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与中职建筑专业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以福建理工学校为例

2021-11-28汤彬芳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竞赛中职

汤彬芳

(福建理工学校,福建 福州350002)

目前,在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与进步下,新兴技术逐渐出现,其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得以充分的发展,也是建筑业的前沿技术。为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当将其引进课程中,加强BIM技术与中职建筑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对教学课程进行逐渐创新,让学生对该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便于在以后工作中,对其进行熟练应用,以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1 BIM技术与中职建筑专业课程融合概述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中最新的科学技术,可为建筑施工提供较大的帮助,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建筑工程中,该技术通常用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在BIM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缩短工程施工工期,在其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目前,建筑专业在中职院校中是较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在其专业课程中,包含较多的技术内容,并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新兴科技数量在不断增加,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同时,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多,使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不断改善,充分满足了建筑工程的整体需求。因此,在BIM技术的不断应用过程中,应当将其引进专业课程中,与建筑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可有效培养大批的专业人才,能够对BIM技术进行灵活应用,充分展现该技术的应用价值。

以福建理工学校为例,该校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重点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基础设施较为先进,除了培养中职学生基本素质教育之外,以技能为主,培养了大批的技术性人才,并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强化课程实践学习,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发展特色办学的理念。尤其是在建筑专业中,在课程内容中,逐渐与BIM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并对该技术的进行不断探究,让学生对该技术进行初步了解,丰富建筑专业课程内容[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增加新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对其进行充分的把握,并熟练运用,有助于促进建筑专业的良好发展,充分体现特色办学的理念,逐渐提升该校发展水平。

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专业课程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完善课程的总体内容,使学生对该技术有所了解,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掌握中国建筑行业中的新兴技术,避免与现代社会出现脱节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BIM技术与中职建筑课程的融合,可有效促进该技术的推广范围逐渐扩大,不断增强该技术的应用效率,并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兴技术和优秀专业人才作用下,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BIM技术与中职建筑专业课程融合的主要策略

2.1 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对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较为重视,基于此,应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在中职建筑课程中,不断强化BIM技术与建筑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应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完善建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引进先进的BIM技术理论知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BIM信息技术,更新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师生从会用BIM到利用BIM的提升,将原有课程与BIM技术相融合,BIM技术贯穿相关专业课程,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利用BIM模型的可视化、直观性(即所见即所得)等特点在建筑识图制图技能课程中融入BIM信息化技术实施教学改革,如“建筑构造”“工程制图”“建筑CAD”等课程。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还需根据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善,充分融入BIM技术的知识内容,强化对该技术的应用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中国建筑业新兴技术有所掌握,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同时,在建筑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的逐渐改革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增多,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并以此为教学主体,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熟练应用到实际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等一系列工作中,发挥建筑专业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自身需求,在建筑专业课程中结合BIM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建筑专业的科学技术,不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工作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还需完善知识体系,将其分为不同的模块,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理论知识记忆混乱的现象,通过模块化教学,可有效为学生呈现新的课程概念,明确具体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科学改善教学方法

在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的一方,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较为枯燥,使学生对专业科目逐渐出现抵触心理,难以进行专业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新兴技术的应用未能重视,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BIM技术与建筑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对其教学方式也需作出科学合理的改变,不断顺应中国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教师在整体教学中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了解建筑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有效记忆。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为学生进行有效讲解,并不断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主导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应用,可向学生展示BIM技术的使用方法,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充分展现,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该技术的具体用法,使其有效掌握该技术的专业知识,突出建筑专业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的深刻记忆,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加强学科竞赛实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举行学科竞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通过活动的形式,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以此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记忆。同时,学科竞赛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竞赛中,也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反思,了解自己不足之处,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强化练习。为此,在BIM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学科竞赛,充分展现BIM技术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断对两者的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使其体现在学科竞赛中,完善竞赛总体内容,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

在整体的竞赛过程中,教师可将其分为两轮:第一轮中,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其中包括专业课程内容和BIM技术内容,基本理论考察完成后,教师为其进行评分;然后开展第二轮竞赛,该轮竞赛主要以实践为主,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程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BIM技术和课程知识内容对建筑工程进行分析,并设计整体的施工方案,根据学生提供的方案,教师为其进行打分。最后将两轮评分进行汇总,以此评选出前三名的学生,可为其颁发证书,表示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4 注重课后作业反馈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深入了解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纸,明确图纸中各个构件应用的实际意义。并要求学生理解钢筋种类以及建筑工程的整体构造,了解构件钢筋的主要配置,让学生掌握BIM模型的搭建过程,了解该技术的特点以及具体功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并不断对三维模型进行有效教学。同时,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可充分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可有效改善教学方法,并将BIM技术逐渐融入到建筑专业课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在课后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可让学生利用BIM技术制作三维模型,教师可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记忆BIM技术的基础知识,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促使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BIM技术,将新兴技术与建筑课程进行结合,有助于学生对BIM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随着该技术的逐渐探索,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应当对其充分掌握,并学会对其有效应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自主建立三维模型,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竞赛中职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