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多抗中粳稻新品种临稻22 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11-28金桂秀
金桂秀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2)
1 选育背景及技术方法路线
多年来山东主稻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大多高产而质劣,市场滞销,经济效益差。同时,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有些品种明显退化,产量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此种情况下,需要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新品种,实现水稻良种的科学更替,为水稻产业振兴服务。
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选育目标,贯彻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广适性要有所提高的选育原则,总体采用品种资源综合征集应用、常规育种、 辐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临沂市农业科学院选择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兼备的临稻6 号、临稻10 号和镇稻88 三个当家主栽品种,以“临稻6 号/镇稻88//临稻10号”为组配方案、分离择优,快速聚合优良性状基因。 杂交组合的配制和杂交世代的分离选择在院内进行,高代繁育与系统选择、品比在院内与繁育示范基地同时进行, 品系稳定后采用旱育稀播带蘖壮秧、单株插秧高倍繁殖,年度间高倍繁殖系数达1 500 倍。历经复合杂交系谱法育种,最终育成了中粳中熟水稻新品种临稻22 号。
临稻22 号于2016 年9 月9 日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鲁审稻20160038 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受理号为20170051.5;2018 年4 月9 日在江苏省完成引种备案[引种编号为(苏)引种〔2017〕第044 号],进入大面积示范应用阶段。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临稻22 号在山东及周边同生态稻区作麦茬稻种植,生育期一般为158 d 左右。
2.2 形态特征
临稻22 号叶色中绿,假茎宽、基部节间短、抗倒性强,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群体繁茂, 自控能力强, 穗层整齐一致。 平均有效穗数24.9 万穗/667 m2,成穗率79.9%。株高98.1 cm,穗长16.4 cm,实粒数112.3 粒/穗,结实率83.2%,千粒重27.0 g。 灌浆速度快,落黄好。
2.3 抗病性
临稻22 号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黑条矮缩病感病轻。 2014 年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瘟病抗病性接种鉴定,临稻22 号综合病级为5 级,中感稻瘟病。
2.4 适应性
临稻22 号适合在鲁北沿黄稻区作春稻种植,在临沂、 日照库灌稻区和济宁滨湖稻区作麦茬稻推广应用, 也适合在黄淮同类稻区引种登记推广应用。
2.5 产量表现
在2013~2014 年山东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 临稻22 号2 a 平均产量662.7 kg/667 m2, 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7.5%。 2015 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8.6 kg/667 m2,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6.1%。 高肥水条件下具有750 kg/667 m2以上的潜力。
2.6 稻米品质
2015 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试,临稻22 号糙米率84.9%、精米率72.9%、垩白粒率28%、垩白度3.0%、直链淀粉含量15.8%、胶稠度76 mm,米质达国标优质三级。
3 配套栽培技术
3.1 育秧
