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教师团队队伍培养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建议

2021-11-28崔亚慧张文颖

绿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双高考核院校

崔亚慧,张文颖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目标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成功就业。但近些年,国内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理想,无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高职毕业生逐渐失去就业优势,大批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从“双高计划”来看,加强“双高”教师团队建设,无疑是当前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最佳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团队建设,积极采取教师培养措施。

2 “双高”的内涵及政策意旨

“双高计划”指明了职业教育地位,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1]。未来2022年,将建设50所职业本科院校,15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2]。而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离不开高素质教师支持。以往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薄弱,难以开展有效实践教学,教育效果受到限制。这种教育环境下,诸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整,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加强“双高”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便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国产业将面临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产教融合将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显然,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形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和要求。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发布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研究数据显示,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3]。显然,实施“双高计划”,加强“双高”教师团队培养建设,对职业教育、产业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正视教育环境变化,建设“双高”教师团队。

3 “双高”教师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3.1 国家政策的需要

从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件来看,大部分文件都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指出教师是推动教育建设的重要基石,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水平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应占专业课教师总数1/2以上。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多次强调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指明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显然,从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对教师团队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指明了“双高”教师培养方向。

3.2 专业群建设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帮助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成功就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逐渐高级化,人才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4]。而职业教育是技术型人才输出的主力军,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关键,专业建设自然要随产业变化调整。显然,需要把产业与职业教育、就业结合起来。因此,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是专业建设必然要求,加强教师团队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3.3 “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与普通高等教育有一定差异,对教师要求自然有一定特殊性。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多不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实际上,很多教师自身不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以讲授理论课为主,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不足,无法为“双高计划”推进提供助力。而“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是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证书、双能力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将成为高职教师团队建设重点,成为推进“双高计划”的核心力量。加强“双高”教师培养,不仅能助推“双高计划”实施,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4 “双高”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教师引进不科学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情况的了解发现,虽高职院校教师数量多。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质量差强人意,符合“双师型”教师和“双高”教师要求的少之又少,多数不符合高等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不足。从人才引进质量来看,一些教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中实践的经验。这类教师,虽理论知识丰富,但在校实习时间短,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指导,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经验不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不紧密,难以达到“双高”教师要求,能力不足以完全胜任职业教育工作。从人才引进机制来看,多缺乏创新性,仍以传统社会招聘和聘请兼职教师为主。社会招聘培训周期长,招聘成本高,人员流失问题突出。而聘请兼职方式中,多数兼职教师有本职工作,很少主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投入教学的精力较少,教学质量不理想。

4.2 教师培训缺乏筹划

“双高计划”不仅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对教师科研能力、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通过对“双高计划”的深入了解可发现,科研工作是推进“双高计划”的核心环节[5]。教师通过开展科研工作,不仅能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更能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职业教学水平。显然,加强教师能力培养具有一定必要性。然而,很多高职院校虽在提倡“双高”教师团队建设,却没有统筹计划,培训体系不完善,培养过程随意,没有特色、特定培训项目,培训针对性不强。此外,在教师培训方面,多呈现出碎片化、非连续性的特点,培训效果不佳。且多数培训在内容上,未结合“双高计划”,没有结合产业发展、行业发展,没有针对教师特点、专业发展,设计一个系统的培训计划,导致教师培训流于形式。

4.3 教师职业倦怠普遍

职业倦怠是指个人在工作压力下,生理、心理难以适应,产生身心疲惫的状态。目前来看,随着职业院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教师工作事项越来越多,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收获较小,成就感较低。这导致很大部分教师易丧失工作热情,对待学生消极冷淡,情绪烦躁、易怒、没有耐心,甚至做出有违师德的过激行为。尤其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工作量增加,且要承受改革压力。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多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经常性旷课、逃课,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课堂教学师生配合度差,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激情,很多教师易产生教学挫败感,非常容易产生强烈职业倦怠感。在职业倦怠影响下,有的会试图离职。显然,这并不利于教师团队稳定发展,不利于“双高计划”落实。

