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的编导策划艺术
2021-11-28□宋希
□宋 希
电视专题片就是指专门为某一个主题而创作的节目,一般来说专题片主要包括人物专题片、文艺专题片、历史专题片等。专题片的内容形式是为主题表达服务的,因此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编导策划模板。
一、电视专题片的特点
1.题材真实性
一般来说,专题片的题材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论是以人为主题还是以历史事件为主题,都贵在表现真人、真事、真情,专题片的内容绝非虚构,而专题片主题的选择和思想观点的表达也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从专题片的拍摄手法上来看,大多采用纪实手法,但是专题片和纪录片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专题片可以用一个主题来进行时空的串联,而纪录片则更多地需要遵循客观的时间顺序。
2.观点鲜明性
专题片通常是夹叙夹议的,这一点与纪录片不同。在纪录片中,不管是旁白还是同期声,都是进行客观事实的陈述,即使有观点输出也大多是隐性的,需要观众自己进行深层次的体悟。而专题片本就是为表达某一个主题而设立的,因此非常注重思想及观点的表达,以观点和事实的交融,感染观众。
因此专题片更具有主体意识和主观色彩。以央视专题片《变害为利,造福人民》为例,主要围绕新时期生态文明这一主题,结合真实案例来进行述评,目的就是向大众传递生态文明价值理念。
二、电视专题片的编导策划艺术
1.前期的节目框架策划
要探讨电视专题片的编导策划艺术,就要从前期的节目框架策划入手,一个好的前期策划是专题片制作的重要前提。节目编导在进行前期框架策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个专题片主要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节目要谈论什么问题?编导要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根据这个主题来进行素材的选取,并且指导后续的拍摄和画面构图。同时,需要在后续创作的过程中,将这个主题不断深化。就比如在《皮影》这部专题片的编导策划过程中,就先明确主题是关注传统的民间皮影艺术,会谈及皮影艺术的历史、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借老艺人的视角对主题进行深挖,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编导在进行前期的节目框架策划时,还要明确节目的风格和主要的表现形式,明确到底是纪实性的,还是访谈性的,还是抒情性的,表现形式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还是穿插顺序。
编导在进行策划时,还要从细节着手,对拍摄方案进行细化,也就是明确具体要运用什么样的拍摄手法和技术手段,在拍摄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灯光或录音的准备,到底是使用后期配音还是同期声收录,这些都是在前期框架策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专题片编导的案头策划
在完成前期策划之后,就要按照预设的框架进行内容的完善,需要编导进行专题片的案头策划。
其一是拍摄方式的确定。一般来说专题片的拍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脚本进行拍摄。二是只有一个大致的拍摄构思,没有具体的脚本,在拍摄过程中编导需要与拍摄人员进行现场沟通和取材。三是有一个大致的拍摄脚本,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完善。一般推荐专题片节目编导策划采取第三种形式,也就是有一个大致的拍摄脚本,这样在后续拍摄和创作的过程中,既不会心中没底,又不会被脚本限制一些想法,同时又能够挖掘一些值得被关注的细节,优化和调整拍摄方案,从而达到较好的制作效果。
其二是专题片内容与主题的展现。以往专题片往往给人以严肃的印象,如何通过创新性的表现手法来打破这一固有印象是专题片编导策划的重中之重。以专题片《城市梦想》为例,其讲述的是真实的城市生活和上班族的故事,整体风格比较轻松、积极、向上,讲述不同领域的年轻人在城市中奋斗和打拼的故事,从而传递一种温暖且坚定的力量。
3.专题片开头的表现形式
开头是专题片作品的入口,如果专题片开头在10个镜头内不能吸引观众,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观众的流失,因此开头的艺术表现形式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专题片编导策划和实际拍摄的过程中,会用到以下几种开头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开门见山式,开篇就配合画面引入内容,多用于人物专题片创作,配上人物雕塑或人物照片,通过解说引入主题。
第二种是间接式,也就是选取一件或多件与专题片表达主题相关的事件或由头,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这样能使专题片的开头更加新颖且富有吸引力,引人入胜。但在运用这种开篇表现形式时,必须注意衔接和转换的顺畅,切忌生硬和牵强。比如,专题片《母亲》中,开篇画面就是咿呀学语、刚刚会爬的婴儿,之后画面一转,活泼可爱的儿童映入眼帘,之后是青春洋溢的少年,再到成熟稳重的成年人。搭配的解说和文字是:“人生的道路就是这样开始的,从一出生到成年,你的身边一直有一个人的身影,这就是母亲。”此时镜头转到步履蹒跚的母亲身上。这就很好地引入了主题,并且加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专题片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十分考验编导的拍摄和编辑理念,要重视专题片节目的前期框架策划与案头策划,明确拍摄主题,强化开头设计,注重思想传递,采取综合艺术手法切实提升电视专题片类节目的制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