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2021-11-28张赤洁诸志杰方沁舲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河床河流净化

张赤洁,诸志杰,方沁舲

(浙江桃花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30009)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不过,我国很多河流湍急,水资源利用难度较大。人们需要加强河道治理,利用修复技术改善河流生态,有效防范河流污染。本文就河道生态修复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对其应用展开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河道治理方案。

1 我国目前的城市河道问题

1.1 河道水质破坏较为严重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城市河道水质被破坏的问题越来越显著,这主要由以下几方面造成:首先,在城市的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中往往产生很多的废水,大量废水未经过处理被排放到河道中,会污染水体,使河水富营养化,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其次,城市居民的环保理念还比较薄弱,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不注意保护河道水体,乱丢乱排废弃物,对水体造成污染。此外,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作如果不提前找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很难确保污染治理的效果。

1.2 城市河道泄洪能力较差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聚集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因而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泥浆污水、废弃物直接被排放到河流中,使河床不断抬升,产生大量的淤积。河道底部不断堆积泥土,导致其泄洪能力下降。如果出现大暴雨等灾害,城市河道就无法产生有效的防洪作用,难以及时的将城市中的降水疏排出去,结果城市就会出现严重的洪涝问题,危害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治理人员对此要重视起来,要重视对于河道的疏通,保护城市水体[1]。

2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2.1 形态修复技术

我国的地质环境复杂,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以及土质条件等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我国的地势整体上是东低西高,所以国内河流的流向基本都是自西向东,加上很多水道比较曲折,增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难度。对于河道的治理,人们以往是将河道去弯改直,虽然这样取水比较方便,却会导致河水的流速变快,从而改变周边的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还会引起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给河道治理修复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出现洪涝灾害,水情控制的难度也会大幅度增加。因此,江河生态治理修复不能只考虑单方面的因素,必须进行综合考量,并考虑治理的综合效益。要适当地修复形态,从而增加河流的影响面积,并减缓水体的流速,保护当地的生态。适当地改善河道条件,充分发挥河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些便利。

2.2 生态河堤修复技术

对于河道治理修复来说,河堤的生态修复是非常关键的。这项工作的难度很高,非常复杂,实际的修复质量与效果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环境、水利、人文等都会对实际的修复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河堤修复技术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生态恢复技术,可以在河堤绿化与建设的过程中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改善河流的污染情况,还能提高河流的安全性,保护周边居民的安全,减少河流泛滥问题的发生。此外,以往修建的护坡都是钢筋混凝土或直立式结构的,其特点是整体的稳定性比较强,使用寿命也很长。但是,这种形式的护坡会对附近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即使在护坡上栽种了一些植物,由于植物本身与原本的生态不适应,这些植物的成活率并不高。所以,必须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处理护坡,加强管理,根据地方的环境生态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植,这样才可以逐渐恢复护坡的生态。

2.3 生态河床修复技术

河道的底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河床,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是建设硬质材料的河床,从而降低河床的阻力与摩擦力,提升水流的速度。但是,使用硬质材料会直接改变河底的生态环境,水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因而发生变化。为了给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就需要利用生态河床修复技术,将硬质河底改建为原本的泥沙河底,并尽量避免使用硬质材料,使河床的生态机能得以恢复。

2.4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使河堤周边的湿地被大量开发占用,自然湿地的面积越来越少,对附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充分发挥湿地的功能,有必要根据环境的要求建设人工湿地。在修复河道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河道,并建设与之配套的人工湿地,使河道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工湿地的建设必须要科学、有针对性,并且要进行合理规划,否则,盲目乱建将加剧生态环境问题[2]。

2.5 活水饮水工程修复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应用的技术有多种,比如清水补给、活水循环等。活水循环可以加快水体的流速,城市环流河道以及坑塘区域可以采用这种技术,一般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使水体流动起来。在城市缺水地段,通常采用清水补给技术来补充、扩大城市的水量,以治理城市水体流速比较慢或者滞留的现象,提高水体的流动性。水源补充的主要途径为雨水、再生水、地表清洁水以及洪水等,通过清水补给技术,可以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增加环境的容量,建立起一个海绵城市,减少水体滞留的问题,对城市径流雨水进行净化。在开发城市地表水时,必须要对河道水量的变化进行动态的监测,防止其对周围环境或者生态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还要运用其他措施进行补水,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净化,从而改善水质,不断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2.6 曝气生态净化技术

曝气生态净化技术主要以微生物为主体,辅以人工曝气的方式建立起人工模拟的生态处理系统,能够有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实现水质的净化和改善。曝气生态净化技术属于生态净化与人工净化相互结合的工艺技术,净化系统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人工曝气增氧等。曝气净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形成一种由水生动物和多种微生物共存的复杂生态系统,该系统中存在真菌、细菌、藻类、霉菌、生水动物、后生动物等,之后通过生化反应去除污染物,达到打造生态食物链的目的。

3 河道生态的治理建造措施

3.1 合理配置水资源,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进行河道治理就是要在确保河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它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所以河道治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人与各种生物的生存创造适宜的环境,改造原本的混凝土护堤与河床的形式,使河道能够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只有因地制宜的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将河流的价值更加充分的体现出来。

3.2 改变建造材料,控制河流的污染

之前在改造河流工作中,因选用了不适合的材料造成了很多有关问题的出现。因此,在以后治理河流工作中,要对材料进行不断的研发,提升材料的环保水平,更好防控建筑施工对河道产生的污染。对于河道治理中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必须要确保这些材料满足相应的标准,实现对环保材料的充分应用,并结合河道的本身的情况,逐步地进行改造,从而提升河道的综合改造水平,更加适应当地的发展。

3.3 保持河道的原始形态

河流的主要特征是河流的形态,在进行河道修复治理时,应尽量避免对河道的形态进行大幅改变。尤其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河流的形态造成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其渠道化、单一化,降低了河流的生态功能。所以,在开展河道修复治理工作中,河道的原始形态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之前河道的渠道化以及裁弯取直严重的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防止这类工程的实施。

4 结论

针对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因环境的影响以及技术方面的受限,导致一些河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近十几年中,我国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生态修复工作,在保证河道原始形态的同时,及时处理河道中的内在问题,充分运用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合理选用改造材料,有效、及时的控制河流污染问题。然而,对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来说,我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运用和发展过程,才能逐步提升河道治理工作的水平,持续推动河道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河床河流净化
河流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流放自己的河流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
当河流遇见海
走过冬日河床
在沙漠中淹死的人比渴死的多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
给未成年人净化出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