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腔镜远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28王兵华
王兵华
(盱眙县中医院普外科,江苏 淮安 211700)
胃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胃癌的发病机制,多认为其与环境、免疫、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其死亡率位于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目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已成为我国治疗胃癌的主流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其包括腹腔镜辅助远端、全腹腔镜远端两种根治术,前者作为一种较为成熟术式,是在腹腔镜下进行远端胃切除与淋巴结清除,并于腹部作小切口在体外进行胃肠道重建,该术式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后者属于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其所有手术步骤均于腹腔镜下完成,但临床对其疗效尚待进一步的讨论[2]。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院内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差异,旨在探讨全腹腔镜远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以期寻找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盱眙县中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术式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腹腔镜辅助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各24例;年龄38~66岁,平均(52.65±1.56)岁;肿瘤TNM分期[3]:I期16例,Ⅱ期21例,Ⅲ期11例。全腹腔镜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26、22例;年龄40~64岁,平均(52.25±1.27)岁;肿瘤TNM分期:I期13例,Ⅱ期19例,Ⅲ期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纳入标准:均符合《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4]中关于胃癌的诊断标准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者;符合手术指征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存在麻醉禁忌证者等。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在患者脐部下方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 cm位置处作主操作孔,在双侧锁骨中线平脐上2 cm位置处作2个辅助操作孔,探查腹腔,决定术式。腹腔镜辅助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观察患者肿瘤位置与腹腔情况,按顺时针方向,将十二指肠旋转90°,使用直线切割器离断患者幽门下2 cm的十二指肠,游离胃左血管,清扫局部淋巴结。使用超声刀分别在患者胃体残端、十二指肠残端,作一三角形小切口,并将直线切割器置入患者十二指肠与胃体,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残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十二指肠,旋转角度为90°。随后根据残胃、十二指肠通畅情况,使用切割闭合器缝合残端,最后于脐下戳孔位置行一长约4 cm的弧形切口,将胃、空肠及其肿瘤组织等提至切口外,并行消化道重建,切除远端胃及肿瘤,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胃空肠吻合,关闭共同开口,缝合切口。全腹腔镜组患者接受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切除与淋巴结清除同腹腔镜辅助组,并将标本袋置入收集标本,分别采用超声刀于十二指肠与残胃作一小孔,并将直线切割闭合器分别置入小孔中,闭合十二指肠后壁与残胃,并使用吸引器将周围血迹吸净,观察吻合情况与出血情况,后将共同开口关闭,重建并保留消化道,完成手术。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的炎性因子,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肿瘤标志物,采血与制备血清方式同②,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 -125(CA-125)水平。④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本研究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全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腹腔镜辅助组,切口长度及排气、进食流质、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腹腔镜辅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
2.2 炎性因子 术后1 d,两组患者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但全腹腔镜组显著低于腹腔镜辅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3 肿瘤标志物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EA、CA72-4、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s)
注:CEA:癌胚抗原;CA72-4:糖类抗原72-4;CA-125:糖类抗原-125。
?
2.4 并发症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P<0.05。CRP:C- 反应蛋白。
?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被发现时多为中晚期,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厌食等,甚至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当前应用范围较广的手术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微创性特征,更符合无瘤技术原则,但受手术视野限制,距外科微创概念还有一定差距[5]。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兴起,能够有效解决腹腔镜辅助远端根治术的缺点,其通过使用切割闭合器代替了传统手工缝合和吻合器,减小了腹部切开和缝合的切口,但其对手术要求较高,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6]。因此,本研究针对这两种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探讨。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就手术指标来看,全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腹腔镜辅助组,切口长度及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腹腔镜辅助组,但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可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但由于其在腹腔镜下进行消化道重建技术难度较高,导致手术时间相较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更长,因此选择手术时还需考虑患者的耐受情况。
CRP与白细胞计数是反应人体炎症的一种标志物,可反映手术创伤程度[7]。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较于开腹手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手术对胃癌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但仍不可避免需于患者机体作小切口,相对而言,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无需于腹部另作切口,仅于腹腔镜下即可完成手术全部步骤,因此创伤更小,对患者机体影响也更小。本研究中,术后1 d两组患者CRP、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但全腹腔镜组显著低于腹腔镜辅助组,从而证实了上述观点。CEA属于一种蛋白多糖复合物,多在细胞浆中形成,存在于癌症细胞表面;而CA72-4、CA125是一种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其水平高低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8]。而本研究中,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EA、CA72-4、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肿瘤清除效果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一致,同时可减轻手术创伤对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日渐成熟,腹腔镜辅助手术与全腹腔镜手术均可通过腹腔镜对肿瘤部位实现精准定位,同时采用超声刀对肿瘤组织进行锐性分离,并对其周边淋巴结进行彻底扫除,从而降低癌细胞的转移率。
综上,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均可有效清除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相较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可减轻对胃癌患者机体的创伤,进而减小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且不增加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其手术时间更长,因此选择手术方式时还需考虑患者自身的耐受性,同时随着与术者技术的进步,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会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