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
2021-11-28祝艳涛
祝艳涛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成都 610045)
近年来,为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各地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配置优势或文化传统优势,依据相关政策,纷纷建立各类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建立,调整了当地的区域经济结构,增加了就业,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但大量工业园区的建设,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管理的压力。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提高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有效降低企业环境管理成本,促进工业园区和入驻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解决好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好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前期需对工业园区进行概况调查,充分了解该工业园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实际建设情况、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技术导则、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建设情况,工业园区内主要排污企业相关情况(包括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主要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历年监测报告情况)。在了解清楚相关情况后,针对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状况制定出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解决方案。
1 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
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工业园区建设前环境质量监测及工业园区建成后环境质量监测。
工业园区建成前环境质量监测即在工业园区建设前,通过对工业园区所在区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包含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声环境),了解区域环境容量,为开展好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好园区产业布局,准入企业的引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工业园区运行期环境质量监测即在工业园区建成后,通过对工业园区所在区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通过工业园区建成前后环境监测数据的比对,了解工业园区实施前后主要环境要素的变化和规律,掌握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日常监管提供了方向。
2 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不受重视
在现阶段,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对环境质量监测普遍不够重视,在工业园区建设之前,由于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对工业园区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开展监测,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声环境的监测。但环评通过后,在工业园区建设期间及工业园区建成后的运行期,主动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较少,造成在工业园区建设期间及工业园区建成后环境质量基础数据缺失,无法真实反映工业园区的建设期及建成后环境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变化规律。
其次,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对工业园区在建设前、施工期及运行期环境质量监测监管力度不够。
2.2 监测结果不能反映环境质量
在对工业园区进行环境质量前,因对工业园区的产业类型及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了解不足,未制定出适合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不能代表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的选取不能代表反映工业园区环境质量变化,环境质量监测时段和频次不能代表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因此最终导致监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工业园区在建设前期、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行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监测的点位、监测因子及监测时段和频次有不同的要求,如不能根据工业园区的建设周期合理地设置监测方案,监测结果也无法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状况。
2.3 监测技术在环境质量监测时的局限性
在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时,一般采取手工监测及自动监测的方式。手工监测为由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人员现场采样,或现场读取相关数据,并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自动监测主要由自动监测中心站和各个监测子站组成,中心站由微机控制,进行数据监控、调用、处理、存储、上传等,子站主要由样品采集、空气自动分析仪、气象参数传感器、动态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条件保证系统组成,无需实验室化验分析[1]。
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均因监测技术方法的不同,各有其局限性,手工监测的优点是监测因子可实现全面覆盖,缺点是不能实现在线监控,无法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实时跟踪,且有些污染物指标有一定的时效性,如不能及时分析,无法真实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此外手工监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否则无法完成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自动监测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在线监控,可以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实时跟踪,能够保证时效性,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障即可实现快速分析,缺点是可实现自动监测的监测因子均为常规监测因子,一些特征污染物目前的监测技术尚无法实现全覆盖。
3 如何应对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
3.1 重视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
工业园区管理部门应从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的监测,从工业园区建设前、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行分别开展环境质量监测,为今后开展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工业园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工业园区生态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区域的环境质量监管力度,在环评阶段,督促工业园区按照环评技术导则要求,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在工业园区建设阶段,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在工业园区建成后,开展好工业园区建成后运行期的环境质量监测。
3.2 优化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在对工业园区进行环境质量前,应对工业园区的产业类型及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制定出适合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根据前期现场踏勘、资料搜集在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中列明具体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
在开展工业园区各阶段的环境质量监测时,在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时,主要根据工业园区的规划,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及相关要求,在工业园区内及工业园区周边布设相应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选择上不存在唯一解,在满足监测目的和监测点位数量设置要求的前提下,通常有多个布设方案可供选择,在布点上应满足区域点和背景点应远离城市建成区和主要污染源,区域点应根据该区域大气环流特征设置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的主要通道上,反映区域间和区域内污染物输送的相互影响[2]。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前期,注重环境质量本底监测,对环境质量监测应尽可能地考虑全面,对工业园区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均应进行监测,而且监测因子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地将反映环境监测质量状况的监测因子应测尽测,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因子的选择应选择:PM2.5、PM10、TSP、SO2、NO2、臭氧及特征污染物等;监测频次应按照环评技术导则要求开展监测;在工业园区的施工期,应注重现场施工对环境质量现状的影响,如工业园区现场施工期间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关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施工期噪声监测;在工业园区建成后运行期,主要考虑建成后企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故在确定监测因子时,应重点关注常规污染指标(PM2.5、PM10、TSP、SO2、NO2)及重点企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如VOCs、苯并芘及氟化物等)的监测。
工业园区在建设前期环境质量监测的频次主要以环评技术导则为准;工业园区施工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频次主要以施工周期来开展监测,实时跟踪施工期环境质量状况;工业园区建成后运行期,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应制定长期的环境质量监测计划,按照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工业园区的环境质量监测频次,针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噪声制定出对应频次的监测方案。
3.3 结合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虽然目前对工业园区开展环境质量时所采取的手工监测及自动监测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根据不同工业园区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监测需求,对监测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均满足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要求。
在工业园区建设前期,由于要对工业园区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细了解,监测因子较为全面,因此建议在此阶段选用手工监测;在工业园区施工期,由于施工期环境影响较为单一,且施工周期短等原因,建议在此阶段选用手工监测;在工业园区建成后及运行期,由于要对各项环境要素(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及噪声)常规污染指标及重点企业排放的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因此建议在此阶段选用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对工业园区特征污染物及未实现自动监测的监测因子采取手工监测方式,对工业园区环境空气中PM2.5、PM10、TSP、SO2、NO2及臭氧等已实现自动监测的监测因子采取自动监测。
通过合理的选择监测技术,可以避免监测技术的局限性,实现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的顺利开展。
4 结论
为了使工业园区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开展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至关重要,开展好工业园区环境质量监测,可以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环境监测基础数据,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可以判断园区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资源承载力,降低工业园区管理风险;可以助力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和企业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工业园区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