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研究
2021-11-28周婷张臻
周婷 张臻
摘要:基于儿童学习生活现状剖析与内涵探寻,建构“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校本化样式,以自主式班级生活、共享式课堂生活、协同式社团生活,进一步探索师生同构的方式与方法,激活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培塑并提升儿童核心素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达成,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关键词:师生同构;多彩学习生活;“四色学习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B-0029-05
对于儿童而言,学习生活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当下儿童的学习生活往往被窄化为坐在屋子里、书桌前的“听课的生活”“写作业的生活”。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当为儿童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彩的学习生活。
2006年,南京市汉口路小学从“四色学习单”开始研究,学生因“四色”方式,拥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建构学习生活的意识。学校从“四色学习单”出发,历时5年研究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课例研究”,引领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十三五”期间,学校着眼“师生同构”,聚力“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研究。
儿童各不相同,自身也很多彩,儿童之间的交融会生发新的多彩,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儿童特点和学习规律,研究儿童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式,以适合的教育促进儿童幸福、健康成长。
一、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校本化理解
(一)儿童的学习生活是多彩的,也应当是多彩的
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内涵是丰富的。它是跨学科学习或超学科的经验累积,又是在纵横交错的多样化学习空间中的素养生成。因而,我们还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为儿童准备多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形式、多层面、多渠道、多平台的丰富样态,让教师的“教”顺应儿童的“学”、支持儿童的“学”,让学校成为多彩的学习乐园。
“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特质是多彩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是有“童趣”的生活,是一种属于儿童自身的具有儿童文化特质的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体现学校教育立德树人、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功能;是有“选择”的生活,选择的前提是丰富和多样,是学会在丰富和多样中,将儿童作为学习生活的主体而突显出来,发展能够选择的本领和能力;是有“个性”的生活,即承认儿童是多样的,有差异的,以多彩学习生活,培育积极向上、敢于担当、全面发展的多样化的人。
(二)儿童多彩学习生活需要师生同构,也应当师生同构
在儿童教育的语境中,“每一个”是值得珍视的词汇,每一个教育人需要在教育生活中关注每一个儿童的生命状态、促进每一个儿童可持续发展,把“每一个”的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词。“师生同构”是针对师生关系直线而下的弊端提出,是针对力求让儿童学习生活属于儿童提出;是学习生活中,学生与其他参与者(同伴、教师)主动合作交流,建构知识,获得积极生长[1]。“师生同构”也是“教”与“学”同构,思维同步、心理共鸣;师生同构的过程,是儿童精神丰盈和学业进步的重要媒介,儿童积极参与建构,会逐步站立在自己的生活中央。
二、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校本化样式
“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体验、共同建构,使儿童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意义。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能促进教师设身处地揣摩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情况、知识储备、学习情境状态,有意识地站在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考虑问题,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儿童主动参与建构,认知、思维与教师同频共振,“学”“教”同构共生,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在师生同构的多彩学习中获得个性化发展。
学校在实践中探索了“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校本化样式(如图1),以此样式推动开展实践研究。
图1 “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校本化样式
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共同分析内在需求”,教师与学生通过前测、交谈等方式,分析共性需求与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共同明晰价值取向”让教师教学和学生需求一致,使教与学“同构”,明晰立德树人价值取向,为新时代接班人提供孕育沃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品质。“共同拟定设计方案”关注选择性学习任务、个性化展示空间、多元化小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工具与技术,以及充满童趣的学习情绪等。“共同开发学习资源”充分开發利用学校周边大学的人力资源与物态资源,让学习空间由小学延展至大学。重构课堂空间,构建线上、线下交互融通的学习样式,丰富学生体验。“共同经历学习过程”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同构既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共同品尝学习果实”,学习生活的收获对每一个学生、教师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人在师生同构多彩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三、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校本化行动
(一)以“自主”为核心的班级生活的师生同构
师生同构班级生活的核心语词是“自主”。这里的“自主”并非学生任性而为、无所顾忌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是有独立见解,勇于担当。
1.主体复归——激活学生潜能
师生同构的班级生活,教师的作用由“下命令”“布置任务”等,转为提出问题、创设商讨情境,提供适当的支持或提出建议,由学生各抒己见,商量定夺,实现“我的事务我做主”。
2.交往互动——培养协同能力
班级生活中,儿童常会因观点不同产生矛盾,会因视角不同发生冲突,这也是儿童交互多样性的体现[2]。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儿童学会换位思考,在争辩中学会合作、学会判断、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培养协同能力。
3.自主评价——指向儿童发展
