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花新品种KB2326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2021-11-28陈全求蓝家样韩光明张胜昔李国荣田道刚

棉花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皮棉籽棉枯萎病

陈全求,蓝家样,韩光明,张胜昔,李国荣,田道刚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2.鄂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 鄂州 436000)

湖北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产棉区,近年来,由于劳动力的转移和用工成本的增加,杂交棉种子生产的成本不断增高,优质高产春播常规棉的选育越来越受到育种者的重视[1]。同时植棉效益不断下降也导致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不断下降,选育优良的品种,减少劳动力成本是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棉花新品种KB2326于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该品种的育成及应用,适应了当前湖北省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利于节约劳动力成本,对于确保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亲本来源

KB2326是以“徐244”(江苏引进)为母本,“5712”为父本,通过杂交配组,对配组后代进行系统选育而育成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新品种。

2选育经过

2007年配置杂交组合,2007年冬、2008年、2009年连续加代(海南3代,武汉2代),加代过程中用卡拉霉素进行抗虫性集团选择,2010年于武汉在F7代中选单株,对获选单株进行胶体晶蛋白试纸筛选,2011年通过株行圃试验选获抗虫株系KB2326,2012年通过武汉、潜江的多点品系测优筛选试验,2013年、2014年参加课题组多点品比试验,2015~2018年参加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品比试验。2019年和2020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21年通过审定。

3区域试验中表现

2019年区域试验结果:籽棉产量为4293.00 kg/hm2, 比对照增产5.73 %,居第6位;皮棉产量为1734.45 kg/hm2,比对照增产12.08%,增产显著,居第6位,9点增产,增产点率为90%;霜前皮棉产量1667.55 kg/hm2,比对照增产11.09%,居第6位;生育期125.4 天,株高135 cm,第一果枝节位7.5 节,果枝数20.3个,单株结铃34.6 个,单铃重5.5 g,大样衣分40.27%,小样衣分41.15 %,籽指11.2 g,霜前花率95.1 %;抗病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 mm,整齐度指数85.6%,断裂比强度35.2 cN/tex,马克隆值5.0,伸长率5.4%,反射率77.5%,黄度8.6, 纺纱均匀指数161。

2020年试验结果:籽棉产量3446.55 kg/hm2,比对照增产3.64%,居第7 位;皮棉产量1413.00 kg/hm2,比对照增产9.37%,增产显著,居第7 位,7 点增产,增产点率为77.8%;霜前皮棉产量1294.95 kg/hm2,比对照增产4.86%,居第8 位;生育期125.9 天,株高134.6 cm,第一果枝节位7.5 节,果枝数19.0个,单株结铃29.6 个,单铃重5.99 g,大样衣分41.16%,小样衣分42.21%,籽指10.9 g,霜前花率91.9%;抗病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虫性鉴定为抗棉铃虫(抗虫株率100%);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 mm,整齐度指数85.4%,断裂比强度33.5 cN/tex,马克隆值4.9,伸长率5.4%,反射率78.5%,黄度9.4,纺纱均匀指数158。

2019-2020 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籽棉平均产量3869.85 kg/hm2,比对照增产4.79%;皮棉平均产量1573.80 kg/hm2,比对照增产10.85%,16 点次增产,3 点次减产,增产点率为84.2%;霜前皮棉平均产量1481.25 kg/hm2,比对照增产8.28%;抗病性鉴定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虫性鉴定为抗棉铃虫(抗虫株率100%);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9 mm,整齐度指数85.4%,断裂比强度33.5 cN/tex,马克隆值4.9,伸长率5.4%,反射率78.5%,黄度9.4,纺纱均匀指数158。

4生产试验中表现

生产试验中KB2326的籽棉和皮棉平均产量分别为3426.15 kg/hm2和1362.20 kg/hm2,比对照鄂抗棉13分别增产3.54%和8.35%,均居第5位。该品种生育期126.6天,株高130.7 cm,第一果枝节位8.0节,果枝数19.8个,单株结铃30.1个,单铃重5.88 g,大样衣分40.78%。

5品种特征特性和需采取的防控措施

KB2326属转 Bt 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该品种植株塔形,较高大,茎秆多茸毛,叶片较大,叶色深绿,铃圆卵形,中等大小,铃尖突起中等,苞叶较大,全生育期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生育期125.7 天,株高134.8 cm,第一果枝节位7.5 节,果枝数19.7 个,单株结铃32.1 个,单铃重5.75 g,大样衣分40.72%,小样衣分41.68%,籽指11.1 g,霜前花率93.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纤维品质优(上半部平均长度30.9 mm,整齐度85.4%,断裂比强度33.5 cN/tex,马克隆值4.9,伸长率5.4%,反射率78.5%,黄度9.4,纺纱均匀指数158)。

KB2326的优点是出苗好、不早衰、吐絮集中、赘芽少、后劲足,品质优(达到“双30”标准);其缺点是晚熟,抗病性略差(枯萎病重病田不宜种植)。因该品种要求通风透光性好,播种时应稍微增加密度,并应降低肥料(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同时适时化控(宜少量多次进行)。

6栽培技术要点

6.1适时播种

选用合格包衣的种子在4月中旬播种,中等肥力田块和中等施肥水平密度以28500株/hm2左右为宜。

6.2科学施肥

KB2326株型高大、晚熟,前期必须促营养生长,搭好丰产架子,中后期注意及时补肥,加大秋桃产量。底肥、苗肥、花铃肥和盖顶肥占总肥量比分别为10%、10%、50%和30%,中等肥力田块总施肥量为氮肥(N)225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钾肥(K2O)225 kg/hm2。并在棉花中后期叶面喷施氨化磷酸二氢钾保叶。

6.3合理化调

长江流域雨水较多,化学调控的次数及数量应视苗情灵活掌握,应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合理化控,一般7月上旬初花期开始调控,严格遵循少量多次、前轻、中适、后重的原则。

6.4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应做到科学栽培,以满足棉花生长需求。1)及时整枝,清除植株中多余的营养枝和赘芽,保证植株的生长和通风透光。2)长江流域棉田需挖好三沟防治渍害。3)棉花果枝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及时打顶(通常在8月上旬前结束)。

6.5综合防治病虫

病害以预防为主,苗期主要防治苗病(齐苗后喷一次40%多菌灵500~1000倍液);虫害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后期主要防治蓟马、蚜虫、红蜘蛛、盲蝽象、斜纹夜蛾等害虫。

猜你喜欢

皮棉籽棉枯萎病
瓜类枯萎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2021 年度新疆兵团一师阿拉尔市籽棉收购相关数据分析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不同加工方式下5个棉花品种纤维品质比对分析
浅谈棉花加工回潮率对棉纤维长度的影响
怀宁县2018年度杂交棉组合筛选试验
籽棉存放时间与公检颜色级结果关系探讨
籽棉存放时间与公检颜色级结果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