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敦刻尔克》的叙事艺术

2021-11-28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敦刻尔克汤米诺兰

赵 坤

(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电影《敦刻尔克》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聚焦于“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 电影时长107 分钟,2017 年7 月13 日于英国首映后,在全球各地区陆续上映。 该片在IMDb 网站上评分7.9分, 并获得2018 年度举办的第90 届奥斯卡金像奖的9 项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剪辑、最佳声音效果、最佳音效剪辑三项大奖。 电影定位是悬疑、惊悚、战争类型影片,运用陆、海、空三线并行、时空交叉重叠的叙事结构,通过陆地士兵的逃生过程和海上、空中两方面的救援、防御行动,彰显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暴露了生死存亡的抉择中人性的缺陷,完成了导演对战争的独特思考。

一、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

整部电影打破了以时间为顺序的线性叙事方式,以发生在陆、海、空三个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人物经历为线索,采用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三个空间相互交叉、重复,力求展现敦刻尔克行动的全方位图景[1](19)。影片主要以敦刻尔克海滩上士兵长达一周的逃生历程为主线, 以海上一天时间内道森父子航船前往敦刻尔克营救同胞、 空中三架战斗机一小时里的防御支援这两条线索为辅线。

非线性叙事方式、复杂烧脑的故事情节,是诺兰电影的标志性特征。《记忆碎片》《盗梦空间》《致命魔术》等多部影片均以采用超现实题材,实现了电影题材、叙事结构、故事内容、视觉影像表达诸多方面的完美结合,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 此次《敦刻尔克》的拍摄,导演诺兰将题材转换到真实的历史事件上,是题材上新的尝试,故事情节和内容也不再烧脑,但是影片依旧采用多线并行的非线性叙事方式。

电影以英法同盟中几个残余士兵在街巷中逃生为起点, 与汤米同行的几人在突然的袭击中依次阵亡,汤米侥幸逃脱敌人的包围,成为“幸运儿”。 陆地上的线索通过士兵汤米的视角, 展现了他和假冒的吉布斯、艾利克斯等士兵辗转多次的逃生经历。敦刻尔克地区和英国大陆只有一个海峡之隔, 但近在咫尺的祖国对海滩上等待救援的士兵来说, 却遥不可及。 借用片中波顿指挥官和上校两人的对话:“家就在对面,可以真真切切的看到”,“但望穿秋水也归国无门”。 祖国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家园,更意味着生存的希望,登船回家成为逃离死亡唯一的方式。英国陆军士兵汤米多次登上回国的航船, 以为能够顺利抵达祖国,几次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他和“假冒的吉布森”两人伪装成救援兵,抬着伤员,争分夺秒想要登船,却被撵下船只,只能爬在防波堤下面的横梁上等待。汤米和伙伴第二次登船不久,紧张的情绪还未平息, 就受到德军鱼雷的轰炸, 险些被淹死在船舱中,只得再次游回海滩。第三次,汤米等人选择自救,藏身在一艘货船里等待涨潮, 但是意外遭遇德军的袭击,只能弃船逃生。 他们朝大船的方向游去,大船却被德国的战斗机击沉, 汤米和同伴只能在水火中挣扎,最终幸而被道森先生的船只营救。

与陆地士兵的撤退行动同时展开的, 是空中英国战斗机与敌机的周旋, 还有英国各阶层民众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救援行动,也是电影海报中“家为他们而来”的集中彰显。 空中的线索,讲述以福蒂斯长机为核心的三架战斗机, 并肩作战执行防御任务的经历。三架战机在与敌人的周旋中先后坠落:福蒂斯长机起飞不久后坠海,机长生死未卜;柯林斯被击落,飞机落水,万幸他被道森先生营救;法里尔战斗到了最后时刻,油料耗尽,飞机降落到敌方区域,他本人被俘。海上的救援行动以道森先生为代表:他的船只被政府征用, 他选择带着小儿子彼得亲自驾船前往战场。途中先后救了“颤抖的士兵”、坠机的飞行员柯林斯,返程时满载而归,将一整船的同胞平安送回祖国。

影片中三条线索同时进行, 直到影片第85 分钟,汤米等人被道森先生搭救后,三个空间中的代表人物都汇集在归国的小船中。此时,三个空间中的时间点巧妙地同一起来, 使各个部分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情节闭环[2](130)。

