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展览信息传播效率的途径探析
2021-11-28石逸璇鲁迅美术学院
□王 雄 石逸璇 鲁迅美术学院
展览的本质是有效地传递信息,通过展览的媒介和载体呈现信息,由信息传递者有效传递到信息接收者。从策展到设计,再到项目实施与成果展示,这一过程就是完整的信息传播过程。传播学的新型性和综合性正对应现代展览信息的传播,展览活动就是典型的大众传播活动。在5G 即将普及的大数据时代,线上展览与线下展览相融合,不仅能够拓展展览形式和观展方式,还能使展览信息的传播更为高效。
一、探究策展对提高展览信息传播效率的作用
在展览空间中,策展与设计是影响展览信息传播效率的主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策展是通过创意构思及资源整合等工作,将品牌文化、艺术与社区联系起来,使展览发挥出专业且高效的社会、经济及文化效应。策展行业的提升与发展是推动展览不断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优秀的前期策划、创新的思路、有力量的文字等都决定着展览的走向。策展应为艺术营造良好的环境,向社会展示艺术价值,需要生动、准确地传达展品信息,让展品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理解。
策展人是展览中的传播者,策展人在展览、展品和参展者之间构建桥梁,将展览信息高效传递给受众群体。策展人的前期策划应与展示空间的整体布局相匹配,根据不同的展品确定与其文化背景相符的色调、风格[2]。这不仅需要策展人具备较好的创意能力,还需要其具备良好的项目执行能力和高效传播展览信息、布展及对流程细节的控制能力,这些决定着展览信息的传播效率。策展不是展品与文字的纯粹叠加,而是要挖掘展品内在的文化价值,用展品反映历史文化和社会属性,通过解读展品给参展者带来反思的行为。展览通过策展人的精心策划和艺术表达,发挥着提高参展者艺术修养的作用。
二、互联网传播途径探析
结合当代大众审美,传播媒介包括公关营销、报刊宣传展览等传播方式,互联网的发展让展览信息的推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线上的新闻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等传播媒介平台,公众可随时随地,快速、便捷地了解展览的相关信息。与传统的线下展览相比,线上展览因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不受人为或自然的不可控因素影响,能让参观展览变得更为大众化、普及化,使受众能够足不出户看遍天下展览,从而提高受众群体的体验舒适度,激发受众对展示信息的兴趣,进而提高传播效率。
线上展览形式丰富,传播信息多元化,如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提供了大厅的3D 扫描模型,通过移动多个视点,使参展者可以通过图像、视频、三维立体特效等多种数字资源和文献数据的资源库,快速并近距离360度接触展品,充分领略历史文明的魅力。参展者可以通过点击展品附有的注释链接,多维度、全方位地了解展品的深度信息,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了解展品信息,从而产生共鸣,这既提高了观赏兴趣,又加深了对展览的印象,达到了提升传播效率的效果。
在科普类展览中,参展者可以直接去展览现场进行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参展者能够提前学习展览知识。在参观展览前,参展者可以借助线上官方网站了解展览信息,根据网站的信息划分提前获取自己想了解的展览内容,这样再到展览现场观看,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传统展览中参展者漫无目的地游览相比,这种方式能提高参展者对展览信息的理解程度与接收效率。
三、展示内容设计传播途径探析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传播的本质是信息流动。根据受众需求设计展示空间内容,能够提高展览受众率,使展览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受众心理是影响展览传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设计展览时要注重人的心理和情感表达方面的需求。相关工作者应通过分析受众心理来调动受众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同一信息,不同受众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设计中,相关工作者应考虑展示信息内容如何才能直击受众心理,充分利用展览信息与受众群体心理的关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法,扩大传播信息元,进而提高展览信息传播效率。
(一)信息可视化途径的应用
信息可视化在展览中应用广泛,信息可视化是将数据用视觉图形的语言呈现,使受众群体更好地理解信息,从而提高展览信息的传播效率。其中,图形是从展品和文字中提取的元素演变而来,根据数据文字而建立的。运用动态图形化形式来表现专业术语,图形化的语言比单纯的文字更能让人深入理解且记忆深刻。用图形化语言阐释展览信息,能够在知识和审美层面为受众解读展览整体思路提供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帮助受众群体打通艺术认知层面的界限。
