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及使用情况研究
2021-11-28尹诚悦李清坤邱娟娟翟文超
王 逵,尹诚悦,李清坤,邱娟娟,翟文超
(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中心,山东 济南 250117)
1 引言
环境激素类化学品,又称内分泌干扰物或环境荷尔蒙(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对维持体内平衡并调节生殖、发育、行为等过程的天然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及消除等过程具有干扰作用,改变内分泌系统结构和功能,引发生物体或其后代、生物种群或亚群有害效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或混合物[1-2]。
目前,生产及使用的EDCs多达1 300多种,其中包括与人类生产生活接触密切的苯乙烯、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3]。近年来EDCs广泛添加到建筑、家装材料以及电子设备中,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4]。研究表明,EDCs可导致生物体多种健康风险,如肿瘤、生殖功能异常、认知缺陷和代谢性疾病[5],因而研究EDCs的生产及使用情况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6]。
本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不含核燃料)、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9个行业的EDCs生产及使用情况,对山东省EDCs企业进行了调查。
2 基本情况
2.1 总体情况
山东省EDCs企业共1 224家,涉及种类208种。其中生产企业277家、生产量1 611.6万吨、生产种类119种,使用企业1 090家、使用量1 316.1万吨、使用种类175种。EDCs生产及使用情况处于动态过程,总体呈现生产外流、使用内流的趋势。
按照地区分布,山东省EDCs企业数量、种类相对集中于中东部地区,生产使用量相对集中于东北部地区,半岛地区EDCs生产量及使用量较少。淄博、潍坊、东营三市在企业数量方面相比其他地市较多,潍坊、烟台、淄博三市EDCs种类相比其他地市较多,淄博、东营、德州三市生产使用量相比其他地市较大,其余地市的企业数量、种类、生产使用量等方面分布较均匀。
按照行业分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企业数量、化学品种类、生产使用量等各个方面相比其他行业均优势显著。主要用途包括中间体、溶剂助剂、添加剂等,EDCs的使用用途比生产用途较复杂,与人体直接接触较密切。
2.2 生产情况
山东省EDCs生产企业277家,生产种类119种,生产量1 611.6万吨,主要用途包括溶剂助剂、食品药品添加剂、中间体、表面涂层、出口等。
按照地区分布,EDCs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中北部地区,淄博、潍坊、东营三市占比超过一半,其他地市企业数量分布较均衡,均不足20家。生产量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东营、德州、淄博三市生产量占比49.4%,接近一半。
按照行业分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优势明显,在企业数量、生产种类、生产量等方面相比其他行业显著较大。
2.3 使用情况
山东省EDCs使用企业1 090家,使用种类175种,使用量1 316.1万吨,主要用途包括中间体、溶剂助剂、添加剂、处理剂、调节剂、黏合剂、杀菌剂、家具、清洁及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化学物质等。
按照地区分布,EDCs使用企业数量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地区,淄博、潍坊、烟台、东营4市分布较多,占比近六成,其他地市分布较均衡,均不足100家。使用量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地区,与生产量分布较一致。淄博、德州、东营三市使用量占比近六成。
按照行业分布,使用企业数量、种类等方面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他行业分部较均衡。使用量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两个行业,占比98.4%,除此外的其他行业分部较均衡。
3 存在的问题
3.1 数据支撑能力较薄弱
通过此次调查,掌握了山东省EDCs生产使用基本情况,但数据的应用程度较低,还存在着污染现状不清、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EDCs的研究起步较晚,风险防控意识、水平、能力等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EDCs的监测及其毒性和危害性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远远不够[7]。
3.2 法律法规相对欠缺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EDCs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我国缺乏成熟的EDCs科学监管体系,包括国家级数据库的建立、科学监管工具的开发、EDCs监测标准与方法的制定,必要的EDCs耐药性数据库开发等。重点行业EDCs排放标准不完善,针对制药行业、农业集中饲养场地、农药等主要排放源的EDCs排放标准尚未制定[7]。
4 相关建议
4.1 加强基础研究
完善EDCs科学基础研究,加大EDCs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广泛开展EDCs污染现状监测研究,明确其环境管理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加大EDCs的监测及其毒性和危害性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水平和能力,建立环境风险源长效监管机制。
4.2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EDCs环境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等。建立完善专业的EDCs监管机构,在筛查的基础上建立EDCs监管清单,实现清单式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统一有序的监管体系,依法有序推进EDCs监管工作,为防范EDCs风险夯实制度基础。
4.3 加强学科融合
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利用计算机、器官芯片技术、体外或动物试验等多种措施开展毒理预测,以预测环境中暴露的众多化学物的毒性,完善风险评估。开展国内和国际的合作,进一步整合人群数据、各种组学数据(暴露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和毒理学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大数据的共享平台[8]。
5 结论
山东省EDCs主要集中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数量及种类分布相对集中于中东部地区,生产使用量相对集中于东北部地区。半岛地区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量及使用量较少。山东省EDCs涉及的种类占全国比例较少,仅占15%左右,但包括毒性较大的物质[9]。生产使用的EDCs主要用途包括中间体、溶剂助剂、添加剂等,使用用途比生产用途复杂,与人体直接接触较密切。按照种类来看以使用为主,按照产量来看以生产为主,使用企业数量大大多于生产企业,使用量小于生产量,表明部分EDCs产品出省销售,山东省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偏重,EDCs产业链的延伸度较短。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了存在着数据支撑较薄弱、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相对欠缺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融合,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