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11-28尹贞姬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双创工匠精神

尹贞姬

(大连外国语大学 日本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1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

1.1 师道精神

家庭式和师徒式传授是传授工艺传承的基本方式,在“子承父业”和“口传心授”模式下,尊重技艺、热爱技艺的特征日益凸显,逐渐衍变成了构思巧妙和技艺细腻的“工匠精神”。众所周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相承的传授方式必须要恪守高尚的操守,尊重师傅、尊重同门既是师道精神的外延,亦是工匠技师尊重师傅的基本准则。在师徒相承的过程中,师傅将传授技艺与为人处世哲学相融合,从师傅的言传身教中,学徒循序渐进地掌握技艺规律,又学会了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1]。

1.2 职业精神

大国工匠的实践表明,每个人都在遵守着高度的职业认同。对于工匠们而言,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唯有坚持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根据自身的兴趣,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职业价值中蕴含着坚守和专注,真正具有 “工匠精神”的人才不会看重职业所带来的财富,而是将追求职业技能与职业责任实现完美结合。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坚守,突出表现职业的敬畏感和自豪感,释放一种责任和使命以及热爱初心的态度[2]。

1.3 制造精神

工匠们在一次次追求产品的至善尽美的过程中,凭借着造物和服务过程中的细节把握与专注执着,在长期的技术实践中,严格恪守技术和审美标准,在抵制外界的影响干扰下,按照严苛的技术标准对技术进行再次创造,从而生产出至善尽美的高品质产品。制造精神十分注重细节,在一丝不苟、坚忍不拔态度的保障下,流水标准和规格、质量层次不断提升,长期的技术实践中产品趋于完美,成了“工匠精神”的最佳呈现方式之一。

1.4 实践精神

“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还体现在知行合一,在现实的感性实践活动中,工匠们始终如一,不断进取,追求卓越。工匠们需要尽可能掌握关键窍门,达成内在精神熏陶下的求精、求新、求创造。家传世学模式下的心领神会,工匠们希望突破前辈们的创造,旨在寻求产品质量提升的空间,为此对产品追求更加精益求精、至善尽美,演绎出了一段段感人的卓越实践佳话[3]。

2 高校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2.1 时代发展的需要

《大国工匠》节目播出以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宝级”技工的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这也证明时代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受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很多领域工匠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技艺、工艺不重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提倡工匠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亦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或催化剂,对于生产技能和工匠技艺的改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2.2 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国高校扩招工作持续进行,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热门专业,即向未来工作更加体面的专业靠近,引发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现象。为了调节教育结构失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系统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促进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相互平衡,实现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3 创新创业不可缺少的因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导向实施以来,工匠精神的深层次效应尤为重要,国内高校积极应对,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提升创业胜任力。作为创新创业不可缺少的因素,工匠精神展示了中国风采,为大学生日后创业提供了孵化的温床,增强了国家的创新活力。

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落实以来,极大提升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思维。目前,受价值取向偏差的影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处于较弱地位,重理论轻实践的形式仍是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尤其是大学生教育还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难以为创新创业实践导向提供正确的指引,引发价值取向功利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受限。

3.2 敬业精神的缺失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项目的研究流于表面,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导致专业度不够,缺乏敬业精神和实践经验。在教育引领过程中,学生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不足,钻研精神和情感投入不够强烈,敬业精神有所缺失,导致很多学生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此外,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也差强人意,在执行培养和开发的实践过程中,感情和精力投入缺乏统一的标准,自信和坚持都不够。虽然一些学生创业起步很早,但是缺乏敬业精神的支撑,后期发展亦是难以保障。

3.3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单一且粗浅,教育机构设置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不匹配,组织管理机构缺乏稳定的专业教育融入,基本以传授创业知识和方法为主,讲座成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由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开展效果不佳,所以容易在变动中失去方向。

3.4 反思能力的缺乏

反思是一个循环过程,在不断审视、纠正和重构的过程中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善于反思和具备反思能力的大学生,日后创新创业成功实践的概率就会更高。相反,仅靠一腔热情,进而出现各种不理智的盲目化行为,极易造成后期创新创业的乏力。为此,高校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持力度,在现有创新创业中心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目标进行系统实践训练活动,不断总结、分析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现象的发生,从现有滞后的实践活动中走脱出来。

