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链孢霉的发生特点与防控对策

2021-11-28孙秀媛

魅力中国 2021年51期
关键词:菌袋菌棒培养料

孙秀媛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大孤家镇人民政府,辽宁 抚顺 113305)

食用菌俗称蘑、菇以及耳,是一种高等真菌,具有可食用性,可食用部分主要是菌核与大型子实体。随着科技发展,食用菌的种植环境和培养基营养成分大大改善,整体已经发展至专业化、产业化生产,质量水平和产量均实现了突破性的提高,有效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需求。但是与此同时,发生病虫害的频率与严重性日益增加,对食用菌的种植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对于整体种植环境也会产生污染,导致停产的严重后果。为了保障食用菌的正常生产和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防控病虫害问题至关重要。其中,链孢霉的感染率和危害性尤其突出,做好链孢霉的防控工作迫在眉睫。

一、食用菌中链胞霉的发生特点分析

(一)链孢霉概述

链孢霉也被叫作脉孢霉,是腐生菌的一种,已发现的链孢霉的种类有12 种,常见的链胞酶有粗糙脉胞酶和好食脉胞酶[1]。这两种链孢霉也被叫作红色链孢霉,因其会生成橘红色的分生孢子。高温季节,链孢霉是食用菌生产期间的主要杂菌,竞争性极强。链孢霉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传播速度也极高,会随着种植人员的衣服、手等部位对食用菌种植环境进行重复感染。链孢霉的分布极其广泛,在空气中会以孢子粉的形式进行扩散,其分生孢子具有极强的萌发力,一旦遇到营养充分的基质,就会立即萌发侵染。例如,食用菌种植场所周围的玉米地或者木材堆积处一旦受潮都会产生大量的链胞霉,从而形成污染源。

(二)食用菌链孢霉的发病病症

链孢霉会对食用菌种植场所的培养料和菌种产生侵染,一旦栽培料和菌种被链孢霉污染,在表面会有呈灰白色的菌丝长出,其生长速度非常快,仅需几天就会在培养料的表面形成霉层,常见的颜色有粉红色和橙红色。如果种植食用菌的塑料袋上产生破洞或者棉塞受潮,其表面的霉层厚度能达到1 锄厚,形状呈球状或者团状[2]。如果受到震动,链孢霉就会在空气中散发传播,最快仅需3 天至7 天,就会导致整批菌棒都被污染报废,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食用菌链孢霉的发生规律

链孢霉喜空气,如果其所处环境氧气充足,就会快速生成分生孢子,仅需5 至7 天就能繁衍覆盖整只菌棒。在菌丝覆盖一半菌棒的时候,链孢霉会生成数量巨大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会冲破塑料袋扩散至空气中,或者覆盖棉塞;反之,如果处于缺氧或无氧状态,链孢霉的菌丝会停止生长,也不会产生分生孢子。链孢霉的生长在25℃至36℃内会比较快,仅需6 个小时就能萌发出新的菌丝,其分生孢子在高温干热环境下可耐130℃的高温,湿热环境下,在72℃环境下仅需4 分钟的加热,链孢霉就会失活。每年的7 月至9 月是链孢霉的爆发高峰期,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和蔓延速度,一旦链孢霉爆发,就会对食用菌的种植生产造成巨大破坏[3]。

二、食用菌中链胞霉的发生原因分析

食用菌的种植生产工作非常繁琐,在具体种植过程中有很多工序环节,且参加种植的人员比较多,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链孢菌的污染,因此要加强各个种植环节的污染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高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首先,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导致链霉菌发生。例如,培养和接种环境没有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消毒工作不彻底,无菌操作缺乏应有的严密性,或者接种过程中的工具有病菌,都会大大提高链孢霉在食用菌种植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概率。另外,培养料如果没有进行暴晒,导致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培养室内的湿度偏高,通风情况不佳等问题都会大大提高链霉菌的滋生概率。其次,菌袋的封口如果没有绑紧或者出现受潮、破损等情况,也会导致链孢霉感染。因为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链孢霉的分生孢子会从空气中沿着菌袋的侧壁和破损位置侵入到菌袋内部,使得菌棒被污染。然后,如果玉米芯和菌种的质量低劣,也会导致菌孢霉对食用菌的污染,因为随着菌龄的增长,菌种的菌丝在生命力强度方面会越来越弱,同时其被感染概率也会逐渐提高[4]。与此同时,玉米芯作为链孢霉生长的有利环境,更有利于链孢霉的生长,因此,如果要使用玉米芯进行食用菌的培养,要对其谨慎进行处理。

