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工业固废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1-11-28冯建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资源化危险工业

冯建波

(郴州市生态环境事务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固废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工业固废主要包括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性的工业固废,前者产生量巨大,后者会对周边环境、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因此,必须要重视工业固废的处理问题,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选择科学的工业固废处理方法,以提高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并减少工业固废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而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2 我国工业固废的情况

固废是指固体废弃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医疗废物以及危险固废。工业固废主要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各种废渣、粉尘以及其他废物,主要涉及矿业、食品、化工、火电、化纤、铸造、木材加工以及矿物冶炼等行业。此类工业固废数量大、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固废也呈现出规模总量持续增加的趋势[1]。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国共计196个大、中城市发布了2019年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信息,据统计: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共计约13.8亿吨,综合利用量为8.5亿吨,处置量为3.1亿吨,贮存量为3.6亿吨,倾倒丢弃量为4.2万吨;工业危险废弃物产生量共计约为4 498.9万吨,综合利用量为2 491.8万吨,处置量为2 027.8万吨,贮存量为756.1万吨。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利用贮存等方式处理固废的总量依然非常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占用了土地,而且还存在严重的环境与安全隐患,所以,科学落实工业固废处理、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是十分关键的,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2]。

3 我国在工业固废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固废处理的现状是正朝着减量化与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相应地发现了一些问题。

3.1 一般工业固废总量巨大,区域处理水平失衡

现阶段,一般工业固废的产生量最大,根据《2016—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全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主要集中在煤电、矿业等产业聚集区域,如:四川省攀枝花市、辽宁省辽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等。根据调查显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较高,所以工业固废的产生量较少;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但工业固废总量却较大,这种矛盾导致了区域发展失衡[3]。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一般工业固废处理面临着新增产量大、历史堆存量大、分布不均衡、成分复杂等诸多难题,又相应存在利用量小、利用成本高、政策机制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协调等问题,这对工业固废的治理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危险废物回收体系滞后,二次污染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还没有针对部分危险固废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一般对其进行处理会采取简易的焚烧方法,或是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或是随意填埋、倾倒,甚至还存在一些非法回收利用的情况。基于这种情况,大量的工业固废流入设施简陋、工艺水平落后、二次污染防治能力差的企业,导致对其进行处理利用时,会出现分类不规范、消毒不过关等诸多风险,极易出现各种污染情况[4]。

3.3 环境监管能力较薄弱,对于突发性事件处理能力不足

从工业危险固废的产生情况来看,具有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的特征,其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领域,并且管理难度较大。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县、乡镇三级监管体系,依旧存在机构不健全以及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而环保部门在危险固废环境管理方面的技术手段又比较落后,无法实现对诸多危险固废产生单位以及固废复杂的转移行为进行有效管理,所以,在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方面能力相对薄弱,需进一步提高对危险固废的鉴别及处理能力。

3.4 综合利用面临技术瓶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水平依旧有待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在2020年时,我国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应提高至73%,然而实际尚未达到此目标。从综合利用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国内从事相关业务的企业规模较小,与上游产生工业固废的企业关联度不足,同时,上游企业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视度也不够,限制了下游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另一方面是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依旧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会出现技术支撑不足、综合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所以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利用水平。

4 工业固废的处理策略

4.1 推进源头减量化,引导绿色发展

在工业固废处理中源头减量化是根本,因此必须严格把控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例如,对于一些工业固废产生量大、资源化程度低、无法就近利用处置的项目,从严审批;对于一些工业固废无法利用处置的项目,严禁审批[5]。同时,应积极引入绿色生产技术,建设绿色园区,按固废产生量进行分类施策,加大循环再生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大处理规模。

根据工业固废的属性来看,其具有污染性与资源属性,环境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末端治理朝着固废与资源统筹管理的方向发展,引导企业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工业固废产生量达到最小化、循环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4.2 完善地方性法规,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目前,地方政府应结合国家固废分类资源化的法律法规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工业固废资源化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环境。其中,一方面应加大财税优惠力度,如扩大资源化产品税收优惠、绿色采购等政策的覆盖范围,构建灵活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价格机制,实现“谁利用,谁受益”、“谁回收,谁受益”。而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监管惩戒机制,对不同的部门进行合理分配管理责权,做到分工明确、充分协作,同时加大工业固废非法抛弃、转移、利用、处置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由此提高企业对工业固废资源化处理的自觉性,以保证固废处置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4.3 加大基础环保设施建设,增强监管能力

针对城市危险固废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危险固废处置设施项目的建设,保证危险固废能得到规范处置;同时加强危险固废监管队伍的建设,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建立信息化监控体系,如:市县两级信息化监控平台,对工业危险固废从产生到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实现工业危险固废产出的规范化发展;最后完善危险固废处置费统一结算的体系,利用金融机构等建立危险固废运输处置费用结算平台,实现相关费用的统一扣收、定期结算,以免企业出现危险固废非法倾倒、非法处置的行为[6]。

4.4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综合利用产业高端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对此应加强相关的技术研究,如重点攻坚工业固废分类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与重点装备技术研发,积极落实产业化示范单位,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朝着高端的方向发展。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可将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打造综合管理体系,以对工业固废产生、回收以及资源化的利用过程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提高其整体的风险管控水平,进而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的建成。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工业固废处理十分关键,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基于我国工业固废在产生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可通过源头减量、完善法规、增强监管与技术研究等诸多策略,切实提高固废的综合利用率,进而有效解决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促进工业化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化危险工业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危险废物等离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潜力
喝水也会有危险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