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传播的创新探索

2021-11-28丁乙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作者娱乐群众

文/丁乙

(泰安市文化馆)

群众文化服务工作在丰富大众业余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资讯不发达的时代,群众的文化生活依赖于文化场馆、艺术团体和民间艺人,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变得多元化、网络化。在新媒体时代,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获取文化生活所需的元素更加便捷,但对长期处于传统信息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慢节奏的文化活动难以满足新时期群众的需求,时代与群众文化之间存在着隔阂,让群文活动的存在感降低。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媒体传播,是当前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大众文化素养和文化娱乐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行业的变革,也从根本上影响着大众在文化娱乐领域的兴趣取向。传播渠道的颠覆推动了移动载体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社交媒体、自媒体、直播软件等,更是极大丰富了公众的娱乐活动,通过一部手机连接网络世界,不仅能够获取海量的信息,也能通过社交媒体窗口展现自己。但是,群众文化工作尚未适应新媒体环境,导致在文化传播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群众文化工作与新媒体衔接不足

群众文化活动长期以来通过线下演出、电视主题晚会等方式开展,内容集中在艺术表演、民俗文化、文化展示等领域,涉及的专业人员较多,需要较长的活动时间和比较大的活动场地,一般与新媒体不存在什么关联,而是以线下作为主阵地。群众文化工作者中,核心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接触新媒体较少,缺乏互联网思维,没有形成运用新媒体传播群众文化的能力和习惯,无法合理使用网络传播渠道。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学习、娱乐的主流渠道已经转至线上,缺乏新媒体运用能力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无法将群众文化工作与新媒体合理衔接,导致群众文化工作与中青年群体缺乏足够的互动,传统文化艺术无法覆盖更大群体。

(二)“快娱乐”成为群众文化娱乐主流

群众文化没有占据网络空间,但网络的文化娱乐内容却“抢夺”了诸多受众,这与不同类型的文化娱乐活动节奏密切相关。以文化馆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涉及的艺术类活动大多节奏缓慢,与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综艺节目相比,后者是节奏更加明显的“快娱乐”,更加受到青年人的追捧。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民的娱乐方式也更加倾向感官刺激,而并不注重文化内涵,由此衍生出的追星、打赏、短视频录制、游戏沉迷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公众很难拿出较长的时间参与专业机构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而特殊时间段的庙会、晚会无法满足大家日常的娱乐需求,这也导致网民热衷于利用零碎时间刷手机、打游戏,以上种种都为“快娱乐”占据群众文化的受众群体创造了条件。

(三)群众文化工作者忽略了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对于群众文化工作来说,不仅仅是信息发布和宣传的平台,更应该是展示艺术、传播文化内涵的平台。但对大多数文化场馆来说,缺少适合网络传播的文化艺术素材,原有的音频、视频素材风格过于陈旧,不符合当下网民对传播内容的追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同时也大多数是网民,也会通过网络获得文化和娱乐的相关信息,但在文化传播工作中,却迟迟没有创作出适合网络传播的艺术作品,从根本上来说是缺乏互联网思维,并且依然没有摆脱艺术工作者的“清高”,缺少接地气的勇气和能力。群众文化工作者忽略了新媒体传播,既是思维没有开拓的原因,也对度新媒体缺乏足够认知的结果。

二、新媒体传播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价值

(一)新媒体传播能够改变群众文化工作的“慢节奏”

群众文化的定位是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不能局限于特殊的节假日。传统媒体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者受限于资讯传播速度,不得已选择“慢节奏”的传播方式,到了新媒体时代,群文工作者应该紧密衔接新媒体,创作短小精悍的艺术作品,借助新媒体加快传播速度,快速融入新时代青年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传播,更需要“快节奏”的传播,只有跟上了时代,才能不断提升大众的文化素养,这也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固有使命。

