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徽豪油12适宜机收的优势特性

2021-11-29姜玉晴韩仁长黄冠丁龙

园艺与种苗 2021年4期
关键词:角果菌核病机收

姜玉晴,韩仁长,黄冠,丁龙

(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油菜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油菜的总产量及种植面积已居全球榜首[1],甘蓝型油菜作为不可或缺的植物油原料,为国家食用油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由于我国对食用油的需求与日俱增,现今有65%即超过半数的食用油都依赖于进口,且主要是依靠进口美国大豆。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用工紧张、效益低下等原因[2],直接导致我国油菜种植数量逐年下滑。同时,受疫情常态化及中美博弈长期化的影响,油料作物进口将很有可能受到波及。在此国际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寻求大豆进口的部分替代,来实现食用油原料供给的保产化,油菜则是最适宜的选择。当前,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持续推进我国油菜机械化收获开展,有利于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

1 油菜机械化收割现状

1.1 油菜机收现状

我国的油菜种植存在田块分散,管理不便的现实阻碍,难以营造良好的机械化生产外部环境。而反观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基本已采用油菜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规模大、成本低、时间快、效益高,因而种植量大。由此,导致我国油菜生产在国际竞争中始终处在劣势状态。在我国直播技术尚不完善、直播设备尚未开发完全的形势下,油菜机械化播种的普及率远不及机械收割。因此,如何全面、有效推广油菜机械化收割,是达成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首要环节。

1.2 油菜机收方式

1.2.1 机收分类。当前多数采用的油菜机收方式有以下2种:①分段收割。首先利用人力或机械割倒油菜,平铺放置,等晾晒后使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检拾脱粒[3];②联合收获。在田间使用联合收割机实现收割、脱粒、精选、收集籽粒、装袋及其他基本收获步骤。

1.2.2 机收时间。一般在油菜植株多数种皮呈浅褐色、70%~80%角果处于黄绿与淡黄色之间、分枝角果基本褪色时进行分段收割的割晒工作。晾晒5~7 d后捡拾脱粒,晾晒程度愈干燥,最终捡拾脱粒成果越好。在油菜90%以上角果呈熟黄色、80%以上籽粒至深褐色或黑色、主枝角果即将裂开时进行联合收割工作。

在进行联合收获后,得到的菜籽失去后熟过程,因此采取适宜收割时间尤为重要。过早收割,菜籽没有完全成熟,出油率将降低,有损品质与产量;收获太晚,会导致角果破裂,损失率增高。此外,在落雨后和清晨气候湿润时不适于进行收割工作。所以,最终需要视油菜田间及当地天气等实际情况进行收获时期选择。

1.2.3 不同方式优缺点。较联合收割而言,分段收割对于油菜品种成熟度、株高株型特性要求较低,收割时期可提前7 d左右。在收割后需进行晾晒,使菜籽含水量降低,总体而言收获损失较小。但收割过程中需两次使用农机入田,耗时长,且增高作业成本。

联合收割的整体耗时较短,只需3 d左右,更适于播种下茬作物[4]。收割、脱粒、精选等收获工序能依次完成,总体损失率与菜籽含水量大于分段收割。整体而言劳动强度下降、劳动效率升高。但对油菜品种的部分特性要求较高,如成熟度一致、株高适中、耐裂角等。

故应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种植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收获方式。若种植区范围小、田块分散,宜使用联合收获;种植区规模较大,生产集中,宜使用分段收获[5]。同时,分段收获也适宜于易发生风、雨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其抵抗灾害力相对较强。

1.3 影响油菜机收的主要因素

品种特性、栽培技术、生产方式等,均是油菜能否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影响因素。

1.3.1 发育不均。角果成熟度是油菜机收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若油菜主茎与分枝上的角果成熟度差别较大,或各个植株间的大小、高度不一致,会难以判定最适收割时期。

1.3.2 茎秆粗壮。部分油菜品种如存在播期早、密度低、肥力大、迟熟等特性,在生长过程中发育过旺,会导致基部茎杆硬实粗壮,不易于进行切割。

1.3.3 产量较低。播种过迟或田间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油菜生育过差,产量一般,从效益角度考虑不益于采用机械收获。