4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1 注重弘扬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绝不能单单依靠口号,而是要在物质方面给予师生足够的支持,既要让教师能够安心投入到创新创业教学和培养实践中,还要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利用先进理论指导创新,树立对行业准则的引导和敬畏。针对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按照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属性,高校要加大对学习资源和素材的培育投入。首先,对创新创业新型教材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大众化读本的模式,适当根据知识与实操的课时比例渗透创业流程,避免出现“双创”教材单一性现象。为了提升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热情,一定要从创业流程入手,针对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做好传统教材编订模式的修订工作,按照理论知识与实操,有效调整课时比例,全面渗透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帮助学生在“双创”教育的征途上少走弯路。其次,在“双创”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抓手,形成平台的实战教育辐射效应,着力搭建“双创”教育网络交流平台。高校要加强创新创业理想教育,学习工匠们的优秀品质,发挥平台的榜样引领作用,摒弃低俗价值取向,借助实战教育和指导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工匠精神相协调。利用先进理论指导以及工匠达人的目标,形成新型沟通交流渠道新机制。此外,通过教书育人发挥厘清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意义,结合线上组织创新创业网络活动,以及激励约束管理制度机制,为学生传递正能量的工匠精神内涵。

4.2 “双创”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工匠精神

高校应把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全面解读创新创业的深层内涵,剖析工匠精神实质,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要提升对“双创”教育的设计比重,实现“双创”教育课程与工匠精神的有效性衔接。为此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先导,以追求卓越、坚守品牌为原则,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中全面灌输家国情怀、生命态度,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受到激励和感染,明晰工匠精神的传递本质,为工匠精神培育和传承搭建高质量的平台。一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要提升工匠精神与工匠形象和“双创”价值,进一步重构执着的工匠素养,使大学生受到激励转变。在“双创”教育教学组织上要全面渗透工匠精神,应突出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蕴含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实践性、体验性为目标,及时关注学生的体验,利用智慧课堂新手段合理匹配灵活多样的渗透方式。“双创”教育教学的亲和力要以创造性和实效性为核心,发挥案例式、问题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另一方面,工匠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可以采取宣传展板或宣传栏的形式,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举办培育工匠精神,使其自觉学习修炼,长此以往练就工匠匠心。紧密结合工匠精神培养职业道德,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校内外交流合作,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探索,改进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研发创新创业课程,从创新创业的需要出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要求,做好深化学科间和专业间的统筹,提供更多的选择落实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借鉴优秀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新经验,形成直观感受工匠精神的新效应。从传统过于注重分数和理论的考试模式中摆脱,以新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观念为出发点,形成高效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进而适应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趋向。

4.3 在“双创”实践中锤炼工匠精神

影响高校“双创”教育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为师资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高校“双创”教育发展中对于教师的培育培养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人才培养效果差强人意。为此要加大对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培训,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的示范引领,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双创”教育的师资建设中严格把关,并全面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加强内部交流,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师资团队。与此同时,有效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引入大型企业助力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高校还需要严格把关“双创”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选聘和培养机制中,尽可能甄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用严谨、踏实、科学的态度实现良性增长,在实践中锤炼敬业精神。解决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比赛,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同步增长。不断回顾和分析创新创业经验心得,形成实际应用对接的新格局,通过切实感知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进一步优化“双创”教育双导师制,结合企业特点通过言传身教影响,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调研,长此以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历练学生对工匠精神精髓的准确把握,确保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思意识。双导师队伍要以工匠精神渗透为主导,在成立创新创业协会以及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中进行情绪疏导,发挥专业的系统培训的优势,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进入创新创业基地,把握国内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进行细致调研,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品质的稳固与持久。

4.4 大力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加强工匠精神实训

根植于“双创”教育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培育,一定要以思维和观念转变为先导,积极推动实验实训室建设,以教学、教师、教材改革为抓手,大力建设校园特色文化新局面,加强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精心打造自然景观,帮助学生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创业实训。工匠精神的践行一定要渗透到校园广大师生的方方面面,持续进行完善形成精益求精的新格局。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需要重视精神升华,倡导“高、精、尖”理念,将工匠精神蕴含和承载的优质校园风气与感知、体验乃至挑战相结合,帮助学生追求极致的职业情操,让怀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把创新创业付诸于实践当中,正面宣传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经验,打造文化自觉和引领下的技能实训。基于工匠精神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内涵,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准确进行人生定位,依托创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作用,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培养大学生尚德的工匠品格。在管理方式上设置工匠精神的感知板块,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为日后把握机遇、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工匠精神实训还可以借助创新创业园、实习实践基地的带头作用,搭建实际创业项目运营新模式。

猜你喜欢

双创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拿出精神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