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8孙朝凤
文/孙朝凤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一、引言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公办教育是维持教育均衡的重要因素,在教育体系中占主导位置。而民办教育的存在,可以满足国民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其产生和发展为国民在接受教育的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民办教育行业开始蓬勃发展,民办高校的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但由于管理落后于发展,导致出现了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不同于公办院校的资金来源,民办院校是通过吸收民间资本的方式获得资金,投资人是需要从学校的经营中获利的,所以民办高校具有双重性质,即企业的盈利性和学校的公益性。由于身份较为特殊,有部分民办院校以企业的性质来定义自己,在财务处理上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给高校带来了财务风险。在政府支持和自身发展背景下,民办院校规模急速扩张,但民办院校相关的财务制度及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落后于其规模的扩张,导致院校的运营出现了很多违规行为。例如,财务监管不到位,一些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很多财务问题的发生都源于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学校内部的健康运转及学校的未来发展。由于财务管理能力的缺失,导致很多院校面临通过贷款等方式扩张,却无力偿还的投资风险。因此,民办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高度重视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的建立,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为高校搭建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提升院校的经营效率,降低院校的财务风险,实现投资人收益的同时,保证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得二者可以均衡发展。
二、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失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不能满足该院校当下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需求。
从制度方面来说,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财务制度所涵盖的内容不全面。财务管控的方面主要是日常运营费用的核算,对不常发生但跟院校的发展和扩大息息相关的类似于投融资、捐赠等业务,并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其次,制度的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分离、关键岗位需要轮岗等原则没有严格执行,一人身兼多职或者说一个岗位长期只有一个人负责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授权审批制度混乱的现象,或制度完善但制度不能被良好地执行,内部机构设置不完善,权责不明确,没有合理的奖惩制度等;最后,由于民办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张,其投融资等非日常活动金额及频率都较之前提高了很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实际发生业务的管理需求[1]。
从实际的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角度来说,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没有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或制度,导致会计核算中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民办院校执行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一些院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还有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民办院校。不同的核算依据导致民办院校之间的会计数据没有可比性,增加年度审计的复杂性。
(二)风险评估管理机制不完善
民办高校是学校和企业结合的一个经济综合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经营区别于普通院校的地方在于,民办院校自行筹集的资金量远大于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量。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院校的财务风险更高。但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民办院校并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对资金的依赖性过强,容易出现经营危机。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民办院校的主营收入为学生的学费,流动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风险大。如果在举债扩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完善的评估,招生规模无法达到预期的数量,将会导致收入不足,无法偿还贷款,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很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民办高校习惯于使用校长负责制,校长的任命及监管均由学校董事会负责,由校长作为主要负责人,其他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配合其完成学校的教学管理及内部管理工作。因此,设置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民办高校的投资决策和经营效率具有重大意义[2]。但民办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监督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方面,由于民办院校董事会成员的复杂性(董事会成员包括投资者、政府人员、教职人员代表及学生家长代表等),导致其内部监督管理难度增大。董事会不重视该项工作,现存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工作中时常出现一些违规现象;另一方面,民办院校的校长及管理岗位的人员在作为管理者的同时,也要担任学校的教学任务,在管理方面非专业的情况下,还要兼顾学术的指导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导致人员负担过重且管理效能低下。
三、关于民办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及优良的实施环境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来说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因此,民办高校要提升其财务内部控制的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
首先,要提高管理层及教职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民办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校内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养,并完善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学校应为制度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划分职责及人员权利的界限,明确出资人不能随便干预财务方面的工作及决策等[3]。
其次,优化学校的管理结构。民办高校作为学校与企业的综合体,其管理结构相对复杂,管理难度大,需要明确民办高校的创办具有公益性,在起初设置管理结构时,应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为了设立最优的内部管理体系,要在投资人注资时,设立相应的条款,减少出资人对学校经营管理的控制度,不能让学校完全沦为营利性质。在设置内部机构时,应综合考虑完善管理制度及人员职能,充分发挥董事会监督职能,保证内部机构的设置能够满足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需要,人员要各司其职;明确奖惩制度,保证其作用可以被充分地发挥。
(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预算管理
由于民办高校需要自负盈亏且缺少政府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而其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且需要保持资金的充足,否则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因此,需要民办院校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加强预算管理,及时防范风险的发生,降低财务风险[4]。
首先,学校应根据自身经营资金的情况,利用学校在学术方面的优势,并结合当下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风险预警体系,对学校运营过程中与财务相关的各个环节及其过程进行系统且连续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其次,对于资金相对匮乏的民办高校来说,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使学校的现有资源可以被高效利用,是民办高校资金管理比较重要的措施。通过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预算管理板块,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预算人才,设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金额并及时监控,分析预算数和实际发生额的差异。通过对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监控,找出差异原因进行改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好学校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具体的业务中并严格执行,不能让设立的制度流于形式。
(三)重视内部审计,发挥内部监督管理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也应提高对学校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强化高校内部监督审计管理的作用,以提高院校的内部管理效率。
首先,加强董事会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作为民办高校的主要决策机构,董事会的决策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决策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经营效率,因此,基于内部审计结果,由审计部门发挥监督作用,对异常情况进行追查,并提出相应的处罚建议,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的决策水平;其次,民办院校也可以发挥教职工及学校在读学生对学校工作参与者进行监督,鼓励教职员工及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内部管理中来,通过工会和学生会等媒介,收集信息并反馈给内审机构,使得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环节全面化和多元化,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力度[5]。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民办院校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其对财务管理团队在业务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也对作为管理团队的有关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要跳出传统会计思维模式,在提升财务核算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将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对民办院校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中。
为了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民办院校应定期开展培训业务,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对其培训的内容应不限制于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道德及心理方面的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沟通水平等。通过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带动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院校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力,降低院校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院校应看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投资人创造更多的效益,为教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院校长期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