倚翠”“浅斟低唱”。《能改斋漫录》记:“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16]因此,柳永屡次落榜的原因很可能与这首词有关。

柳永及第后政绩突出,按大宋官制理应磨勘改官,但其改官一直未成。后柳永作应制之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进献讨好仁宗不成,反而落得了“自此不复进用”的悲惨下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会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时司天台奏老人星见,史乘仁宗之悦,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甚自得意,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17]由于此词冒犯了统治者,磨勘改官之事也不了了之,之后也一直仕途蹉跎不得重用,最终官至屯田员外郎。

柳永以他独特的魅力和才能,使羁旅行役题材在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词中丰富的抒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矛盾与失意的心酸历程,也使我们更为客观全面地去认识和了解他。

猜你喜欢

羁旅仕途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张春波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清明
陈明德(二首)
枫桥夜泊
柳永的词
仕途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