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的情境化教学*
2021-11-28杨上影
梁 惠,杨上影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情境化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情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等,创设与知识相遇、与环境互动、与同学交流的逼真场景或氛围。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具有立体性、可视性、交互性等多种特性,特别适用于实现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将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实施情境化教学的背景
1.1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转变地理教学模式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通过黑板、挂图或投影仪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大量鲜活且丰富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创设文字的、图像的、视频的、音乐的教学情境,还可以是动画的、虚拟现实的等多种情境,这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热情。因此,加强信息化教学,有利于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1.2 在素养不断推行的时代下,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基于此高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地理学科是兼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学科,知识涉及范围广,空间概念较强,抽象知识较多,学生对没有真正感知和体验过的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如地球运动的学习,如果教师不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学生将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记住了概念、原理,但对这些“文字”描述的“真相”是什么,并不清晰,从而也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真实的环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地理事象形成过程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2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情境创设遵循的原则
2.1 情境创设真实性原则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2]。教师应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资源,收集、整理符合学生认知思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真实案例、时政热点或音频资料等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复杂多样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地理学习,避免形成过度依赖教师和教材的学习心态。简言之,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去学习知识。
2.2 情境创设生活性原则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要遵循生活性原则,在情境化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把抽象的地理原理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地理现象相结合来创设生活情境,多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高中地理教学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及原理解释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例如在讲到“城市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影响”这一节时,教师可收集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相关内容,并制作成一些视频、照片,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观看,并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在生活中,你看见过这样的现象吗”“你能为改善这个城市的面貌建言献策吗?”等。
2.3 情境创设多样性原则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多样化原则。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基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外部环境建构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因而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和建构也是多元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四个维度,不同的学生每个维度发展的水平不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从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去创设教学情境,综合多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并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的优势,设置多样化学习的方式和路径,让学生随机挑选,灵活应用,以满足学生个别化发展的需要。
2.4 情境创设启发性原则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情境中去理解和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师应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原理,把握好学生现有的和潜在的发展水平间的差距,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创设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高中生对教材中描述的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往往比较困难,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生活中体现热力环流原理的事物或现象。
3 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的策略
3.1 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在信息化环境下情境教学的优势在于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对于传统教学中部分跨时空大、抽象复杂的知识,教师按照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一言堂”教学方法,学生也难以理解,而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模拟动画、演示过程、播放影视等方式能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如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的内容较复杂抽象,且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但由于涉及到日月星球、宇宙星河,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值得探索思考的地理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旅行到宇宙边缘》的片段,影片讲述了宇宙中的行星和恒星的环境及成因,此片段给予学生以视觉震撼,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3.2 创设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应贴近生活。教师应在地理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真实情境。如在讲“农业的区位因素”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春末夏初,百色盛产芒果,多种品种的芒果进入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百色盛产芒果,并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原因?在这样的地理情景中,可引导学生在广西电子地图上搜索百色的地理位置,通过降水、气温、日较差、土壤、地形等综合因素分析出百色种植芒果的区位因素,分析出百色被誉为“芒果之乡”的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综合思考百色芒果对百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启发学生为百色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源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3.3 创设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学情及生活经验等设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知识的学习置于真实世界的情境或者基于生活案例、基于社会问题的情境,让问题伴随在地理学习的始终。如讲“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谷歌地图了解中国降水量空间变化以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软件等来呈现问题的情境,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情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创设协作学习的教学情境
由于学生个人理解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生之间只有积极地探讨、沟通、合作,才能取长补短,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协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协作学习。协作学习主要包括竞争、合作、设计、组织、伙伴、角色扮演等,为使协作学习更加有效,教师应在适合协作的情境下开展讨论与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或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与讨论。协作型信息化情境教学借助于计算机软件,有效促进新课程改革。
4 结语
在信息化环境下,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地理教学的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来创设形象直观、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协作学习的教学情景,并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进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