(二)新媒体传播能够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相比于网络的娱乐资讯过度追求感官刺激,群众文化工作所追求的是娱乐与内涵的结合,希望通过文化艺术为群众带来美的享受,提升文化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中,如果群众文化工作者不去占据网络传播的高地,那么以网络游戏、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快文化”便会成为主流,而这些娱乐方式由于缺乏足够的监管,低质量、低俗内容屡见不鲜,有的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娱乐至死”早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要标签,只有优秀的文化成为网络传播主流,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三)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媒体传播有助于文化传承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媒体传播,能够推动大众了解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比如民族乐器、书法、茶艺、民间故事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继承和弘扬,作为普通人也应该了解历史和文化,能够推动个人成长,形成良好的品格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新媒体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实现传统文化的深层次传承,是群众文化工作在网络环境中不断竞争、融合和创新的过程,迫切需要文化主管单位加强投入和引导,培养一批适合新媒体传播工作的人才。

三、加强群众文化新媒体传播的策略探索

(一)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新闻宣传力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优秀的文化活动和作品需要主动加强对外宣传,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以增强现场活动的氛围和群众参与度。以泰安市文化馆为例,通过创建“泰安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将各类活动信息、利好政策和报名消息进行集中发布,再结合传统媒体及合作单位的多层次宣传,提高了群文活动在大众信息传播中的知晓度。通过广泛传播的方式,将信息传递到网络环境中,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或工作需要报名参加,获得文化活动带来的视听享受。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加强文化宣传力度,首选应该是新媒体平台,除了微信公众号之外,还应该加强文化行政单位及文化场馆的官方网站开发,不断优化预约报名、票务信息、会员登记等功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二)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媒体转型

一是要增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新媒体能力。群众文化工作者是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的主体,要树立互联网思维,了解新媒体平台的运维技巧,把握互联网传播的基本规律和传播方式。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应该加强新媒体与自身文艺特长的融合,创作符合新媒体需求的艺术作品。而对管理人员来说,应该侧重于新媒体运维,为文艺工作者打造良好的传播平台和舆论环境。

二是要畅通新媒体渠道,打造文艺作品传播平台。将群众文化互动相关的艺术作品、现场视频搬到新媒体传播平台,让群众通过互联网欣赏书画、歌舞表演及传统音乐,就必须要仅仅抓住短视频、微信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风口”,适时创建账号,与网民互动,获得大量的粉丝及网络话语权,大力推广符合当下中青年群体文化娱乐需求的艺术作品,并培育青少年的艺术修养。

(三)构建群众文化工作的大数据系统

群众文化的服务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数十个专业门类,从业人员既包括学院派的专家和专业机构人才,也包括民间文艺工作者,还有数量庞大的文艺爱好者。文化行政机构应该对辖区的群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将涉及的单位如地方文化馆、专业剧团、民间艺术团体、科技馆、景区等进行综合管理,围绕传统文化、非遗、现代艺术等,建立以文字、图片、视频、历史文献资料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并主动对外开放,打造成一个数据查询平台、文化娱乐平台和作品分享平台。此类大数据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的文化娱乐需要,还可以满足专业的数据查询,为大众了解历史和文化创造条件。

(四)引导群众文化工作者与公众线上互动

群众文化是不能脱离“群众”而存在的,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传播方式,很必要的一点便是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者与受众的互动,这一点在传统文化汇演中很难实现,但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这种线上互动已经成为常态。以传统音乐表演为核心元素的大量抖音账号,通过与粉丝交流,满足粉丝提出的表演需要,获得了大量收益及认可。

双方互动不仅增强了群众在文化互动中的参与感,还实现了传播内容的优胜劣汰,群众认可的内容和博主才会被关注和观看,这无疑对群文工作者的作品质量、交流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结语

群众文化是一门大众文化,只有公众积极参与才能体现出价值,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求变、求创新才是群众文化应该遵循的本质。新媒体不仅仅是新闻传播的平台,更是群文工作、艺术作品传播的重要渠道。借助新媒体,更好地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个人生活工作的质量,是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工作创新转型的重要契机。在新媒体时代,群文工作的创新必然要与网络相衔接,实现管理和传播工作的持续升级。

相关链接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猜你喜欢

工作者娱乐群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