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时政类短视频发展策略浅析
2021-11-28□东悦
□东 悦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阅读习惯的不断更替,短视频领域不断发展壮大,时政类短视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类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顾名思义,它是指把时政资讯的碎片信息通过海采的方式进行再加工,让受众能在很短时间内接收到关键新闻信息。不仅如此,短视频平台打破固有的新闻媒体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使受众在浏览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社交化的互动,既符合受众想要及时了解时政新闻资讯的心理,又符合用户“快餐化”的信息需求。
一、短视频得天独厚的表达优势
1.生产门槛低,便于素材收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5G技术臻于完善,手机拍摄短视频的画质清晰度与流畅度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都有能力也有条件使用各式各样的设备快速记录身边大事小情,随时随地分享时政资讯。可以说,现在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代。正因如此,以央视新闻、新华社、四川观察等为主要代表的时政类短视频素材收集更加广泛,它们突破了传统电视时政新闻的桎梏,用最“短”的时间收集最“热”的新闻,受众的收看也不再具有时间限定。
除此之外,视频剪辑的工具也变得更加便捷。比如,移动端的剪辑软件(剪映等APP)、电脑端的剪辑软件(Premiere、EDIUS等),都方便了个体对短视频的制作分享。以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粉丝超过30万的快手号“老兵军事儿”为例,自身拥有一套专门运营短视频账号的制作团队,通过精心制作表现出军事新闻的核心要素,视频时长基本把控在30秒到2分钟之间,并配以统一风格的配乐、模板样式,完美契合如今人们的阅读习惯。
2.表现形式新颖,易于受众理解
和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时政类短视频没有无趣的空镜头画面,没有冗长的文字介绍,它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直接点题。这种方式传递的时政信息更容易被大家津津乐道,易于理解接受。
时政类新闻短视频并没有严格遵循大部分传统的电视新闻“5W”的表达结构和叙事框架,它的视频一般遵循着“黄金3秒”定律,即放出受众感兴趣的含有关键信息的新闻画面,以精简的语言讲述清楚整个时政新闻。
二、探究如何生产出“爆款”短视频
作为媒体视频化转型的代表,央视新闻、新华社、四川观察这些大IP“爆款”作品频出,它们用多元融合的融媒手段让新闻具有更强的传播力,让正能量内容发挥导向作用。探究“爆款”频出的背后原因,主要在于优质短视频团队高质量的生产运营。
1.定位清晰化,选题结构化
如今,制作一条时政类新闻短视频,虽然素材的来源十分宽泛,但是素材内容也是参差不齐,时政类新闻短视频的题材选择并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新闻热点,而是需要用心筛选,对日常选题做好安排,更倾向于报道有温度、有情怀、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的正能量新闻短视频。
2.制作规范化,求证精准化
传播新闻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把握事实。新闻报道,是直接反映新近产生的社会客观事实。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对时政类短片和视频新闻内容的把关,是我国传统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支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首先应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盲目迎合市场需求,坚持“内容为王”,积极履行内容把关者的职责,让优质短视频内容成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制作时政类新闻短视频应坚持中立态度,对政治性较强的选题必须多方求证,标明素材来源,确保政治导向正确。
不仅如此,在剪辑中更加注重音乐、字幕等元素的使用,既不能刻意煽动受众情绪,也要恰如其分地引起受众共鸣共情。
3.产出高速化,分发个性化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线,也是时政类短视频赢得流量的关键。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新闻报道也必须把握时效性,紧抓时效性是优质快手号“老兵军事儿”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快,才能制造热点、抢夺流量,得以发展。
时政类新闻短视频具有声画为一的特征,亦可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同时,合理使用剪辑技巧会使受众更容易被视频传达的情绪所感染,进而促使其主动参与分享和传播。而传统的新闻相对单调,很难被受众理解接受,所以传播率不高。
三、结语
时政类短视频凭借内容的直观化、传播方式的高效化、价值影响的导向化等方面的优势,为其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比传统新闻更加生动、更加高质量的表达方式。
笔者通过对以央视新闻、新华社、四川观察等短视频为主要代表的时政类短视频和营口新闻传媒中心优质短视频账号“老兵军事儿”进行观察分析,认为时政类短视频具有得天独厚的内容表达优势:特别适合于碎片化的消费市场,生产门槛低,传播效果强,表现形式新颖。想生产出“爆款”短视频,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选题结构化、坚持“内容为王”和制作的个性创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时政类新闻短视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有潜力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