汉口路小学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创生了“八礼卡”特色评价机制。评价过程分五步,突出师生同构,提高和促进学生发展。第一步:自主设计“八礼卡”,八款版面创意均来源于学生对于八礼的理解;第二步:结合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特点,开展班级议事,教师指导筛选,集体约定不同年段“八礼卡”的达标要求;第三步:集体晨会上,学生宣讲团用小品、歌曲等方式宣讲“八礼”规范;第四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为在“八礼”任一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加分”;第五步:班级为获得“八礼卡”的同学颁奖。
(二)以“四色学习单”为载体的课堂生活师生同构
儿童学习生活中,课堂生活是主体。研究中,我们尝试用“四色学习单”引领多彩的课堂生活。作为师生同构多彩课堂的重要载体,“四色学习单”中的四种颜色可以标注角色分工、任务分类、多向交互等。这样,每一个儿童在课堂的角色定位,会随教学需要灵活调整,儿童的责任担当、学习经歷和体验,也会随之而变。这就便于儿童获得多种机会,在不同平台上得到锻炼,获得不同发展。[3]“四色学习单”助力师生同构主要体现在:
1.转变:顺应学习的师生同构学习方式
师生同构的课堂生活要让师生共同沉浸,调动已知、互相启发、唤醒体验、反复实践。师生同构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视角,为学而教,为学定教。
学习目标可由“教师定位”转换成“师生约定”。在课堂上,用“四色学习单”,共同约定每一个活动环节的目标,共同明确可以采用的学习方式、使用的学习策略、参考的学习路径、利用的学习资源,共同评价学习的阶段成果等。
学习活动可由“教师既定”转换成“师生对话”。师生对话落在“关键点”——从关键点中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关键点背后隐藏哪些知识、原理?关键点和关键点之间有怎样的逻辑联系?课堂上,围绕关键点设计“四色学习单”,形成统一的螺旋上升的行为链。
学习情境由“教师掌控”转换成“场景卷入”。课堂很多因素是事先约定的,但学生是生动变化有差别的。因而,“四色学习单”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问题要有包容性、合作性、开放性或选择性,让儿童现场表现成为教学的契机或资源。
学习成效由教师“主观判断”走向儿童“进阶发展”。我们在师生同构中,用“四色学习单”,引领儿童检索、研判和理解,关注儿童倾听、评析和概括,重视儿童实践、探索和运用,强化儿童质疑、拓展和创生。由此,进行学习过程中质效提升的精准剖析。
2.重构:立体多维的师生同构课堂空间
师生同构引领着课堂内容、课堂结构重建,我们探索了“四色学习单”导引下的课堂空间重构的三大样态。
样态一:“四色学习单”导引的课堂空间的物型样态。常规教室空间应有效利用,专用教室需有机整合,以“四色学习单”导引课堂空间的物型样态:选择性学习、交融性资源利用、个性化展示、多样化群组,让课堂空间洋溢着自在交流、自主探索、自由分享、自然吸纳的学习气息。
样态二:“四色学习单”导引的课堂空间的精神样态。师生同构的课堂是自由表达、允许犯错、相互接纳、理性争辩、积极向上的,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悦感。为此,课堂上努力构建支持型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重塑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构建多样化的学生与情境、学生与课本、学生与工具、学生与生活、学习与评价的关系,让思维空间更灵动,让情感空间更丰富,让心理空间更愉悦。
样态三:“四色学习单”导引的课堂空间的虚拟样态。构建个性化的课堂学习平台,每一个儿童在课堂上有学习需求时,都可以通过教室中的网络交互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
3.搭建:“四色学习单”为载体师生同构课堂模式
实践中,我们探索形成了师生同构的五种课堂模式:
“1—N”的发散型模式。组织形式上,可以四色角色呈现一对多的交互状态;思维过程上,可以四色任务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上,可以四色拓展完成对关键点的生发等。
“N—1”的归纳型模式。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可通过“四色学习单”铺路,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例如数学学科《认识几分之一》教学中,教师通过“四色学习单”为学生提供了不同数量、不同种类的材料,学生在多样探索中,自主发现和总结出分数的概念。儿童由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概念建立,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带来的被动学习和思维僵化。
“N1—Nn”的递进型模式。“四色学习单”用红、黄、蓝、绿显示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任务设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完成相应的四色任务,实现从“N1”到“Nn”的递进。
“1—1”的并联型模式。“四色学习单”有清晰的指向性。师生对于“四色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抓住了点与点的对位研究,在教师帮助指导下,互相交流、倾听、梳理、重组,共同发现所有场景信息,完成信息合成。
“N—N”的关联型模式。师生可以在“四色学习单”提供的多种可能性的学习情境中,做到你一点、我一点加上教师的指点,达成更丰富的学习目标,成就多彩的课堂生活。
以上模式中的“1”是聚焦课堂中师生同构的关键点,“N”可以是多种材料、多样感受、多元创造……不管是哪种模式,其中的“1”必然是撬动儿童学习思维的一个支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立足此支点,充分尊重儿童的原生差异,开发差异资源,启发儿童思维。
(三)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团生活师生同构
1.四色社团,按需而选
“四色社团”是汉口路小学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学校将四色社团选择权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选择社团。每学期,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选择做适当增删,如增加欢迎度高的社团开设数量或开设频率。通过四色社团,力求每一个孩子做活动中的“这一个”、舞台上的“这一个”、生活中的“这一个”。
2.四色社团,因需而设
四色社团是面向每一个儿童的,是因每一个儿童的真实需要而存在的。2020年学校收到一份特殊的申请书,申请人是一名特殊的孩子小明(化名)的母亲。小明生活在学校所在的社区,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正常进入学校学习,但家长希望学校能够为小明做心理疗愈辅导。学校专门为小明量身定做开设了心理沙盘游戏社团,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固定时间,有专职心理教师一对一地对他进行指导。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在充满童趣、自主选择、个性徜徉的多彩学习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与教师共同建构多彩的学习活动,努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学生素养得以培育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品质得到提升。2017年,学校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第三届中国教育成果创新博览会优秀成果奖;2018年“‘四色学习单导引下的课堂空间重构”项目成功立项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2020年,“优质每一个:学习单导引的师生同构课堂模式研究”项目成功立项南京市优秀教育成果培育项目;2020年,学校荣获南京市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21年,本课题研究成果“师生同构儿童多彩学习生活的实践探索”获南京市第二届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瓦西里奥斯·伊曼努埃尔·菲纳克思,胡亿军,张虹.合作建构:儿童和教师共同建构知识和探索意义[J].幼儿教育,2017(Z6):4.
[2]王曦.让班级属于学生——构建协同式班级生活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11):82.
[3]周婷.儿童多彩学习生活:一种校本化的理解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6(10A):44.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