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鉴别 聚成合力感性化危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

2021-11-28丁长康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何某心理咨询危机

丁长康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融系 浙江金华 321000)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大学生心理工作的重点,也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

案例概述

何某,22岁,我系原2016级保险学专业学生,家庭结构完整,有一妹妹。2017年何某因过度服用减肥药物晕倒后选择休学疗养,在家休学期间后被诊断为心理问题,但其母亲未足够重视其心理问题,认为休学疗养一年自然会好。2019年何某带着其家庭所在地医院开具的康复证明复学至新班级,由其母亲陪同在校门口租房陪读。后何某突发严重心理问题,出现幻听,认为同学老师都在议论自己,说自己坏话,有自杀想法,疑似精神分裂症,最终选择退学。

突发心理问题详细情况回顾:

2019年11月15日上午6时30分,辅导员接到我系心理困难且校外住宿学生何某母亲电话,得知何某母亲在未通知系部的情况下未按此前校外租房协议陪读要求离开金华,而何某精神状态突发异常且无法取得联系。辅导员老师根据此前一段时间对何婕妤精神状态的了解,判断情况较为严重,疑似精神分裂症爆发。

2019年11月15日上午6点35分辅导员在联系家长了解初步情况后第一时间报告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处处长、保卫处处长以及心理咨询中心老师,随即火速赶至何婕妤住所门口。

2019年11月15日上午6点45分,由于辅导员多次喊话无应答后,出于学生生命安全角度考虑,辅导员立即联系多湖派所和消防大队做好破门破窗准备。但家长电话中始终不同意破门措施,多次沟通未果后民警和消防大队成员离开,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留在住所门口待命。

2019年11月15日上午10时20分,何某在屋内有所回应但仍不愿意开门,认为一直有人在监视偷拍她。

2019年11月15日上午11时10分,何某母亲赶至出租屋后何某才将门打开,在确定其安全的情况下,何某母亲要求与其独处调适下状态,以稳定其情绪。

2019年11月15日下午5时10分,何某母亲在与其女儿商量后决定请假先回宁波老家先进行心理治疗。

2019年11月15日下午5时50分,何某母亲打电话告知其路上又突发状况,出现幻想,认为有人在说她坏话传播她的视频,决定一定要回校弄清楚状况。

2019年11月15日下午6时50分,在金融系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和保卫处老师的陪同下一同将何某送入金华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初步判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需要住院治疗。

2019年11月18日,在金华市第二医院的出院允许下,何某母亲将何婕妤带回宁波老家进行治疗。后处于何某健康以及确实不适合在校完成学业角度考虑,何某家人商议决定为其办理退学。

案例处理与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发病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特殊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何某曾因心理问题休学,此次突然将大门紧闭自言自语的行为情况表明何某已然是心理问题复发的征兆。如何处理心理问题学生的突发事件,事关到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和一个家庭的幸福。

学生工作无小事,学生心理问题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快捷、沟通上及时有效是处理突发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关键。在了解到突发情况后,辅导员应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相关应急措施,此外还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多方联手,借助心理咨询中心、精神病医院、家长等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是这类突发事件处置得当的关键。

以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何某复学回校期间,虽说有其母亲的陪读,但由于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大以及其此前心理状况等因素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复发。作为辅导员,秉承以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的原则,经常询问何某本人、其母亲以及同学,了解情况如:睡眠是否正常,近期是否有什么压力,是否出现焦虑、心烦等情况。

上报领导,请求支援。上报领导是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时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和工作要求,而领导指示也为后续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确保危机事件处理过程合法、有序。辅导员根据何某休学情况以及突发事件情况的判断,确认该生的确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学生工作分管领导和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说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商讨下一步对策。就与心理中心沟通和联系家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均征求领导处理意见。

配合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医院,做好事件处理工作。辅导员在何某复学后有第一时间了解到其详细心理情况,这也是此次事件突发时辅导员能及时判断处理的基础。基于何某曾被确诊为心理问题,加上事件爆发时何某出现主客观不一致,总以为有人背后说她,拍她并将房门紧锁不与外界联系的行为,作为辅导员便立即判断其为心理问题突发事件,有第一时间向包括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内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情况,在有心理咨询中心专业的配合下做好相关工作,采取的每一步措施也都是经过与心理咨询中心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商讨下进行的,没有随意根据个人经验处置。诊断过程中辅导员同学院各部门负责人一直在何某旁边悉心照顾、严密观察她的病情,然后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留院观察,,服药治疗等等,这些都为控制何某的病情,保证其生命健康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做好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的多方协调沟通工作。处理何某的事件中,始终保证做好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的多方协调沟通工作。由于何某将其房门紧闭无回应,出于其人身安全考虑,辅导员第一时间联系了消防做好破窗入户抢救准备。在消防力量赶往途中联系其家长告知最新情况并征求建议,处理过程中辅导员也积极和学院的有关部门协调,一同采取措施以为让其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案例思考与启示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其中就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研究表明,突发危机事件与当事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存在很大关联,因此辅导员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就能够及时疏导压力、预防危机。此次突发心理危机事件之所以能妥善解决,有赖于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心理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时限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做好心理普查,开展心理培训,及时介入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给予专业指导;辅导员方面定期约谈重点关注对象,利用特殊事件和关键节点及时疏导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班级方面,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应定期开展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此次事件中辅导员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情况源于班级同学近期注意到何某的异常(有报告说收到何某不太正常的电话沟通),故辅导员有特别交代家长要格外注意其行为表现。因此,事件发生当天家长做到了主动联系寻求帮助。可见只要基础心理工作扎实有效,就可以及早发现及早介入。

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鉴别能力。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成效。将自主学习与参加培训相结合,在掌握心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辅导技术与鉴别能力。在具体操作上,注意运用叙事疗法、共情等方式开展谈话活动,不断总结谈话经验、积累心理健康教育成果。此次心理危机事件的顺利处理离不开辅导员的初步研判和及时转介,主要得益于参加的心理培训。

凝聚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合力。大学生心理问题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健康和辅导员的管理,涉及到家庭的稳定和学校的影响。在危机面前做到以生为本,始终将学生的当前状态和长远发展作为首要考量因素是妥善处理危机事件的法宝,也是凝聚各方力量的共识。在处理何某的事件中,学院各部门领导高度关注危机事件的发展动态;心理老师优先安排时间,开展介入事项;家长在事件爆发后积极报告情况并赶到学校,配合学院各部门开展工作,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危机事件最终转危为安。

猜你喜欢

何某心理咨询危机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暴力威胁致被害人自陷危险而死亡如何定性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如何叫醒装睡的人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危机”中的自信
偷渡客呃賭客30萬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