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创教育”平台的高职院校科技社团发展路径探析

2021-11-28朱彤易飚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7期
关键词:社团院校科技

朱彤,易飚

(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215104)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科技类社团随着“三创”教育工程的实施而蓬勃发展。“三创”指创造、创新、创业。“创造”指创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指改变原有固化事物的方法和手段。“创业”指把创造和创新所获得的成果落地,付诸实践;有创造的源头,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才能有创办事业的可能。很多高职院校在“三创教育”实践中推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内研究性课程、技能竞赛、创新竞赛,但较多流于形式,与社会发展脱节。高职院校科技社团的建设,正好可以成为“三创教育”的实施载体,而“三创教育”也为科技社团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1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社团是把对某一专业学科研究领域有共同愿景的学生聚集起来,自发形成的科技组织,以科技创新实践为主。科技社团能给学生营造创新创造的环境,也能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氛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能促进社团成员紧跟科技潮流,应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从而达到拓展知识、启迪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的目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的使命。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训练计划、创新大赛等实施,大多依托于大学生科技社团。新形势下,科技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缺乏专业指导教师

高职院校中,科技社团类组织属于团学工作中的一部分,由学院辅导员或团委书记对社团成立、纳新、运转等工作进行指导。这些指导基本上侧重于社团章程、活动计划、成员管理、评价考核等管理机制方面,不涉及科技创新的专业领域。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对科技实践的把握会出现疑问和偏差,需要由教业老师为他们答疑解惑,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补充必要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1.2 缺乏定位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申报时基本上不设门槛,社团成立时对今后的发展活动方向只有一个模糊的框架。有些社团在建设时没有明确定位,也没设立具体目标,所举办的社团活动看似丰富,但范围太大,片面追求要做出某些成果,而缺乏特色内容的支撑。

1.3 缺乏特色创新活动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在建设中由于专业指导教师匮乏和定位模糊,导致社团活动单一,内容陈旧。社团活动中形成的一些成果,由于学生科技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限制,往往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缺少试制模型和实践验证。对于学生所获的科技成果,没有相关平台支撑,使其难以被改造提升。还有些学校的科技社团等同于创新创业社团,所有的活动计划制定和活动安排全部围绕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主题,无形中也使科技社团的活动范围受到了局限。

2 基于“三创教育”平台发展高校科技社团的意义和优势

“三创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早在21世纪初,中国高教界武汉大学黄进、吉林师范大学赵淑华等教授提出了相关理论。“三创教育”虽是同一个“创”字,但主体精神不同,各环节之间既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三创教育体系以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理念和定位来构建目标体系,以此指导“三创教育”的参与主体教师、学生以及管理团队执行教育内容,并通过“三创”课程模块和实训体系细化实践目标。在“三创教育”运行过程中,采取分层训练机制,分为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第二课堂的实践技能教学、第三课堂的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而高职院校科技社团的宗旨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因此,科技社团可以作为三创教育体系在第三课堂的重要载体和有益补充。有了第一课堂三创思维和三创能力的训练课程,又有第二课堂的三创技术能力训练实训,处于第三课堂的以科技社团为代表的“三创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设计创新方面得以内涵延展和提升。而高职院校为“三创教育”打造的工训中心、技术创新实训室、众创空间等,也随之成为科技社团的支撑平台。因此,高职院校以“三创教育”为平台来发展高校科技社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意义十分重大。

基于“三创教育”平台发展高校科技社团的优势如下。

2.1 资源优势

各高校在实施“三创教育”的过程中,都积累了很多资源。例如,校友资源、企业学院资源、教学工厂资源、实习实践基地资源、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硬件资源。还有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创新创业导师、社会专家、技能大师等师资资源。还有教师横向课题、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各类产品设计专利等软资源。一旦把高校科技社团作为“三创教育”第三课堂的延伸,社团所能共享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2 协同优势