4.4 缺乏合理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关系教学质量与教学实践。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师考核评价问题,没有配套考核评价标准,针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多是搞形式主义。通过对教师考核评价内容的了解发现,存在严重失衡问题。实际上,一些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中,完全基于自己对“双高计划”的理解,对教师进行评定。多数考核评价指标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严重弱化了教学中心的思想。而且部分考核标准,脱离实际情况,导致教师压力过大,诱发了人才流失。另外,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单一,导致考核评价结果不客观、不真实,存在片面性,无法对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5 “双高”教师团队培养建设的建议

5.1 优化教师引进机制

高职院校应结合“双高计划”要求,优化教师引进机制,提高准入标准。具体来讲,在专业教师引进标准中,不仅要关注教师理论知识水平,更要关注实践能力,以专业教学、工匠技艺、学术造诣、工作经验为重点选拔教师,打造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组织遴选工作小组,认真研究选拔标准、程序、目标、范围,对人才进行面试、笔试,考察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人才引进机制要创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产教结合线路,引进企业的优秀在职员工。这部分人员长期奋斗在工作一线,有着较为丰富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通过这些优秀人才,不仅可以解决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助推“双高计划”,且能压缩人才引进成本,弥补传统人才引进方式不足。

5.2 做好教师培训规划

“双高计划”是一个长期计划,从2019年开始,到2035年结束,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正确解读“双高计划”的意旨,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专业建设情况,合理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发展,明确教师发展目标,制定教师培训周期计划,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预见性,避免盲目开展培训,从而更好的利用教育资源。其次,要优化培训项目,利用企业为教师提供平台,给教师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教师持续学习,解决实践经验不足问题。最后,要实施分层培训,确立多个培训目标。“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目标应包括:技术型、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等不同类型。通过多元化的培训,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教师缺乏问题。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建设,给不同专业的教师,要找准职业定位,实施不同标准的培训,确立多元化、特色化的培训规格,进行个性化培训。例如,对不同学科背景、岗位方向的教师进行定向培训,强化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5.3 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院校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普遍存在,也是教师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要想打造“双高”教师团队,就要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强化团队稳定性。具体来讲,应加强师德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从学校方面来讲,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发挥党委工作的作用,持续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师德宣导,宣传师德典范、树立师德楷模,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可发挥榜样力量,积极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增强教师团队荣誉感,用典型的力量带动人、鼓舞人,增强教师认同感。且学校要关注一线工作,关注教师思想动态,积极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教学中的问题,激发教师归属感。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自身应积极更新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自信,准确把握专业认知,增强职业认同感。另外,教师要及时调试心态,消除工作中的负面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中,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与专业发展方向。

5.4 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缺乏有效考核评价,缺少必要激励,就会导致教师失去工作积极性,难以维持较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具体来讲,应结合《教学创新团队岗位聘任标准》,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指标。考核评价目的应以激励为主,要对具体的条款、规定进行可行性、可操作性分析,避免给教师造成过重压力。在考核评价内容上,应以教学为中心,要弱化软指标,加强对实际工作情况的考核,走出“轻教学”的局面,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而指标方面,要量化、具体化,根据不同类型教师,制定不同考核指标,对教师进行细化考核评价,为“双高”教师团队考核评价奠定基础。考核评价方式上,应增强主动性、连续性。让最了解教师的学生,持续参与教师考核评价;让了解教师工作状态的同事,相互评价;让外部人员参观教学,给出客观评价,从而全面提高评价质量。在考核评价后,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找出工作薄弱环节,分析问题存在原因,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行自我完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 结语

从现代经济发展格局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企业自然要对人才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职业教育形式已逐渐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双高”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职院校也应结合“双高计划”,改革人才引进标准,优化考核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

猜你喜欢

双高考核院校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