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山城区绿色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1-11-28徐汉坤金迎春

绿色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唐山海绵生态

徐汉坤,金迎春

(1.唐山市丰润区农业农村局,河北 唐山 064000;2.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唐山 063000)

1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海绵城市的建设一般包括城市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低影响开发体系建设三个部分。城市自然生态保护是指最大限度地保护未开发的天然林、绿地或土地、河流、湖泊、湿地、池塘等,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技术对城市化进程中被破坏和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唤醒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低影响雨水开发体系建设是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基础的,通过限制城市不透水区域,保留足够的生态土地利用区域,增加雨水蓄积、渗透和净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化对环境的破坏。[1]

2 唐山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

2.1 “清水润城”还一城碧水

唐山境内有河流70多条,水库100多座。较大的河流有滦河、陡河、蓟运河、还乡河、沙河等,大型水库有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邱庄水库、陡河水库等。唐山环城水系总长67 km,承担着唐山主城区行洪、排涝、供水、纳污等功能,自2011年建成以来,已形成河河相连、河湖相连的水网体系,使唐山南湖实现了活水循环,唐山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2018年开始,唐山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沿河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等八个方面153个项目,总投资175.68亿元,到2020年底,全部消除境内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整个环城水系的水质均达到四类以上,实现全域水质达标[3]。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保证了唐山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与日俱增的用水需求,为加快唐山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2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厚植绿色

为大力推进生态唐山建设,促进唐山可持续绿色发展,唐山市于2017年8月全面开展创森工作。先后开展了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实施了荒山绿化、矿山修复绿化、城区绿色空间拓展等十大造林工程,有林地面积达到了5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7.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4 m2。建设了唐山南湖、唐山花海、长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沙石峪生态修复科普基地等一批创森亮点。全市重要通道绿化累计长度1042 km,已形成环绕市区的绿美生态廊道。2019年11月15日唐山市正式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4]。

2.3 迁安“海绵城市”建设成就

迁安市是河北省唯一的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投资近25亿元,实施了防治内涝、改善水质、保障供水等工程。截至2019年底,城区86%的区域实现了海绵化改造,达到20年一遇暴雨不成灾的排水防涝水平。

3 加快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3.1 水资源不足

唐山是全国100 多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总量为24.16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29 m3,不足全国人均的15%,属于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和第三产业比例的逐年增加,唐山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与日俱增,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唐山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加上唐山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丰沛,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使得可利用水资源量不稳定。

3.2 水污染不容忽视

唐山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历史上形成了以煤炭、钢铁、水泥、化工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产业结构。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沿岸产生大量生活、工业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产生的污染等等,损害着河湖、城市水质,导致河湖生态系统退化。部分河流上游地区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断头、河道淤积和水污染;下游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重要湖库存在富营养化状态;环城水系西北水系等地势较高区域水源保障仍存在困难[6,7]。

4 唐山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1 主要问题

现代化节水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农用灌溉仍以土垄沟输水为主;工业用水在工艺节水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老城区地下管网老化,人行便道、停车场的铺装技术及垫层结构还远远不能满足透水要求,降雨集中的7、8月份,城区部分地段如龙泽路与裕华道、长宁道交汇区域,时常出现道路积水下泄缓慢的现象;雨污分流改造、雨洪资源的回收系统建设滞后,雨水收集利用率、污水回收利用率较低,城市蓄水工程、分质供水系统有待加快建设步伐;中水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城区的绿地浇灌、车辆冲洗仍然在使用可饮用水,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不均,绿地间缺乏相互的联系,大型绿地主要分布在南湖,西北区域成为分布盲区;居住区绿化和单位附属绿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道路绿化、公园植物布局、品种搭配、绿化层次还不够丰富,缺乏特色,绿化与建筑的融合不足;民众环保意识和防灾意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意识不强。

4.2 对策与建议

4.2.1 加强领导,强化科技支撑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应尽快组建唐山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科学制定海绵城市建设中长期规划和相关政策、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统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地实施;成立市海绵办,负责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组织绩效考核,督促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和企业院士工作站,因地制宜,创新海绵城市设施设计和施工技术,为唐山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唐山“三个努力建成”目标,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环境整体水平。

4.2.2 完善提升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实施清水润城全覆盖

开展河湖调查、分类,评估,研究制定适合于唐山市情和水情的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的技术政策体系。推动水库水源地保护常态化,适当扩大水库库容,在北部山区进一步加快集雨水窖工程建设,更多地拦蓄雨洪资源。启动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构建河(湖)长制高效、长效运行机制;完善延伸环城水系,发挥强大的过水能力和雨水回收能力,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加大青龙河、龙王庙河、主城区环城水系治理力度,推进青龙河、李各庄河等4条河道生态引水工程,打通沿河断头路。建设第二条邱庄水库至市区的引水通道,经过调蓄进入北湖,北湖通过退水渠一方面将水引到陡河,另一方面进入李各庄河——西北排水渠——青龙河——南湖,将清水引入市区。建设引水渠道,将李各庄河向北延伸到高新区,将陡河引水至开平东湖公园,进一步延伸环城水系。龙泽路与裕华道、长宁道交汇等区域,需改造提升雨水管线建设,提高收水能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积水和泄洪压力。通过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河渠湖泊定期疏通清淤降污,关键部位铺设防渗泄漏层,不断提高河道的调蓄防洪排涝能力,保证水系中各河段和节点湖泊坑塘水量充足,水循环输排顺畅,满足河道生态补水,改善水环境质量。