三、食用菌中链孢霉的具体防控对策

(一)加强食用菌栽培规范性

规范标准的栽培操作,能够有效避免食用菌种植环境污染和链孢霉的发生。第一,要使用新鲜的食用菌培养料,投入使用前要对培养料进行仔细检查,防止将霉变或者有虫的培养料用于食用菌栽培。对于陈年的培养料,在投入使用之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处理。第二,高温季节进行配料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生石灰含量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生石灰用量2%。多菌灵粉剂含量要严格控制在0.1%的水平[5]。除此之外,玉米粉、麸皮以及米糠等氮料的用量也要进行适当控制。培养料要在生料栽培之前在高温环境下发酵5 天至7 天。第三,进行食用菌种植环境灭菌的时候,为了使灭菌时间与压力符合要求,要将菌袋中的冷空气排出干净。同时,菌袋不能收缩过紧,防止出现蒸汽不畅的问题,导致菌袋出现破损或者棉塞受潮等。第四,夏季要在接种之前对接种室和接种箱进行半个小时的紫外灯照射,接种人员也要做好消毒工作,接种过程动作要快速利落,为确保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性,要对用药量进行适当加大。第五,在发菌过程中,要对湿度与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夏季和秋季的时候,对种植环境每隔7 天或者15 天要使用硫磺或甲醛进行熏蒸消毒[6]。每天都要对室内进行通风,如果环境过于潮湿,可以通过撒石灰粉的方式进行消毒排湿。第六,在出菇阶段,工作人员要对食用菌进行多次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链孢霉的感染情况。要对室内环境防止空气的流动性,降低链孢霉的扩散速度。同时不能对已污染菌棒进行随意搬动,防止造成进一步的污染蔓延。

(二)加强化学防治

在防控食用菌中链孢霉的发生工作过程中,化学农药的应用往往能够发挥快速有效的作用,但是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必须按照最低限度进行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还要对不同种类的杀菌剂进行交替使用,从而进一步降低链孢霉对化学农药抗性的产生速度。工作人员如果发现菌棒被感染链孢霉,千万不能随意对已污染菌棒进行触摸,要使用0.1%的来苏尔将纱布浸湿,然后再将菌袋包裹后移至室外进行销毁或者深埋处理。如果菌袋或者菌瓶外面已经有橘红色的分生孢子团形成,为了防止分生孢子发生扩散,不能使用喷雾器进行喷药,要使用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WP 进行菇房消毒[7]。如果在发菌后期阶段有菌棒被链孢霉感染,通常不能随意进行报废处理,可以将其埋到透气性比较差、深度40 厘米左右的土壤内,对菌棒进行10 天至20 天的缺氧处理,这样能够降低病害严重性,保证菌袋的正常出菇。

(三)加强污染源减少

针对食用菌种植环境中的污染源要加强针对其的清除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对种植场所进行定期性的消毒灭菌工作。食用菌种植期间,每三天至五天就要对菌房进行定期的消毒,消毒过程中使用500 倍的水兑二氯异氰尿酸钠,混合均匀之后,喷洒到菌房内部。除了化学药物消毒灭菌,也可以使用烟雾熏蒸的方法进行消毒。要注意的是,在喷洒消毒剂之前,必须先将已经感染链孢霉的菌袋清理掉,这样才能防止在喷洒消毒剂的时候,分生孢子遇水散开,导致出现更多更严重的链孢霉污染。对于室外场地,也要每间隔10 天就进行一次消毒,消毒过程可以撒生石灰粉,或者喷洒二氯异氰尿酸钠。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被感染的菌袋,工作人员要及时将其清理掉。因为链孢霉形成的孢子团中含有非常多的孢子数量,且其质地十分松脆,稍微碰触抖动,就会四散扩散感染。因此,清理过程中要非常小心,感染菌袋的清除通常需要两个人一起进行,一个人手捧菌袋,另一个人使用比较大的塑料袋将菌袋装在其中,然后扎好袋口。要集中将已清理的菌袋焚烧处理,或丢弃在比较远的地方。焚烧已污染菌袋的时候,要注意在菌袋上盖上木屑,既能防止链孢霉的孢子四散,又有利于燃烧。

(四)加强培养室温度的控制

基于对链孢霉的生长特性研究,就可以知道在25℃至36℃区间内,链孢霉会快速生长,其菌丝的萌发也非常迅猛。因此,在种植食用菌的时候,要有效避免创造链孢霉的适宜生长环境。工作人员在将菌袋进行灭菌操作之后,在菌丝生长至菌袋口之前要将菌室温度调整到21℃,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减慢链孢霉的孢子萌发速度,为食用菌生长种植创造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在食用菌的生产行业中,一旦感染链孢霉,会对种植者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害,影响食用菌生产行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在充分了解链孢霉的生长特性和食用菌的生长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能够对链孢霉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实现高效控制和预防,确保食用菌的健康成长。在具体防控工作中,加强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生长优势,提高菌丝竞争水平,是防止链孢霉对食用菌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的最高效手段。

猜你喜欢

菌袋菌棒培养料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竹木屑主基质配比菌棒对香菇出菇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华北平原地区香菇菌棒越夏关键技术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