3.1.1 晒种浸种 播前晒种1~2 d,然后药剂浸种防控恶苗病。建议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0~300 倍、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3 000 倍液浸种[1],不仅对稻种萌发及成苗安全,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 应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恶苗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3.1.2 播期播量 山东麦茬稻及黄淮中粳中熟稻区育秧适宜播期为5 月1~10 日。大田用种量一般为60~75 kg/hm2。 秧田播种量一般为600~750 kg/hm2。3.1.3 秧田土肥 秧田冬耕冻垡, 播前3~5 d 结合耕耙施腐熟有机肥75 000 kg/hm2左右、复合肥(15-15-15)250~300 kg/hm2、 锌肥20~30 kg/hm2,也可单施“旱秧绿”育秧专用肥750 kg/hm2。 做到15~20 cm 耕层土肥充分混匀,耙细整平。 播种时秧田做畦宽1.4~1.5 m,播种覆土厚度≤1 cm。 秧苗3 叶1 心后追施尿素150 kg/hm2。
3.1.4 秧田除草 芽前封闭除草采用“拜耳”恶草酮5.00~5.25 kg/hm2和“绿利来”丁草胺3.75~4.50 kg/hm2,按80~100 倍比例兑水均匀喷雾做土表药剂封闭,土干时须加倍兑水;芽后二次封杀除草在稗草2 叶1 心前, 用3%氯氟吡啶酯+10%氰氟草酯或46%二甲·苯达松按剂量要求兑水喷雾,可有效杀灭芽前封漏的秧田杂草; 之后个别余草人工拔除即可。
3.1.5 秧田期病虫害防治 秧苗3 叶1 心期,用吡虫啉或噻虫胺等防治蚜虫、叶蝉、蓟马、越冬灰飞虱等;麦收前1~3 d,用氟虫腈、吡虫啉等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和蚜虫等;起秧前1~3 d,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防治越冬代二、 三化螟及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
3.2 大田整地
提倡稻麦两熟区做好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散匀麦秸后横竖方向各深耙1~2 遍,然后灌水泡田1~2 d,撒施基肥后机耙3~4 遍,木棒拉平后插秧。 实现水稻和稻茬麦双丰收,提质增效,促进绿色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
3.3 插秧
山东麦茬稻及黄淮中粳中熟稻区插秧适期以6 月15~20 日为宜,提倡适时早插。 适宜密度为30万~33 万穴/hm2,行墩距一般为21 cm×15 cm,3~4苗/穴,其它管理措施按当地生产习惯进行。
3.4 大田施肥
黄淮稻麦两熟区稻田肥料运筹总体掌握“前重后轻,控氮增钾”原则,长期饱水田也可“一炮轰”施足基肥,确保水稻正常、安全、高产、优质、高效成熟收获,同时确保稻茬麦适时早播,获得稻麦两熟双丰收。
大田基肥一般施用碳酸氢铵7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钾肥225 kg/hm2、锌肥30 kg/hm2,也可施三元复合肥(15-15-15)375~450 kg/hm2、锌肥30 kg/hm2。 插秧后5~7 d 追施分蘖肥尿素150 kg/hm2, 不追穗肥或视情况追施尿素75 kg/hm2, 或齐穗后补施钾肥150 kg/hm2,9 月上中旬也可视情况喷施磷酸二氢钾、“壮多收”、“叶霸”等叶面肥,促进灌浆成熟。大田期纯氮使用量不超过262.5 kg/hm2, 大田中后期尽量少施或不施氮肥,做到节肥、提质、增效、适时收获腾茬。 氮肥过多,水稻贪青晚熟,产量米质双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2]。
3.5 大田除草
3.5.1 移栽田、抛秧田除草 插(抛)秧后3~5 d施用“拜耳”恶草酮5.00~5.25 kg/hm2和“绿利来”丁草胺3.75~4.50 kg/hm2,结合使用返青肥均匀掺拌尿素75~150 kg/hm2,一同均匀撒入田中做好杂草芽前封闭除草。
3.5.2 直播田除草 芽前封闭除草分别选用30%丙·苄和10%丁·苄;芽后除草根据田间杂草情况在稗草2 叶1 心前选用3%氯氟吡啶酯+10%氰氟草酯或46%二甲·苯达松按剂量要求兑水喷雾,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之后少量余草人工拔除[3]。
3.6 大田期病虫害防治
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及时防治水稻病虫害。 一般在8 月1 日前后根据田间调查情况及时喷施井冈霉素、 杀虫双等防治纹枯病和一代螟虫;8 月20 日左右(抽穗前)、9 月5 日左右(齐穗后) 根据田间调查情况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三环异稻、井冈霉素等各喷1 遍药,重点防治稻曲病、穗颈瘟和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等。 病虫害重发年份还应根据田间病虫害的具体发生危害情况加强综合防治[4]。
3.7 大田水管理
大田插秧后2~3 d 内, 水层3~5 cm 保苗;缓苗后掌握“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分蘖量达到目标总量的80%左右时,干湿交替、湿润为主,确保植株根深本固、生长发育健壮,有一个通风透光的田间小气候,病虫危害轻,光合积累足,灌浆成熟好,稻谷商品价值高。
3.8 收获
10 月中旬左右,90%以上谷粒黄熟后, 择天朗气清无雨天气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