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进展分析

2021-11-28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制品毒素真菌

盛 开

(吉林市粮油监测站,吉林吉林 132000)

真菌毒素是在粮食作物收获之前或者是贮藏期间对粮食及其制品造成一定污染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人或动物在食用被污染的粮食之后其健康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多,而且每种真菌毒素都有各自的危害性和独特性,所以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对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进行全面、快速地检测对于保障人体和动物健康很有必要。

1 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种类和危害

在当前的研究统计中,已知的真菌霉素种类已经有400种。对于粮食及其制品而言,一旦被真菌毒素污染,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人和动物食用之后,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每年都有很多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小麦、玉米、花生和大豆等,易受真菌毒素的污染。此外,在粮食生产加工或运输、存储过程中也会产生真菌毒素,所以一定要注重粮食安全,质量检测合格的优质粮食作物才能使用[1]。

粮食及其制品中产生的真菌毒素种类很多,比如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诸多类型的真菌毒素。现阶段,我国针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多种真菌毒素颁布了限量值标准。需要分析和研究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为粮食安全以及人和动物的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2]。

2 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

2.1 免疫分析技术

在检测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时,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有很多种,每种检测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以及应用范围,免疫分析技术就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真菌毒素快速检验技术。免疫学检测方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物化学分析法,是以抗体以及抗原或者半抗原之间的选择性反应作为基础而建立起的真菌检测毒素方法。一般情况下,此种检测方式的选择性都比较高,而检出限相对较低,在对各种抗原、半抗原或者是抗体的测定上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在对粮食及其制品进行真菌毒素检测时,多数情况下都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或者胶体金免疫层分析法等,各检测方法都有其特性。在免疫胶体金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对金颗粒所特有的高电子密度特性进行合理、有效地运用,用显微镜观察金标蛋白结合的位置能够看到黑褐色的颗粒,不过用肉眼见时,就会是一种红色斑点或者是粉红色的斑点;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则是一种灵敏度、精密度都非常高,其速度相对较快、简单易操作、样品用量极少,不需要每天都进行仪器校准的定量的免疫分析技术,不过此技术中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的价格都相对较高,而且有着极强的药品试剂盒的专属性,所以在选择使用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实际应用条件[3]。

2.2 近红外技术

在应用近红外技术时,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模型,对粮食及其制品中的真菌毒素进行检测,不仅能检测出其中的有毒物质,而且能使检测速度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已有多个领域的物质检测中采用了近红外技术,比如谷物、玉米等。采用传统的真菌毒素检测方式对粮食及其制品进行检测时,往往会耗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检测结果的误差相对较大。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真菌检测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过在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需要更加精密,样品前处理时间相对较长,在实际的检测中并不适合被大规模推广和应用。近红外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应用近红外技术时,样品准备工作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进行前期处理,一次就可以检测多种组分含量,1~2 min就能够完成一个样品的检测,不仅有效节约了时间,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并且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试剂,既降低了检测成本,又能够减少或避免产生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是能实现在线快速检测[4]。

2.3 生物化学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现阶段检测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式,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分析仪器,主要是用酶、蛋白质、生物膜、抗体等诸多生物活性材料并结合生物化学换能器来实现真菌毒素分析的。这种生物化学传感器灵敏度和通量相对较高,且非常快速、操作简单,在检测过程中应用非常便捷,不仅适用于现场检测,而且还适用于在线实时检测。然而,这项技术在现阶段粮油食品领域中发展并不理想,检测技术也非常的单一,虽然在检测一种真菌毒素时较为快速,但不能完成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2.4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技术

在使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对粮食及其制品的真菌毒素进行检测时,主要是将荧光染料或者是荧光探针加入到相应的检测体系中,然后通过荧光信号对整个反应进程进行实时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在现阶段的粮食及其制品的检测过程中,荧光定量分析技术的核心是DNA,DNA芯片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都在检测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使得真菌毒素的检测能够更加高效。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技术时,还要注意控制探针制备成本,在保证检测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并进一步的提高其灵敏度和实验重复性,使样品制备变得更加简单,从而能够实现程序化和机械化,不仅减少了检测时间,而且还能降低成本[5]。

3 结语

现阶段,粮食及其制品中产生真菌毒素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是在粮食作物收获之前出现了真菌毒素,势必导致粮食减产,粮食及其制品的品质也会随之下降,而且还会对人体和动物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止人和动物受到真菌霉素的危害,确保身体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粮食及其制品的检测技术以及检测水平,加强相关技术的应用,使粮食质量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制品毒素真菌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真菌造房子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