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21-11-28张广济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突发性社会工作者公共卫生

林 媛 张广济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社会发展和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的公共卫生事件,包含重大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群体性食物中毒、不明原因引起的社会性疾病以及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健康的卫生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社会经济,也威胁到大众居民的生命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缩小生活空间,同时也影响着大众居民的心理健康。随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得影响逐渐降低,全国中小学相继开学,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逐步恢复到以往的模式,但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依然存在,对平时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秉承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个人、群体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预防和摆脱问题的发生。社会工作者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社工介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帮助青少年恢复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情绪问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有一定影响的,有调查报告显示,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部分青少年看到相关信息会过度担忧,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有不舒服的情况焦躁不安,导致自身的焦虑程度增加。还有研究数据显示,青少年在居家上网课学习期间对自己学习感到焦虑的比重较高。由于部分家庭的家长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需要到一线工作,青少年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自己居家学习与生活,这部分青少年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的调查中,表现出明显的孤独和对人焦虑的心理问题。青春期是人体快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没有成熟,突如其来的情况,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与伤害,所以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必然的。

环境适应问题。青少年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在学校的时间多于在家里的时间,学校中的学习氛围,同学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但在居家上网课学习期间,让青少年失去了在学校学习的氛围,同时青少年学生对全新的教学模式感到陌生,因而导致青少年在学习上产生了焦虑的情绪。还有研究发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父母在家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增加,多数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会与看不惯他们行为的父母产生更多的摩擦,使青少年产生了冲动、愤怒等心理问题。部分青少年的父母身为公职人员奋斗在一线,只有其独自在家生活,需要独立处理生活琐事,导致大多数自理能力差的青少年变得更加手足无措难以适应目前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恐惧、害怕、焦躁等不健康的心理健康状态。青少年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不成熟,从而导致青少年产生举步维艰的无力感,接连出现更多的心理问题。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自身因素。根据某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4089份问卷中,青少年学生感到学习焦虑的比率达到57.67%,在各项指标中位列第一。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全国学校停课并进行网络授课方式教学,部分青少年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对学习产生了焦虑,感到学习压力,认为自己没有跟上学习进度,长时间会产生厌学心理。也有一些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认为没有课堂老师的束缚,可以放松自由学习,但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悲伤等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同时长时间的居家学习模式,减少了青少年与朋辈之间的交流,变得不喜欢说话,有孤独情绪的产生。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快速成长,大部分青少年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不能外出活动,青少年的运动空间仅限于家里,使青少年对自己的外表开始不自信,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诸如此类,青少年自身的情绪没有梳理好,都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需要企业停工停产,商场商店关闭,学校停课,居民进行自我居家隔离防控模式。双职工家庭的家长多有停工在家待业的情况,父母没有了收入来源,青少年感受到家庭经济情况的恶化后,也无形中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学生的停课与父母的停工,让青少年与父母增加了交流的时间。青春期学生总会在各种生活琐碎事上与家长产生隔阂,进而会引发家庭矛盾,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家庭成员间相处不融洽也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使青少年产生忧郁、少言寡语、厌学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大众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所在地区不同、个体境遇不一样等因素,导致大众居民对风险感知存在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随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发展,人们只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渠道来获取其相关信息,但某些不良媒体会对某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夸大解说,由于对该类情况的认识了解不够全面,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可能增加人们的心理负担,使得自身的认识甚至偏见加以强化,从而构建出不良心态的“回音室”。青少年身心发展没有完全成熟,还无法辨别媒体的报道是否属实,从而产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紧张感和焦虑感。部分青少年看到相关信息便会过度担忧,担心周围亲戚朋友的健康,时刻警惕,长时间持续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会使自身产生焦虑、压抑的负面情绪。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明确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提升青少年自我意识

随着国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被扼制,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学校也相继开学,青少年学生恢复正常的校园生活,但期间产生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其所处困境,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技巧和实践经验,帮助青少年认知自我需求,找出问题原因,走出心理困境,提升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者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做心理评估,帮助青少年梳理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紧张焦虑感没有完全消退,社会工作者可以先观察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进行简单的交流,缓解紧张感,逐渐引导青少年表露自己的心声。也可以建立与青少年其他沟通方式,比如微信等社交App,不善于表达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加强与社工的联系。社会工作者要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做好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让青少年能够提升自我意识,认清自我的心理健康问题,减少青少年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恐惧感。

搭建“家-校-社”协作模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社工想要更好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支持,社会工作者联合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资源,发挥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搭建“家-校-社”三方联动的协作模式,能够准确了解到青少年的心理变化轨迹,能够有效的确立介入方案,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青少年的家庭结构,帮助家长梳理自己的情绪,用家庭互动的小游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培养,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社会工作者联合学校设立专业的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对青少年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保证其心理健康。老师组织班级活动,增强青少年之间沟通交流,使其构建朋辈关系,让青少年逐渐恢复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家长与学校的互通信息,也可以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透明化。

链接社会社区资源,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如果说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后备力量,那社区就是保障人民生活的中坚力量。社区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中发挥主导作用,社区通过居民自助力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改善青少年的生活质量,解决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社区自有的防控资源,开展关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居民防控安全知识的讲解、如何增强防护意识课堂、观看心理健康视频、开设心理咨询室等活动,让青少年了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了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的生活,让青少年减少对此类事件的恐惧感。社会工作者联合社区的义工资源,形成志愿者小组,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如发宣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书册、帮助社区内有困难的家庭等行动,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加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帮助青少年重新树立自信。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青少年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和其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基础与前提。社会工作者凭借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稳定情绪,减少心理障碍。在社工介入的过程中,通过明确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确立介入方案、链接各方资源,制定策略,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注释

[1]张樊,王欣佳.新冠肺炎疫情后社会工作介入居民心理干预策略—以武汉市单洞社区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

[2]卢莹,于璐,林波.疫情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心理月刊,2021(14).

[3]王莹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会心态分析与引导——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

猜你喜欢

突发性社会工作者公共卫生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