二、简约克制的叙事风格

战争类型电影往往以宏大的战争场面、 还原战争场景为表现内容,但诺兰一反传统战争片的特点,首次指导战争片就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式。影片《敦刻尔克》在战争环境的营造、人物形象的设置、台词等多方面,都运用了简约的手法,片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更为克制,细节的设置匠心独运。

影片开端的场景极其简约:空旷无人的街道,漫天飞舞的恐吓性传单, 突然响起的激烈的枪声打破了街道上的静寂。 士兵焦渴难耐只能喝胶皮管子中剩余的水,吸食居民残余的烟头,这些表明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难以解决。 搭配上简单明了的字幕:“敌军把英法联军逼退到了海边,受困敦刻尔克。等待命运宣判。希望获得救援,希望出现奇迹。”电影仅用不到一分半钟的时长, 就呈现出被围困在敦刻尔克海滩上英法士兵的生存困境。

影片中人物形象的设置简单,仅以汤米、艾利克斯、伪装的吉布斯几人为陆地士兵的代表,象征在海滩上等待救援的四十余万士兵; 空中只有三架战斗机执行防御、保卫的任务,以道森先生和儿子彼得、小男孩乔治来代表前来营救的英国普通居民[3]。片中没有对人物的家庭、 年龄等背景方面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甚至由希里安·墨菲饰演的颤抖士兵的名字都没有提及。 片中始终不曾正面出现围剿的德国军队和士兵,将德军的存在抽象化、符号化为炸弹、枪声、鱼雷、时隐时现的空中战机,更没有对血腥、杀戮的战争场面的刻画,也没有士兵浴血奋战的场景。敌方势力的缺席状态,反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影片中的悬念也由此产生:敌军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人物无时无刻不面临死亡的威胁。与绝大部分有声电影相比,《敦刻尔克》影片中人物的台词较少,电影依靠镜头和画面来讲故事[4]。 陆地士兵们除了在货船中发生争执时出现了几句对话, 此外很少有交流;全片中汤米只有在片尾朗读报纸时,才鲜有几句台词。 电影中人物间的对话主要发生在指挥官波顿和上校之间、道森先生和儿子等人之间,台词准确精炼、言简意赅。

电影拍摄得简约、 节制, 但细节之处仍独具匠心。 电影安排了两次官方的大型船舰与民间的小型船舶海上相遇的场景:第一次在第18 分钟,满载着撤退士兵们的官方归国船舰与道森先生赶赴敦刻尔克战场的个人小船,擦肩而过。大船上士兵们身穿救生衣、面无表情,体现出历尽劫难后的苦难和疲惫;道森先生驾驶的小船则形单影只, 与大船相比力量悬殊。 此时影片的配乐低沉,营造出沉重、恐怖的气氛,更加体现出敦刻尔克行动的不可完成性,暗示了等待救援的士兵生存的希望渺茫。 第二次船只相遇是在影片的第74 分钟, 以“新不列颠号”“奋进号”“希尔弗兰诺尔号”“月光石号”“含羞草号”等为名的众多民间小船, 在海上历经风浪后抵达敦刻尔克地区,陆地上的士兵们看到了希望。此时再次出现小船和大船相遇的场面, 大船上被解救的士兵们纷纷脱帽、挥手致意,并高呼“祖国万岁”,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 至此,电影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释放了电影前期制造的紧张情绪。

三、战争背景下的人性思考

影片虽然以“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但是并没有对血腥、杀戮的战争场面的大规模呈现, 也没有塑造运筹帷幄的指挥将领或者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形象, 而是尽力营造真实可感的战争气氛,让战争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反映小人物在战争中最真实的状态, 将表现的焦点放在他们在这一特殊境遇下的个体生命体验。 通过他们的不同经历,彰显出极端环境中人性的复杂。

陆地上士兵的逃生过程, 集中表现出人性的残忍、自私、贪婪、脆弱。 战争犹如一支催化剂,激发了他们在求生本能的控制下,意识深处里“恶”的一面。被搭救的无名的颤抖的士兵是道森先生救助的第一人,片中真实再现了他劫后余生的复杂情绪:他打翻了乔治送来的茶水,害怕待在密闭的船舱中。情绪稍微稳定后,强烈阻止船只开往敦刻尔克,并与道森先生发生激烈的争执,误伤无辜的青年乔治。残酷的战争摧毁了这名士兵的心理防线, 他的行为充分表现了人性懦弱的一面。

