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力践思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为例
2021-11-28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汤 娟
学生的学习需要内驱力的支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政治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通过内驱力来实现学科的有效学习。这是由政治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政治学科的方法,是每一个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必须面临的基本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内驱力的支持。笔者在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为例,阐述相关观点。
一、高一政治课堂教学须以学生内驱力为支撑
内驱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于让学生通过努力,实现由未知到知的转化,从而达成学习的预期目标。因此,内驱力既是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基本动力,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一政治教材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要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就要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一个体系性认识。这样的一个认知结构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组织。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内驱力来支撑。
用内驱力支撑起这一内容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为例。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实际上与当下每一个高一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既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认识的形成,需要学生在占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去完成。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提供这些史料,让学生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去加工这些史料,然后形成相关的观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学生用学科语言去描述这些结论,这实际上也是促进学生内驱力形成的过程。
二、在高一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内驱力的策略
不少学生进入高一之后,对政治学科的学习还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高一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通过激活学生内驱力让学生的政治学习以及体系建构的过程更具活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有无学习内驱力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前提和关键。
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新”在哪里?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其主动寻找相关证据,如列举“嫦娥飞天”、Fast天眼、量子计算机等。在学生举出这些例子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学生举出的例子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于是,笔者就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给学生介绍国家的一些基本战略,如“一带一路”“双山理念”“长江经济带”“大湾区”等。这样,学生的认识就可以从个例走向系统。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发现今天的中国发展已经不是那种粗放式的发展,而是精细化的、可持续的发展。这种显著的变化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的伟大跨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具体表现。
这样的学习过程蕴含着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这实际上就是学习内驱力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内驱力又得到了培养。
三、内驱力的养成为政治核心素养培育奠基
当前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面临着核心素养培育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等。这些核心素养要素的落地,仅凭教师的讲授是无法实现的,学生的内驱力必须在其中发挥主要推动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需力的养成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基础。高一是学生政治学科学习重要的基础性阶段。因此,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内驱力,既为他们的政治知识积累打下基础,也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