在实践“三创教育”体系过程中,需高职院校校内教学、学工、科研、人事各工作机构协同配合来推进工作,也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合作企业、行业协会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支持,更需要学校的二级学院来配合校内校外各方面开展工作。科技社团作为“三创教育”协同作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诸多部门协同下,将有更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更好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社团自身的优化管理、服务、激励、保障和评价机制。

2.3 融合优势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依托“三创教育”,能把科技创新活动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将设计思想转化为产品的能力。能把科技创新活动与区域行业产业深度融合,使社团活动方向能牢牢结合技术发展前沿,从而获得行业领域中先进的经验和资源。能把科技创新活动与服务学生、服务学校和服务社会相融合,不仅提升学生的三创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同时满足社会对“三创教育”的需求。

3 基于“三创教育”平台的高职院校科技社团发展路径设计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在发展路径设计时要利用好“三创教育”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同优势、融合优势,来设计科技社团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特色和发展保障。

3.1 专业课程+科技社团的发展方式

基于“三创教育”平台,在第一课堂把“三创”内容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创新教育基础课程,在第二课堂把“三创”内容融入课外实践的创新教育实践课程,延伸到第三课堂,把“三创”内容融入科技社团的创新教育活动课程。科技社团依托于“三创教育”,与专业、与课程紧密结合,成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科技社团立足于专业课程体系,有明确的定位目标,并以内在的一致性、逻辑递进性来设计社团活动,从而改变原来活动单一、内容陈旧的现状。专业课程+科技社团的发展方式可使社团活动在内容和方式方面完成进阶,以项目或产品作为导向,以学生的创新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路径来真实体验项目以及建构学习体系。

3.2 实践体系+科技社团的发展方向

基于“三创教育”平台,把实践体系与科技社团深度融合。高职院校的工训中心、技术创新实验室、众创空间,都是实践体系的支撑部分,营造了良好的技术技能创新环境。在此环境下,所开发的实践课程,如研究性课程、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技术技能竞赛训练等,构建了一体化分层创新思维训练体系,形成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技术创新方法,促成了由技术创新到课程创新的转变。科技社团融入实践体系,学生能获得丰富实践活动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将设计思想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成为社团的发展趋势。

3.3 混编团队+科技社团发展特色

利用“三创教育”平台,能彻底摆脱科技社团缺乏专业指导教师的困境。“三创教育”由“政、校、企、行”联手推进的,有多方协同的优势。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工程师、技能大师、行业专家组建一支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院视野的教学混编团队,在开展创新教育、技能实践的同时,承担科技社团的指导工作。专任教师能利用校内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把专业课程内容植入社团活动。企业工程师能把用于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向社团学生分享。各级技能大师能依托大师工作室,通过传、帮、带,把企业、行业的技术难题作为案例,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推进职业文化进入第三课堂,进入科技社团。有混编团队的指导,工匠精神能被更深地融入学生的社团活动中,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坚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和提高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的能力。

3.4 多方共建+科技社团的发展保障

基于“三创教育”平台,政、校、企、行多方可共建“机构、师资、经费、场地”保障体系,保障科技社团顺利发展。从机构来说,科技社团采取学院学生工作条线管理社团的日常,而由“三创教育”领导下组下设的科技社团指导委员会以行业、专业的角度来对社团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做好社团活动的长期规划。从师资来说,由社团的管理机构根据社团特色为社团配备专职师资。用好混编团队资源,打造一支集企业兼职教师、行业专家、技能大师组成的科技社团联合导师团。导师团可以组织师资培训和交流会等,交流成功经验,改进社团现存的不足。从经费上来说,科技社团指导委员可向行业企业为社团募集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常规经费。鼓励社团指导教师带领成员参于企业的技术专利申报、横向项目研究,从企业获得相关的项目经费和专利奖励。从场地上来说,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创新学院、孵化平台、技术实验室等,都可以作为科技社团创新实践的场地。

4 结语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决定着未来高职院校教育的焦点必定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科技社团也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社团发展路径尚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猜你喜欢

社团院校科技
缤纷社团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科技在线
K-BOT拼插社团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