影片尤其体现了个人在面临生死抉择时, 暴露出的个体缺陷, 特意设置了船舱中艾利克斯等人争吵的情节:汤米一行人藏身渔船中,企图依靠海水涨潮让船只漂进海里。但是船上载重较大,小船一时难以浮起来。此时,艾利克斯提出:需要有人下船。船外不远处德军正在进行射击训练,下船就意味着死亡。为逼迫他人放弃逃生的机会, 艾利克斯不惜指控曾经救过他们的吉布斯,是德国间谍。吉布斯承认自己是冒充的,原本是法国盟军,但是无济于事。 汤米为伙伴据理力争:“他救过我们”“他就是想活下去,跟我们一样”,反而遭到了艾利克斯的集体排挤。 艾利克斯等人甚至做出决定:下一个牺牲者是汤米,因为他不是一个团的战友。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个情节:汤米在黑夜中落水挣扎时, 颤抖的士兵以船上太挤了为理由,拒绝他们上船、不愿意搭救自己的同胞。 在生死抉择的考验下,盟友关系、同胞之情荡然无存,求生的欲望彻底消灭了公平、 正义等价值准则的存在意义。 导演诺兰并没有在片中流露出对人物行为的贬低或批评的态度, 只专注于冷静客观地呈现出人物在极端环境中的各种表现。

与陆地士兵的表现相反, 海上自发前来支援的英国普通民众与空中的飞行员, 则彰显了同胞间的友爱、战争中迸发出的人性光辉[5](52)。 道森先生既是奔赴战场救援的普通民众的代表, 也是影片中惟一的父亲形象。 前往敦刻尔克的途中,几次面临危险,但他意志坚定,一心要赶赴战场。返航时遭遇敌机的轰炸,他临危不惧,指挥儿子彼得驾驶船只,躲过敌机空袭。柯林斯好奇道森先生对飞行知识的熟识,在追问下才得知他的大儿子是空军, 在参战三周后不幸牺牲。 此时镜头特意拍摄了道森先生安慰受伤士兵的背影。 下船后,柯林斯被他人质问:空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道森先生安慰他说:“船上的人知道你们的付出”,是对空军工作的理解、肯定和赞扬。

法里尔和年仅17 岁的少年乔治是行动中牺牲的平凡个体生命的代表。 空中的三名飞行员只有柯林斯一人平安回到祖国,福蒂斯长机下落不明,法里尔原本可以返航,但坚决执行任务,最终被捕。 乔治在道森先生开船的最后时刻, 毅然决定加入他们的救援行列。但是他不幸被颤抖的士兵误伤,在归国途中去世。乔治在学校里并不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他在弥留之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我只参加过海军青年团。 我跟我爸说,我在学校一事无成,但总有一天我会有成就,到时我的老师就能看到了。 ”好友彼得在回国后,让当地的报纸报道了乔治的事迹,完成了他的心愿。影片结尾处匠心独运,同时呈现两份报纸:一份是刊登首相丘吉尔讲话的报纸,一份是刊登乔治光荣事迹的《韦茅斯先锋报》。 片中通过汤米对首相讲话的朗读,镜头切换到乔治的个人事迹, 将载入史册的大历史事件和鲜为人知的小人物的个人历史成功融合为一体。

四、结语

诺兰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 依旧坚持使用胶片拍摄电影的导演之一,《敦刻尔克》的拍摄也不例外。虽然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但诺兰坚持他惯用的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作为战争类型影片,他关心的不是对战争正义与否的价值评判, 既并非是对敦刻尔克行动的褒奖赞扬, 也无关乎对战争和历史的沉痛反思。他无意于去回溯历史的真相,也不作任何主观的评价。 诺兰只是想借助于“战争”这一特殊的背景,展现个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体验,彰显战争中迸发出的人性光辉, 暴露生死存亡抉择时的人性缺陷[6]。影片表现的小人物的生存经历是对已知的历史事件的补充, 也是在历史共识与电影的虚构叙事之间求得平衡的手段。

猜你喜欢

敦刻尔克汤米诺兰
假死疑云
汤米小老鼠
“大章鱼”
Something I Didn’t Do我没做的事
你老了,但你依然被需要
骇图
敦刻尔克
诺兰,拍一场没有敌军的战役
神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谁的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