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
2021-11-28贾德华王万喜
贾德华,王万喜
(长江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1 引言
《园林设计初步》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对学生设计思维的重要启蒙,甚至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6 条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法律的层面确定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重要性。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结合该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其他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成效,在教学手法及教学过程进行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2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概况
2.1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集美术、构成、制图、园林史、园林艺术、植物造景、景观手绘表现等课程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园林专业教学总体布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启示作用[2]。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表现技法、基本技能和园林艺术知识,还要求学生会分析身边园林设计的特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园林设计[3]。
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阶段内对教学活动的领域、项目及所能达到的层次和结果等的预期规划,是对国家高等教育目的、学科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4]。“新工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有独立思辩能力、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因此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经典园林案例分析能力,了解园林设计的基本表现技法,熟悉园林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技能,完成1-2套园林项目方案设计的能力,达到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入门的目的。
2.2 课程内容
长江大学根据本校风景园林专业特点,设置《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总学时为 6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制图实训学时32。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的前半学期,同期学习《景观手绘表现技法》《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后半学期学习《电脑辅助制图》。学生学习设计初步课程之前完成《园林美术》《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制图》三门课的学习。
理论学习内容分为三大模块:设计概述部分(园林类型、造园元素、设计步骤);设计初步部分(案例分析、地形设计、水景设计、植物造景、园路设计);设计表达部分(图纸类型、图纸绘制)。
制图实训内容分为三大模块:临摹抄绘(设计平面图抄绘20幅,规格A4);单项设计(地形设计3幅,规格A4;水景设计3幅,规格A4);综合设计(校园教学区地块90 m×70 m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平面图6套,规格A2)。
3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路径
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5]。《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第一门园林设计类的课程,学生没有园林项目设计和设计表现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可提高学生对园林设计的认知和设计能力,奠定了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技能基础。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根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6]。收集典型案例,建立案例库,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案例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通过设定主题→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案例选择→分析总结→创意创新→应用提高等七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加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笔者上课时要求学生对自己选择的经典案例进行详细抄绘。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分享,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学习,学生能在原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进行拓展设计,以更好地明白和理解知识点。
3.2 “对分课堂”教学法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即将课堂分为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学生自主吸收(assimilation)和课堂讨论(discussion)3个教学环节[7]。“对分课堂”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和“思”结合起来, 强调先教后学的同时, 也通过讨论式课堂形式强调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8]。
作为设计类课程,申请该课程采用4小节连排模式,每小节45 min。每次课程都会设计典型性教学专题,针对这个专题,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启发学生查阅资料,列出问题,参与时时互动。在2个小节之间安排30 min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的活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设计校园一块绿地,主题为营造学生读书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思考设计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声音、光照、设施、空间等等),学生查阅资料,可以自由发挥相互讨论。通过研讨式教学,答疑解惑,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3.3 “仿效式设计”教学法
根据往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初步设计面临几个问题:一是设计主题不明确;二是设计内容不清晰,二是景物尺度不合理,四是景观效果没把握。针对这些难点,借鉴施行赖瑛博士提出的仿效式设计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临摹训练,对设计有个初步印象,是一种入门训练。结合案例教学法,素材可以是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网上下载的优秀快题设计作品。在实践过程中分二次作业实施,第一次照原样抄绘,抄绘过程训练体会景物的内容和景物的尺度,第二次是在抄绘的基本上改原来的设计,可以是构图形式的改变,比如把原来的规则式改成自然式;也可以是内容风格的改变,比如把原来的传统中式园林改成日式园林等等。作业训练让学生初步体会设计的过程,通过学生进行仿效式设计训练,可以让学生快速入门,体会设计的快乐。上课时戏称这个过程为“老瓶装新酒”和“新瓶装老酒”[9]。
3.4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追求项目成果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实践掌握系统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10]。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提出任务、探究任务、实施任务和评价任务四个环节[11]。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园林初步设计能力,分解园林设计过程中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设定一系列项目任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完成既定的项目任务,通常把项目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任务,一项项完成,最后叠加已完成的项目组合完成大的项目任务。比如,该课程的最终项目任务是完成校园教学区地块90 m×70 m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平面图6套,把该任务分解成地形设计、水景设计、植物造景、园林建筑艺术布局、园路规划设计等5个子项目。针对子项目设计又分为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表现三个小节点,然后分步实施完成各个子项目,达到最终完成的教学目标。在完成各个项目时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从往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学生完成第一套设计方案时都比较困难,完成第一套后举一反三,后面的项目任务完成都会思路清楚,完成项目任务的时间会比较短。
以项目驱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钻研得出问题的答案。运用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4 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4.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面比较广。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易导致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会产生倦怠的情绪,上课氛围沉闷,在课堂中容易开小差。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后,增加了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从原来的课堂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大增。
4.2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不剥夺学生犯错的权利”是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惯的主张。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也是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画图、多设计,学生一旦动手设计,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犯错就改才能进步,学生不动手实训就没犯错的机会。“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应用,教师能实时发现学生的错误,然后指导解决方法,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解决。在“一做会错,一错就改,一改就进步”的指导思想下,每次上课都会安排一定的项目计划,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4.3 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
运用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转变学生被动去学为主动探究的情形。师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发现每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力可以安排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交流互动也能减轻教师的劳动量,提高教学效率。“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2019级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设计初步》结课,全班20位学生全部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束把所有同学的A2设计图纸进行为期5 d的课程作业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对下一届学生起到了启示和示范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的多,学生理解的少。教师也很难发现学生什么方面的不足,没办法做到因材施教。案例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入门,掌握园林设计中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应用,能实时发现学生在制图过程的不足,及时反馈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仿效式设计”教学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同一项目不同方案的设计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教学目标明确,学习针对性强,达到促学促教的效果。
通过这些教学法的运用,使实现沉浸式教学有了可操作性,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课堂环节的参与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