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1-11-28王肖烨李春磊王参军
王肖烨,李春磊,王参军,张 柯
(宝鸡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宝鸡712016)
自2016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中国工程教育开始融入世界,呈现出国际化、现代化的特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及《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出台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和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科技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与应用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正成为高校工程教育的共识[1]。而目前新工科人才培养正面临着软硬件条件不足、渠道缺乏、水平不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提升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1 现阶段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现状与问题
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等的影响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驶入了快车道[2]。而对于未来工程产业发展需求,高校工程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层面,存在以下问题,对于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1.1 工科人才培养渠道缺乏
高校工科专业类目多,不少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实操困难,学习过程多借助传统的课堂途径展开。在这种单调的知识点讲解和按部就班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不能积极地参与各项学习过程,易导致学生主动性低,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此外,很多工科的专业知识体系进化缓慢,尤其是在新兴技术形态、现代复杂工程案例的融入方面缺乏对联系增长点的深入发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渠道的拓展创新。
1.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缺乏
多数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侧重于理论知识教育和基础技能培养,忽略了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毕业生在走向企业岗位前,往往需要重新经历系统的业务操作培训,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间存在脱节和不配套问题,契合工程应用现场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养成存在显著不足[3]。
1.3 学生学习评价监测不足
现有的新工科人才学习过程普遍采用常规的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高品质、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监测,进而导致新工科人才的学习质量管控在效果和针对性上都欠佳。事实上,对工程人才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不仅侧重学习成果评价,还包括对成果获得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素养、努力程度和创新思路等多个层面的评估,而且更加注重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审视学习过程和预测未来效果[4]。
2 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设计
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管理需围绕工科的动态化发展角度、人才需求角度及产业化发展角度,注重工程领域新业态、新产业的培育和新工科人才培养结合,在人才学习质量方面做到渠道、过程管理、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统筹协调,拓宽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的提升路径。
2.1 实训学习平台建设开发
新工科创新程度高、融合程度深、适应性强,具有“集成”“创新”“智能”“共享”“融合”等特征,实训学习平台应以培养兼具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的高水平工程师,跨学科交叉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建设开放式、多维度的实训学习平台[5]。实训平台按照学习形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实训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企业创新实训中心三大部分。实训实验室以国际一流工科大学的实验室配置情况为建设标准,瞄准专业方向、产业发展需求,保持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以传媒院校的新媒体、数字媒体、计算机、广电工程等专业为例,借鉴全球先进的混合云技术,通过腾讯云、AWS、vmware、openstack建立混合云实验室,依托公有云环境,在实验室覆盖新工科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数据管理等,服务于新工科相关专业的人才实训学习[6]。实验室建设中,培养一支适应高校工程教育需求的技术团队,为实训学习过程提供咨询、决策参考;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遵循教、学、做一体化原则,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使用,引入AR、VR技术,将实训项目场景进行虚拟展示,增加学习过程的沉浸感。在系统中配置成绩汇总、仿真实训、虚拟实训、预习考试、作业提交、智能测评、成绩打印、学分计算等功能,对人才学习过程进行自适应管理;企业创新实训中心借助产学研合作思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能力。
2.2 学生学习全过程监测
新工科人才学习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测,是掌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途径。学习监测围绕新工科人才学习状态、学习观念、学习成效三个方面进行[7]。学习状态监测将建立包含慕课平台、微课堂、工程实践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的管理体系,在线上通过后台数据,生成学生学习资源观看、实训项目完成进度、课后练习情况等的可视化图表,清晰地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线下通过智慧教室系统,监测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参与率、发言积极性数据。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的整合,运用大数据画像技术,建立新工科人才学习行为模型,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打上各自的标签,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学习观念监测运用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方式进行,从新工科专业认知、产业需求、岗位技能需求、个人技能掌握情况、职业观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其终身学习意识;学习成效监测将汇总在线课程平台、实训平台及最终考核成绩,分析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对学习效果实施动态化管理与跟踪控制[8]。
2.3 学习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根据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方向及专业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评价模型,掌握人才学习情况。模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三个级别,目标层从工匠型人才、工程师型人才、国际创新型人才角度,考虑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9]。准则层考虑专业素质、自主发展、实践创新三个要素。方案层对专业素质、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因素进行细化分析,明确不同因素的构成因子。专业素质层面,根据理性思维、质疑批判精神、科学探究思维,确定新工科人才的素质框架,重在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及辩证分析问题能力,用科学的头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发展因素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反思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终身工科知识学习能力展开,验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实践创新层面,通过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上的指标设计,确认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明确了各影响要素后,运用Saaty等人的一致矩阵法,对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两两比较,对照比例标度表建立判断矩阵。对对应层次的因素层次单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当一致性指标为0时,表明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当一致性指标接近0时,表明结果有着满意的一致性。当一致性指标越大,则表明结果的不一致性越明显。通过最终的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确定不同因素的权重,在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评价中,可进行量化评估,科学地分析其学习过程的弊端和问题。
2.4 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激励机制建设
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限制了新工科人才的自主学习发展能力,可通过设计包含学分奖励、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的激励机制,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10]。学分奖励是新工科人才学习中操作简单、易于实施的方法之一,以学院为单位,根据学院内新工科专业的分布现状、学生的学习进展,制定差异化的奖励举措,满足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荣誉奖励在操作中,可依托“新工科学习标兵”“XX专业优秀模范”“新工科兴趣达人”等活动的评选,筛选出一批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习代表,授予荣誉称号,运用校报、广播站、学校宣传栏、学校官方网站、微博等渠道推广,利用模范的事迹起到学习示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质奖励即通过新工科专业课程资源、行业论坛入场券、学习辅助工具等的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结语
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培养涉及到学习渠道、学习评价、激励机制等方方面面,需结合学校的校情、学生的学情、产业的实际等,进行人才学习模式的优化,以便于适应未来竞争日趋激烈的产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