1.3.4 倒伏严重。田间湿度过大或发生菌核病害,油菜生长受到影响,造成大片倒伏或断杆频发的现象,严重阻碍机械收割工作。

1.4品种选择与栽培技术

1.4.1 选用适合机收的品种。机械收割要求油菜品种具备一定的特性:①高产稳产、高含油量等特性;②矮杆,抗病、抗倒能力较好,同时耐裂角;③耐密植、株型紧凑、熟期集中等。

在选定最佳机收油菜品种的同时,对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度也有较高要求,为油菜播种后生育过程中田块出苗整齐、生长均衡、成熟一致奠定基础。

1.4.2 机收配套的栽培技术。在种植过程中采用规范适宜的栽培技术,是使油菜适宜机械收割的重要步骤。

(1)采用油菜直播栽培技术、撒播的播种方式更适于机械收割[6]。有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宜实行机械播种。播种时注意提高质量,均匀密度。一般种植密度在30万~45万株/hm2。

(2)开沟起垄,一般垄宽(包沟)不超过2 m。尤其是在南方油菜种植区,需要开好“三沟”(围沟、畦沟、腰沟),减少滞水,提前预防发生菌核病。

(3)注意水肥管理,春季严防渍涝灾害,秋季严防干旱影响,定苗后施用尿素与氯化钾进行提苗。施足底肥的同时可配加硼肥,用于防治花而不实[7]。而后期尽量少施肥,尤其是氮肥,避免造成油菜贪青晚熟。在土壤偏肥沃处,还可施多效唑化学促矮,增强植株抗倒性。

(4)采用直播技术的油菜田杂草危害较大。应采取化学除草方式,一般需进行2次。直播油菜种植密度大,虽然后阶段有控制杂草蔓延生长的作用,可在生长前期进行1次除草工作也仍有必要。

(5)防治病虫害。需综合防治油菜菌核病害,勤开沟排水,使田间湿度下降。当油菜基部出现黄老病叶需及时摘除,盛花期间为控制菌核病蔓延需喷施1次防病药剂,若出现蚜虫等灾害需立即施用药剂进行防治。

2 徽豪油12简介

2.1 选育过程

徽豪油12是三系杂交甘蓝型油菜品种,由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培育。母本G1A,为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秦油7号不育株多年转育而成;2007年起利用保持系系统选育与不育系回交转育同时进行。保持系选择方向为:分枝较快,花期集中,熟期适度偏早,总角果数多,单株产量高。2009年保持系完全稳定后,以秦油7号不育株A为母本连续转育7代至性状整齐,育性稳定。不育系每代选择以高产相关性状(多分枝,多角果)为目标。父本恢复系G2C,为中油杂6号分离的早熟甘蓝型恢复材料复合交后代系选4代选育而成。2009年与母本G1A开始进行配制,2016年3月24日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16001,登记编号DPD油菜(2017)340156。

2.2 品种表现

2.2.1 特征特性。徽豪油12为三系杂交甘蓝型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10~220 d,整体株高154.5 cm,一次有效分枝数7.0个,单个植株有效角果数为344.8个,每角粒数20.6粒,千粒重3.33 g。幼苗为直立生长,叶片呈淡绿色,裂叶3~4对,叶缘有锯齿状缺刻,叶面无刺毛,光滑且含少量蜡粉;花瓣呈黄色,以覆瓦状依次排列重叠;籽粒为黑色,有较强抗倒性。

2.2.2 区试表现。2012—2013年度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72 kg/hm2,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3.8%;2013—2014年度续试,平均产量3 022.5 kg/hm2,比对照增产6.8%;2年平均产量3 046.5 kg/hm2,比对照增产5.3%;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17.5 kg/hm2,比对照增产9.8%。

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44.75 kg/hm2,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9.6%,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平均215.5 d,比对照早熟4.2 d。菌核病田间发病率11.25%,病情指数4.35。病毒病田间发病率0%,病情指数0。抗倒性强。菌核病病圃诱发鉴定结果为抗。芥酸含量0%,硫苷含量25.52μmol/g(饼),含油量47.85%。

