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2021-11-28郭春芳
文/郭春芳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最佳血管通路,为患者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开展首次穿刺时,由于血管的内压比较高、血管的脆性强,极容易损伤血管,引发局部出血或血肿,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因此,准确掌握穿刺技巧并配合科学护理,对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1-3]。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次穿刺技巧与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7 例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于江苏省江阴临港医院接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其中男13 例,女14例;年龄30~76 岁,平均年龄(54.12±5.12)岁;动静脉内瘘构建时间6~12 周,透析次数2~4 次/周,时间2~4 h/次,血流量180~220mL/min。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1)把握穿刺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动静脉内瘘者,于内瘘术2 周后,切口渗血、血肿消失,愈合良好,即可开展健“瘘”操,强化内瘘功能锻炼,但必须确保内瘘成熟。
(2)加强心理护理。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心理抵触与恐慌等情绪,讲解穿刺的目的、穿刺需要注意的各类事件,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正确处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患者在心理上的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穿刺,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将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降至最低。
(3)内瘘血管评估与选择。首次穿刺前,先评估患者的内瘘血管,如血流量的充盈、血管走形等,若有必要可行超声定位,评估血管深浅、弹性以及深度,使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内瘘血管选择:原则为近心方向穿刺静脉,远心方向穿刺动脉,动、静脉穿刺点距离至少间隔>8cm。动脉穿刺点与吻合口间距>3cm,以5cm 最佳;动脉和静脉尽量避免穿刺同一血管,以免对透析效果产生影响。避免定点穿刺,穿刺点间隔>0.5cm;穿刺时,针尖适当调浅,以免穿透血管,导致出血与血肿。
(4)正确使用止血带。内瘘首次穿刺时,若血管的定位模糊,可用止血带帮助定位,但要注意止血带松紧适宜,以免引发血肿并发症。
(5)穿刺方法与护理。穿刺时务必确保穿刺区皮肤干净、完整,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帽子以及无菌手套,做好手部消毒,穿刺区必须铺无菌治疗巾,减少感染风险。引导患者强化自身护理,若穿刺点发生炎性变化、发红或者硬节时,马上告知医护人员处理,并更换穿刺部位;首次穿刺时尽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穿刺角度与皮肤间应<25°,针尖斜面朝上,穿刺针平行于血管壁,力争一次成功。透析结束,将透析针拔除,以纱布按压止血,如果有必要,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为宜。透析后,加强内瘘血管与穿刺点护理,禁触水、负重以及受凉等。
1.3 指的标观察
护理后,统计27 例患者的穿刺完全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采用江苏省江阴临港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取百分制,得分在90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得分60~89 分为满意,得分低于60 分则为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病例数=总满意度。
2 结果
本研究中27 例患者,共25 例穿刺完全成功,占比92.59%,共2 例患者因袖口过紧于透析后1h 内发生并发症,1 例内瘘出血,1 例血肿,但经对症处理均后得以恢复。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7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1 例,满意6 例,无任何患者出现护理不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00%。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药物中毒、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将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与多余电解质以对流方式转移到体外,以此进行水电解质纠正[4]。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其是否具备良好的血管通路条件是透析治疗的前提,而动静脉内瘘正是血液透析最有效的一种血管通路,尤其是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患者而言,能否穿刺成功,对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有直接影响。穿刺人员必须充分掌握穿刺技巧,穿刺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穿刺部位、血流情况等,为穿刺成功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强化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7]。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通常是在患者手术完成之后6 周左右实施,由于静脉内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所以大部分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极容易产生血肿等不良症状,导致其内瘘血管壁受到损伤。因此,为了有效预防此类损伤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在首次行内瘘穿刺之前,综合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且安排临床穿刺经验比较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内瘘穿刺操作,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对于易存心理恐惧、恐慌等负面情绪的患者,需要提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免情绪过于紧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穿刺的难度[8-10]。内瘘穿刺时需严格消毒处理,确保各项操作均执行无菌标准,穿刺的进针角度控制为20°~30°,进针血管的深度控制为针管的2/3,并确保针管完全固定,以免滑落。拔除穿刺针时,也要注意保护好患者的内瘘血管,保持和血管相平行的角度将针头拔除,并以正确的止血方式压迫穿刺部位。首次行内瘘穿刺后必须观察60min,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治疗[11-12]。本次研究中,27 例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患者的穿刺效果都比较理想,与临床穿刺标准符合,并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对于血液透析中首次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操作者必须充分掌握穿刺技巧,以提升穿刺成功率,穿刺时应强化护理服务,以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