(二)展览空间造型的表达
展览空间是通过空间的表现手法向受众群体传递信息,由于信息种类繁杂,相关工作者需要运用不同的展示手段满足其功能的需要。展览空间序列造型及维度的转换可以引导受众群体的心理走向,相关工作者应通过展览的造型设计及氛围,使参展者如临其境。例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利用破裂的墙体、充满压迫感的造型及杂乱的立面展板来展现战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使参展者通过空间造型感受战乱的氛围。
(三)交互体验分析
传统的展览仅通过视觉达到传播展览内容的目的,要想提高传播效率,相关工作者应打破时空的界限,从多感官角度出发,调动参展者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在交互设计中,综合感官体验可以让参展者更直观地感受展品,加深参展者对展品的理解,多样的感官体验能够为参展者提供与展品交流对话的机会,有助于参展者深入解读展览信息。
在展览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如VR、AR、MR 等技术,能够给参展者以环境沉浸感,带给参展者震撼的视觉体验,使参展者由被动变为主动。受众群体互动了解展品信息,在愉悦的体验中享受美和艺术,既能提高对展品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展览的印象。例如,为米兰世博会日本馆设计交互装置的设计师团teamlab 设计的名为《和谐》的交互装置,是由投影和屏幕组成的“麦田”,图像随着参展者的移动而改变,投影中的动物也会与观众互动,若有参展者触摸便会快速躲开。在此交互装置中,参展者也成为创作的主体,当参展者在“麦田”中漫步时,便成为展品设计的涂鸦者之一。这类交互体验能激发参展者的主动发现和思考,使参展者与展览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展览信息的传播效率。
(四)受众群体的信息反馈对传播效率的影响
受众群体的信息反馈也是验证展览效果、提升展览平均受众率的途径。受众群体是传播的接收者,但在展览中的定位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受众群体可以通过线上留言及问卷调查的方式将信息反馈给办展方,参展者参加线下展览时可以直接反馈对展览的感受与意见,办展方根据信息反馈提升展览效果,从而提高展览信息的传播效率,传递社会价值观。
不同参展人的心理特征、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及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其对展览的理解存在差异,使展览信息交错传播,最终交织形成若干新信息,造成受众群体的信息反馈可能与策划人的设计初衷相违背。这就要求设计师与策展人对展览主题有较好的把控能力,从而准确、生动地实现对展品内容的艺术表达。设计师与策展人收集、整理交错的信息反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展览的发展。
从展览所能达到的效益方面分析,其一,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受众群体可以在更多层面了解展览内容,从而在展览中应用多种传播方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其二,展览传播效率的提高,能产生深入人心的影响,使受众群体自觉推动社会文化发展,传递社会价值观,提高社会效益。
(五)展览传播者分析
传播者和受众群体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设计者及策展人需要充分利用传播者与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和信息反馈的关系来提升展览信息的传播效率。
展览中最直接的传播者就是展示空间的设计师,他们决定着整个展览的主题、展示手段及主题场馆的属性,并把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展览设计师在展品和受众群体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优秀的展示空间设计可以提高展览信息的传播效率。展览中的间接传播者是指通过其他途径将展览信息传达出去的人,间接传播者的范围很广泛,有展览的解说人员、博物馆志愿者等。此外,参观展览的人也是间接传播者,他们参观展览后把自己的所见所得分享给朋友,由此达到提升展览传播效率的效果。
结 语
在展览视觉艺术设计的表达中,相关工作者应基于大众的审美需求,以社会公众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实效性最强的传播途径,把展览的内容、主题、信息,转换成一种多感官、视觉化的空间场域呈现形态。策划人和设计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展览空间设计,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形式,将多个领域与设计相结合,提升展览信息传播效率,营造出能让参展者发现美、享受美的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