4.2.3 开展全域水污染治理,提升水质

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流域水污染防治,严禁在水系沿途、坑塘湖内私设排污口偷排污水或倾倒拉圾,封堵陡河所有的排污口,并入市政排污系统。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广绿色农业,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牧业清洁生产,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工业污染防治,严格工业企业环境准入,实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污水处理和控制排放。彻底搬迁城区唐钢、国丰等高污染企业,城区加工生产运输企业改造实现零排放。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泥安全处置。实施雨污管网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增容提标工程和初雨污染防治,环城水系水质清洁度始终处于四类水以上。加强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利用处理后的矿井疏干水、中水配比水库水定期轮流补充或更新水系中的水,提高中水回用率。鼓励市民低碳出行,燃油车辆一切年费减半,出租车和公交车全部更新使用电动车,燃油摩托车城区限行。

4.2.4 加大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力度

海绵城市建设要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兼顾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两方面的需求,增加城区蓄水规划建设,通过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提升防洪标准,改造和重构城市地下管网,完善城市排洪排涝体系,有效收集利用雨水,最大限度的将雨水留存、入渗补给城市地下水,提高城市雨水蓄滞能力,发挥海绵城市蓄水和用水功能。建设“海绵公园”“雨水花园”,改造提升南湖、青龙湖、人民公园、凤凰山、大城山、东湖花海公园绿化水平,通过引水、建设人工湖及滨湖植被缓冲带,建造调蓄池、人工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等减排设施,提高透水排水技术,实现暴雨储留和小雨净化,将超量雨水排入地下,回补地下水,增加城区蓄水能力,缓解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创新海绵城市设施,做实管网普查,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推广生态绿色屋顶,建设“海绵小区”,人行道、停车场实行透水铺装,增加水体和绿地面积,吸纳、消化周边雨水径流,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流入环城水系,最大限度缓解城市内涝风险。将经过城市绿地系统多层净化、传输、调蓄、收集之后的雨水资源,应用到公园植物浇灌、绿化道路浇洒、生态厕所冲洗等方面,提高雨水资源回用率。

4.2.5 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巩固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加快县级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步伐,全面提升国土绿化水平,充分发挥“森林水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防护功能。

(1)实施北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北部山区是唐山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关系唐山饮水安全的水源地。加强北部山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严格控制对矿山的开采与资源的利用,以保持水土为重点,以生物措施为主,大力开展荒山绿化治理和矿山废弃地植被修复工作。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以保护天然林和建设人工林为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和封山育林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增加森林植被,实现荒山复绿,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从而提升北部山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2)加强河流水库周边森林植被带的建设。保护和提升大黑汀水库、邱庄水库、陡河水库等流域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封山育林和补植改造举措,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与水土保持功能。在滦河、陡河、青龙河、陡河、还乡河等重要河流及引水渠两侧,营造提升水岸防护林带建设,构建水系林网。加宽并提升石榴河、李各庄河、青龙河两岸绿化带堤坝景观,建设东湖花海至北湖的旅游观光景观通道,结合生态驳岸改造、河道生态景观修复等工程建设,优化滨河生态空间。

(3)持续增加城市绿量。在海绵城市规划中合理布置城市公园位置,均衡城市绿地布局,更多地预留大中小公园建设空间,通过建设休闲公园,街角绿地、社区游园、环企林带和桥体、墙体垂直绿化等途径增加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营建绿色廊道,连接各区域之间的绿地,提高绿色开放空间连续性,更好的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建议在站西片区规划建设植物公园,在高新开发区引入李各庄河水规划建设一个拥有人工湖的植物园。

(4)发挥湿地“城市之肾”功能。建设湿地公园,保护现有重要湿地,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治理,增强湿地生态功能。通过污染清理、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手段,逐步修复滦河口湿地、曹妃甸南堡湿地、南堡嘴东等湿地,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5)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环城水系为重点,开展河道控制、河岸防护、鱼道设计等方面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存和保护生物资源,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加强河及沿岸自然保护区监督和管理。沿环城水系两岸点缀景观公园和休闲区,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乔灌花草搭配,以水资源的质量、丰富的植物群落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完整性,保护生态系统。

4.2.6 挖掘节水潜力

坚持节约和循环利用水资源,严格禁止超采地下水。制定科学用水指标,对现有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工业用水再利用率。走节水增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育高产节水的优良品种,采用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措施,推广地膜与秸杆覆盖、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市政、公共设施等用水管理,市政、环卫、生态、景观用水以符合行业标准的水资源代替优质的清洁水。强化公共事业用水、国家机关、学校等团体的节水管理措施,强化公众监督,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设施,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区,鼓励公民参与流域管理计划与监测。

5 结语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步伐,通过蓄住雨洪水、利用再生水、开发循环水、保护地下水,有效降低城市洪涝灾害,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和谐统一,打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保证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尽快把唐山建成一个天蓝地绿水秀的海绵城市。

猜你喜欢

唐山海绵生态
河北唐山:燕山深处荒山变“药谷”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1976年唐山强震群震后库仑应力演化及其与2020年古冶5.1级地震的关系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唐山香酥饹馇圈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