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历史校本课程多维形式,渗透人性教育
2021-11-28江苏省海门中学蔡春娥
●江苏省海门中学 蔡春娥
人性教育指的是围绕人性展开的教育。校本课程指的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建立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位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在设计校本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人性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一、学科整合,强化应用
设计校本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课程的包容性,要运用学科整合的思想,将学生感兴趣的学科融合到课程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融入语文学科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入民俗学能让学生升华对家乡的爱……多元融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更能促使其提升思想品质,起到人性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后设计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书画和戏曲艺术,这样,能将文学、美术、艺术等多种不同的学科融合其中,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鼓励学生收集优秀的中国书画和戏曲作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中国会产生如此多的书画和戏曲流派,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绵长悠久。最后,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活动,尝试总结中国书画和戏曲的特点。
在设计历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融入多种学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历史的悠久,进而培养爱国情感。
二、主题讲座,拓展视野
设计校本课程还要注意开放性的特点,要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自主拓展阅读,并参与到主题讲座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中。这样,学生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组织学生参加主题讲座活动,设计历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首先,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讲座,尝试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上的策略,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处于怎样的地位。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观看网络上的各种讲座视频,了解我国当前的外交策略及政治形势。然后,组织学生展开问题分析,思考当今中国面临的外交问题是什么、中国要如何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最后,鼓励学生成立“学生讲坛”,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世界格局,而且还培养了爱国情怀,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每一个中国人休戚相关。
设计校本课程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参与主题讲座的过程中,会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历史问题,系统地思考,进而提升历史理解能力,体会到历史人物的精神,促使人性得到发展。
三、研究学习,深化思维
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也能让历史校本课程的形式更富于变化。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整合自己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点。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历史文化、人性思考等方面提出问题,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写下来。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历史核心素养,同时也深刻体会了历史事件中闪烁的人性光芒。
例如,在教学《开辟新航路》时,提出问题: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开辟新航路上有什么不同点?围绕此问题,学生展开自主搜索,了解中国也有郑和下西洋等航海上的壮举,然后分析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航海目的、过程等方面的不同点。有学生在总结问题中提出:“中国曾经也有很好的航海技术,也曾经远洋。但是中国人航海的目的和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抱着殖民的目的,他们航海是为了扩张,而中国人则是为了宣扬国力,和外国建立友好关系。通过这样的探究,我感受到了中国是一个友好的国家。”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激发了爱国情怀,理解了传承千古的精神力量。
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尝试用历史方法思考问题,提升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基于“人性教育”理念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设计多维课程形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展开历史探究,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将历史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