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2 948.85 kg/hm2,比对照增产5.1%,达极显著水平,居试验第1位。主育期平均212.3 d,比对照早熟3.2 d。菌核病发病率3.95%,病情指数2.51,病毒病田间发病率0.0%,病情指数0.0,抗倒性强。菌核病病圃诱发鉴定结果为抗。芥酸含量0.0%,硫苷含量22.81μmol/g(饼),含油量47.53%。

整体表现为丰产性好,品质达到双低标准,株高适中,苗期生长势强,成熟一致性较好,分枝性较强,抗倒性较强,抗病性较好,熟期适中。

3 徽豪油12适宜机收特性分析

3.1 株高适中,抗倒伏

适宜机收油菜品种要求株高适中,株高过矮影响产量,株高过高油菜易倒伏,且过多油菜枝秆碎屑进入收割机,造成筛面堵塞,还会增加收割时的耗油量。而油菜一旦发生倒伏,底层无法接受光照,会导致上下层角果成熟度出现差异。同时,油菜倒伏后影响植株间通风性,易导致病害甚至腐烂,增高机收损失率,降低产量[8]。

正常栽培条件下,徽豪油12整体株高为165 cm左右,2019年在安徽滁州、江西九江、湖南衡阳、江苏如皋等地区种植,均获得抗倒性佳的评价,在四川省政府采购品比试验中也表现出突出的抗倒性优势。

3.2 早熟,熟期一致

一般而言,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为油菜成熟度介于85%~90%间[9],迟于人工适宜收获期约一星期,因此选用早熟品种益于机械收割后的安排耕种下茬作物。同时,植株上下角果的成熟度也需相同,否则,进行机收作业时,成熟角果裂开,籽粒损失,而青黄角果难以脱净,增加清选分离难度和损失率。多年区域试验证明,徽豪油12熟期适中,整体偏早,上下角果成熟度差异不明显,机收损失率较低。

3.3 花期集中,角果集中

油菜为无限花序作物,花期集中性、角果层集中度均与角果成熟一致度呈正相关。花期与角果愈集中,油菜植株的成熟度愈一致,机械收获损失率愈低。徽豪油12的种植表现证明,其花期一致性相对较好,角果也相对集中。

3.4 分枝紧凑,耐密植

油菜生长过程中分枝过多、过长,植株体型分散,会导致各个植株间形成交叉缠绕的状态[10]。在机收过程中,不利于分行、切割,或因拉扯使分枝角果破裂,直接增加机收损失率。因此要求直播油菜种植密度高,才能提高产量。而在2017—2018年度长江下游油菜品比试验中,徽豪油12分枝部位58.56 cm。且整体株型直立挺拔,角果枝短,分枝紧凑,耐密植。

3.5 耐裂角,抗菌核病

影响油菜机收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还有机械收获高损失率与菌核病害。油菜角果数与产量成正比,正常情况下,角果数每增加1粒,产量随之增加15%[11]。因此角果是否耐裂直接影响油菜机收损失率与产量。

安徽国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2018年开展了油菜材料抗裂角性鉴定研究。试验材料共77份,于2017年10月初在公司潜山基地进行播种,全部材料按12 000株/hm2密度种植,按当地大田生产常规操作进行田间肥水管理。2018年5月在材料黄熟期(全株大部分角果变黄)分别收获,每份材料从10个左右主枝中随机取100个角,置于挂藏室自然风干。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随机碰撞法鉴定抗裂角指数。最终77份材料抗裂角指数平均值为0.33,其中最大的是Y47(徽豪油12),达到0.97;最小的是H5103(亲本类),仅为0.03。结果显示徽豪油12为高抗材料。

经国家品种审定前生产试验,数据表明徽豪油12菌核病发病率为24.0%,病情指数13.0,病毒病发病率为0.5%,病情指数0.3,菌核病病圃诱发鉴定是低抗。由此可见,徽豪油12的耐裂角与抗菌核病均可降低机收损失率,提高产量。

4 小结

实现油菜种植的全程机械化,是恢复油菜生产、促进油菜增产、保证食用油原料供应的最佳出路和途径。而多区域、大面积推广油菜机械化收获,是实现全国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安徽国豪育成杂交三系油菜品种徽豪油12,具备油菜机收所需品种的各类特征特性,更是作为适宜油菜机收的优良品种,在实现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条件源头——品种选择上添下举足轻重的一笔,为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角果菌核病机收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